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动丨如何做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

魏永刚 牛瑾 经济日报 2018-07-19

在互联网时代,关注就是力量,“围观”并不简单。要想在纷纭嘈杂的网络世界中不迷失自我,就要努力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对世界、对形势保持一份整体的、科学的认识,学会比较、鉴别,质疑、求真,不断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


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


网络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与那些活跃于网络世界的名流、大V不同,更多的人在网上只看不说,或者多看少说,成为各类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昵称——“吃瓜群众”。



以“吃瓜群众”自喻,表达的是一种事不关己的“围观心态”。但在互联网时代,关注就是力量,“围观”并不简单。要想在纷纭嘈杂的网络世界中不迷失自我,就要努力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


网络技术方便了新闻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播格局。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网络传播打破了“传授”与“接受”的边界。进入到网络里来的每个人,都是传播者,也都是接受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又都是别人的听众。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事情都可以围观,每一个“吃瓜群众”都可以发言。点赞、转发、评论等等,都是一种表达手段,都可能在自我表达的同时影响另一个“吃瓜群众”。网络是一个庞杂的世界,你喜欢什么,就能找到什么,从网络上看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反过来也是在给自己描摹一幅“自画像”。正因为如此,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对网络世界需要多一份理性。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非常容易,但对信息作出判断和整合却不容易。现在,只要打开一部连接网络的手机,信息就会扑面而来。微信里面有信息,朋友圈里也是信息;你关注一个客户端,每天会收到推送过来的各种信息;还有很多不知道从哪里发来的广告信息等。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如何选择就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获取信息越容易,越需要对信息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网络世界,我们会发现:离奇并不一定可信。这里的羊长了四只角,那里的牛会说话等等,稀奇古怪的事情看上去热闹,实际上找不到真正的“新闻要素”,没有时间、地点等一些基本信息;迎合的并不一定可信,你喜欢体育,满世界都是有关体育的信息涌到你眼前,你喜欢种花,天天都有花卉的消息推送给你,大数据精准了解了你的爱好,也能挡住你认识世界的眼睛。令人激愤的也不一定可信。一些随意裁减历史、移花接木拼凑的信息,看上去令人激愤,却不一定是事情的全貌;有时候,有图未必是真相。那些只把镜头对准违法者胡搅蛮缠,却不给警察解释机会的视频,那些把目光对准惨烈车祸现场,却不告诉受众救援情况的录像,都没有提供足够的真相。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我们已经习惯于利用碎片时间不断接受碎片化信息。在这种碎片化世界里,只有坚守一份理性,才能避免瞎子摸象,以零散的、局部的感受取代整体的、科学的认识。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无论是国际关系还是国内形势,都是由不同要素按照有机联系组成的。碎片化的信息即使再丰富,也不可能拼凑出对世界整体的认识。有人说过,如果把目光对准灾难,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停尸场。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作为“吃瓜群众”应该保持一种警醒,越是吸引眼球的奇闻怪论,越要防止被忽悠、被误导。


所以说,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并不简单,需要我们学会比较、鉴别,质疑、求真,不断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保持对良知与正义的追求,在众声喧嚣中坚守一份理性。


谣言为何偏爱“吃瓜群众”


滚烫的鸭梨水能够抗癌;驱蚊手机软件和“声波驱蚊器”可以驱蚊;能量饮料提神醒脑抗疲劳,随意饮用……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每天都会用富有年代感的表情问候“早上好”的老妈信了,还在第一时间把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转发给我,叮嘱着一定照做。



起初没太上心的我,在翻看了和老妈的微信聊天记录之后,才惊呼“大事不妙”。因为类似“紧急通知!……”“很多人都忽视……”“太伤身体了……”的文章,时不时就会出现,即便是已经被辟谣的内容,之后也不忘缀上一句“这是某某阿姨发过来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看来,这是老妈和她的老伙伴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日前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网络风险是网络谣言,占比66.2%。那么,这些耸人听闻、博人眼球的网络谣言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确认了眼神,认定我老妈和她的老伙伴就是对的人呢?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是否信谣传谣,与人的知识和阅历有很大关系。不少中老年人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媒介素养比不上年轻人,容易掉入网络谣言的陷阱,的确是他们被“选中”的原因之一,却又不是最戳中要害的那一个。最戳中要害的那一个,在心理。


《报告》显示,中老年人上网行为带有明显的家人和熟人社交属性,期待通过互联网加固情感联系。只是当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与子女分居两地,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是疏离的,子女的情感陪护更是跟不上的,不少中老年人转而向朋友圈寻找存在感和认同感,期待借助他人力量化解生活中的不便。此时,开篇就嘘寒问暖、鼓吹传统家庭社会秩序、充满“情感引诱”元素的“谣言帖”,特别容易赢得中老年人的心理好感。如果再伴有“央视报道”“人民日报”等截图,相信媒体权威的中老年人更会深信不疑,立刻转给子女看看,却不知是着了“有图未必有真相”的道,成了谣言的无意识传播者,被“移花接木”的权威媒体也顺带做起了“背锅侠”。


既然查明了病因,接下来就要对症开药。一方面,中老年人自身要对从网络中了解到的内容抱有适度怀疑,哪怕再顺理成章,也不妨多加查证,提高辨别能力,做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同时,还要争取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个耳聪目明的“舆论领袖”,对老伙伴们给予积极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心病还须心药医,作为子女的我们,与其唠叨埋怨,不如从关心父母长辈的角度入手,多一些电话问候,多回家看看,多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用正面信息替代各类谣言,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亲情的温度,帮助他们耳聪目明起来。


总之,“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不能只停留在年轻人传阅甚广的“鸡汤软文”里,必须落实在与父母长辈的联系沟通中。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规避掉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起来谈谈你当“吃瓜群众”的经历和感受吧。


其他人都在看

外交部回应美发动贸易战:典型的贸易霸凌主义,中方将作出必要反制

特斯拉超级工厂落地上海,电动车市场这次真要变了

向海而行,航海新时代来了!

商务部就美方公布拟对我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清单表态



编辑 / 徐晓燕

来源 / 经济日报(记者魏永刚、牛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