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无偿献血,你需要知道这几件事丨世界献血日

经济日报 2018-08-02


6月14日是第15个“世界献血日”。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2.8万上升到2017年的1459万,献血量从800吨提高到4956吨,增加了5倍。


我国无偿献血量20年增长5倍


据统计,今年1-5月份,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持续增长,无偿献血人次达到596.5万,同比增长了3.6%,采血量2065吨,同比增长5.2%。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血液保障能力基本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这是一种“紧平衡”状态。尤其遇到献血的淡季,供血情况相当紧张。

除了多渠道增加无偿献血量以外,我国还在不断健全临床合理用血制度,推广自体血回输、微创手术等节约用血技术。


近5年,我国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术台均用血量分别降低20%和30%、自体血回输比例增长30%。不但节约了大量血液资源,而且降低了输血不良事件,显著提升了医疗安全水平。


取消互助献血后 采血量不降反升


目前,我国献血模式以自愿无偿献血为主,之前曾经出现过的“互助献血”在我国多地已经相继叫停。负责人表示,争取到2020年临床用血100%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


自愿无偿献血是指个人或群体自愿的不收取任何报酬的向陌生人捐献血液;而互助献血的指向性、目的性更明确,献血者与用血者之间通常有亲戚、朋友等关系。


近年来,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互助献血政策进行非法血液买卖。2017年9月6日,广西南宁公布了一起非法组织买卖血液犯罪团伙案的侦破过程。该团伙非法买卖血液逾80万毫升,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一天后,南宁对外宣布,全面停止互助献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先后取消了互助献血。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计划,2018年4月1日起,除个别边远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取消互助献血。


取消互助献血之初,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城市一度出现用血紧张。各地加大志愿者招募力度,像浙江长兴组织500多名党员进行无偿献血,北京与天津、河北签订三地之间血源调剂协议,供血情况很快得到缓解。


无偿献血 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这是今年世界献血日的主题。


其实很多人都很希望奉献这份生命的礼物,也曾在献血点前徘徊过,却因为对献血缺乏认识、存有疑虑而最终放弃了。


献血真的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什么人可以献血

你需要知道几件事↓↓


我们国家现在所接受的合法献血的年龄是18岁到55岁,献血者需要身体健康,体重、血压正常,没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目前我国的献血方式有献全血和献成分血两种。献全血是将一定量的血液的全部成分抽出,而献成分血则是仅仅抽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主要是血小板,然后把其余成分回输给人体。献全血需要间隔的时间是半年,献成分血间隔的时间是15天。



专家介绍,我们肌体中的血液每秒钟都在进行代谢,一部分细胞会衰老死亡,我们捐献的血液在不超过总血量的10%的情况下,是不会损伤健康的。而捐献正常量的血小板不仅对人无害,还有利于降低捐献者体内血液黏稠度和胆固醇,从而使血液流速加快,也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新闻多一点


关于献血的十大谣言 你中招了么?


谣言一:无偿献血前要空腹  


献血前应清淡饮食,不要空腹献血。这样,既保证献血者在献血时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同时避免因大量进补引起血浆含脂量过高而产生血液质量问题。


谣言二:无偿献血会导致健康人贫血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毫升至5000毫升,献血量一般只占总血量的5%至10%。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组织会自动加速造血,同时,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的血液代偿性的释放,也可进行补充调节。所以按照规定的条件和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规范献血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谣言三:无偿献血会降低免疫力  


从生理角度讲,构成人体免疫抗病能力的主要物质是白细胞。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占了较大比例,白细胞只是其中一部分。一个正常成年人一次献血200ml至400ml,所捐献的白细胞仅仅是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至2%,失去的白细胞1至2小时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


谣言四:无偿献血会传染疾病  


献血前,血站会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的,不得采集血液。目前,各省市的血液中心及下属的采供血机构所使用的针头、血袋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合格、无菌的一次性医疗耗材,并严格执行“一人一针”。


谣言五:无偿献血会引起发胖  


献血本身不会导致发胖,多半是因为献血后需要进补的心理,摄入过多营养所致。其实,献血后正常饮食,多补充水分,适当吃些瘦肉、鸡蛋、豆制品等含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即可。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就会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快速恢复,大补和长时间休息有可能会引起体重的增加。


谣言六:无偿献血会使人上瘾  


献血后人体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不会因血液“产生过多”而迫使献血者不停地献血。 血液能够救助病人的生命,这种“救死扶伤”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才是献血者多次献血的主要原因!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教授也称,不会存在这种现象,除非个人有心理异常。


谣言七:无偿献血引起血压异常  


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 献血者血压:


12.0 Kpa(90 mmHg)≤收缩压<18.7 Kpa (140 mmHg)


8.0 Kpa(60 mmHg)≤舒张压<12.0 Kpa (90 mmHg)


脉压差:≥30 mmHg/4.0 Kpa。


个别献血者献血后出现血压异常现象,这往往是精神紧张或情绪兴奋引起的,只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血压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不会造成病理性的高血压或低血压。


谣言八:无偿献血影响生育能力  


一个人的生育能力,决定于生殖系统发育是否正常和受精卵生长发育的条件等,与是否献血没有直接关系。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妇女月经期及前后三天,妊娠期及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暂不能献血;而对男性献血者来说,在正常范围数值内的少量献血后,造血功能立即会被调动起来,为机体补髓造血,从而使新陈代谢变得旺盛。


谣言九:医务人员不献血  



此前媒体报道过的医务人员献血已有很多,“医不容辞”发挥了重要的应急供血保障作用。仅在2018年3月,重庆、福建等多地区医院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更多献血小知识

戳图了解👇


献血光荣!


其他人都在看

☞ 最新!5月经济数据出炉,三大信号值得关注

☞ 美联储今年第二次加息落地,全球经济增速平稳

☞ 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望翻倍,这些纳米科技将改变你的生活!

☞ 世界杯今晚开幕!这份观球健康指南请收好



编辑 / 李丹丹

来源 / 央视新闻微信、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