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卤蛋or涪陵榨菜?大呼“消费降级”的主要是这些人群

经济日报 2018-10-11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最近,很多人提出“消费降级”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有人说,涪陵榨菜业绩好是因为“消费降级”,原来是吃方便面加卤蛋,降低为吃涪陵榨菜。一个卤蛋并不比品牌榨菜贵,一部分人原来是吃小摊上卖的无品牌咸菜,现在转向了品质更高的涪陵榨菜,价格还相对增高了,这明明是一种消费升级。对于某些低价网购平台,也是原有低端消费进入互联网领域,原来这些东西是在自由市场等地买卖的,现在只不过整合进了互联网,这也并不是降级,而是原有的低价消费在网络中的表现。至于消费者热衷名创优品、优衣库这样的“时尚平价”品牌,其实是新的消费趋向,也不能说是消费降级。


还有一些情况值得关注,最近除了房价依然居高难下之外,大城市的房租增长较快,对一些暂时靠租房的普通收入白领冲击较大,对本地有房的人则没有多少冲击。所谓“消费降级”,主要是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普通白领群体感受,因为房租上涨对于他们的薪资占用较大,同时这些人在互联网上的参与度相对较高,发声多,影响大。虽然“消费降级”的说法有很多不同的表述,但无论是从自媒体的声音还是社会的关切看,这些群体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所形成的“降级”只是这一群体的感受。




实际上,在大城市工作的薪水远比三四线城市要高,不少年轻人毕业后往往在大城市寻找发展机会。一些缺少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在大城市有机会从事比小城市收入更高的工作,如普通文员、销售、房地产中介等。这些群体往往靠租房解决住的问题,这其实给了他们相对容易的生活空间,可以赚到大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的那部分薪资差额。在一线城市生活,除去房价或租房成本,生活成本往往比三四五线城市还低。比如,北京地铁按里程计价后,票价也比一些二线城市地铁低,比很多三四线城市同距离的公交票价要便宜。


大城市的房租快速上涨,对于诸如程序员等具有一定特长、薪水较高的群体冲击有限,本地有房的普通白领对此也不敏感。保姆、月嫂等一些体力劳动者的薪酬近些年增长很快,虽然也存在住房问题,但很多保姆、月嫂的居住问题往往由雇主提供,这些群体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所谓“消费降级”。反而是那些可替代性强、薪酬又不高的普通劳动者对“消费降级”感受较深切。这类群体往往愿意留在大城市,但房租一旦上涨,原来大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的薪资差距就会缩小,他们就会面临现实的“消费降级”。一部分人可能就要回到家乡,那里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也有人继续留在大城市,但留下来可能面临的问题会更多。“逃离”大城市还是“坚守”大城市的问题,就变得更现实了。


这些具体状况,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切,对于可替代性强、薪酬又不高的普通劳动者群体面临的“消费降级”境遇应有更多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一方面要关注这部分群体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应通过各种方式,使得人们在中小城市有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


新闻深一度


单项指标波动不能得出“消费疲软”结论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0752亿元,同比增长9.3%,比去年同期放缓1.1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比去年同期放缓1.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引发了外界对于我国经济“消费疲软”的担忧,并对消费能否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充满疑虑。一些观点甚至认为,我国并未出现期望的消费升级,反而正在经历“消费降级”。


对此,专家表示,观察一个经济体的消费是不是出现“疲软”,不能只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一指标,更不能只看其月度数据波动。这是因为,消费是一个慢变量,消费的变化,不仅受经济因素影响,也受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消费不仅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所反映的实物消费,还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通信、文化等服务消费。


具体来看,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虽然比6月份略降0.2个百分点,但高于5月份0.3个百分点。在同比基数规模已经较大的情况下,经济指标在不同月份出现微小波动,是正常的,不能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就认为消费表现疲软。


尽管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但消费品市场仍保持单月超过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吃、穿、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和服装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9.5%和9.1%,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3.8个和3.4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1.3%,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CPI同比上涨2.1%,前7个月平均同比上涨2.0%,在整个消费品市场供给非常充裕的形势下,价格还能保持温和上涨,说明需求在持续扩张,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如果我们对消费需求、消费能力、消费水平等因素作历史、纵向比较,就不难发现,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供给质量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消费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以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换进程在加快,消费升级的态势不可逆转。


首先,我国居民食物支出之外的穿住用行等物质型消费比例上升,潜力很大;信息、医疗、养老、家政、旅游、文化等服务型消费的空间才刚刚打开,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对拉动消费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服务消费与物质消费共同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8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4万亿元,增长12.5%。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较快。


其次,我国有着13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同时又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这不仅为拓展消费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会对消费升级形成催化作用。同时,我国乡村消费增速快,边际消费倾向比城市居民高,所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一个点带来的消费增长,要远远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一个点带来的消费增长,从而对消费增长以及消费升级也会形成牵引作用。


再次,从消费方式来说,随着互联网普及率逐步提高和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网上零售等新兴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发展。1月份至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7863亿元,同比增长29.3%。在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零售业企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不断推出更注重消费者体验,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跨界消费场景于一体的新零售业态。


因此,我们不必担心消费需求会转为“疲软”,更不能因为一些个别的、孤立的现象,就忽视消费需求从实物消费转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高品质产品的主流趋势,而是要抓住机遇,提升供给质量,深挖消费需求潜力,努力实现供给结构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其他人都在看

☞ 亲子真人秀要凉凉?管控升级,明星“啃小”难了!

☞ 刘强东: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丨人物志

☞ 大连一孤寡老人去世,18万余元遗产被判收归国有!依据是啥?

☞ 中国民企500强出炉!最赚钱的公司是它!(最新榜单)



来源 / 经济日报(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记者姚进、林火灿)

编辑 / 李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