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裸条”泄露:失控网贷引发“色情报复” | 今日话题
第3732期
导语 以裸照作为借款抵押的“裸贷”问题,半年前经媒体报道揭露了出来。但是新闻热度退减后,暗地里的“裸贷”却没有消停。近日“裸贷”风波再起,有大约10G的“裸条”信息流出,涉及上百位女大学生。如此恶劣的事件呈现出“猎杀贷款”和“色情报复”的特点。
▲“裸贷”非法,绝不是简单的民间借贷
“裸条”信息泄露的上百位受害者里,大多是刚20岁出头的女大学生,最小的才17岁。而泄出的信息,除了不雅照片和视频外,还有诸如身份证、学生证、学信网账号密码、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等,几无任何隐私保护可言。
令人不解和痛心的是,这些隐私信息全都由女大学生自己提供,以作为贷款的抵押。而曝光的聊天记录显示,这些女生竟十分配合放贷者的“指令”。有人据此称,“裸贷”是你情我愿,女生借钱逾期不还导致信息泄露是咎由自取。
然而,貌似两厢情愿并不能成为“裸贷”合法的理由,它也绝非简单的民间借贷交易。
首先,高利息借贷本身不合法。据报道,“裸贷”的利息率极高,周利率就能达到30%,有女生就因为掉入“利滚利”的坑里,500元滚出5万元。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36%,而“裸贷”的利率已经超过几十倍不止。
其次,“裸条”抵押不合法。不少法律界人士已经指出,形式上“裸照”并非物权,不属于法定的抵押物种类,在内容上“裸照”本身也涉及违法,因此抵押行为无效。
再者,泄露和出卖“裸条”信息,强迫、引诱女生“钱债肉偿”,已经涉嫌触犯刑法。
▲背后还有“掠夺式”的校园贷引诱大学生过度消费
既然非法的“裸贷”风险巨大,为何女大学生们还甘愿冒风险去借钱?翻阅媒体报道不难发现,其实这些女生靠“裸贷”拿到手的钱不多,仅是几千块钱,而多用于消费。因而也有人认为,这些贪慕虚荣的学生不值得同情。
然而,当各式校园贷在大学里跑马圈地时,缺少自制力的大学生们正是贷款的目标对象。事实上,借“裸贷”的群体里有不少人已经在各类平台都债务累累,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澎湃新闻报道过一个案例,合肥一职业院校大二女生小静,借贷的平台高达59家之多,借“裸贷”也只是用于还债。算下来,小静真正借来自用的钱不到5万块,但一年时间本息就达到了50多万。
这些校园贷平台,明知学生群体不成熟,还款能力不足,还以花样繁多的推销手段引学生入局,可以称得上是“掠夺式贷款”。据财新采访业内人士,其中一些平台是为了快速获取大量用户,还有一些平台则是“放长线,钓大鱼”,看中学生群体工作后的信贷价值。
连工作后的成年人都可能成为卡奴,更别提大学生了,校园贷助推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这一幕早在十年前就曾发生过,当时传统银行将信用卡业务如火如荼地开进了校园,但很快这些信用卡就成为大学生的噩梦,透支让不少学生过度负债。在2009年,银监会发文规定了学生信用卡的门槛,随后银行纷纷退出校园市场。而最近两年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校园贷成为脱缰的野马。
▲更值得关注的是,“裸贷”正成为整个“色情报复”延伸产业链的上游
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裸贷”的出借方会直接向女学生开诚布公地讲:“如果还不了钱提前说,可以裸聊或者肉偿”。一种可能性是,出借方根本不在乎女学生能不能还款,或者说他本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高额利息,而是掌握女学生的私密信息,在色情黑市上交易,对女学生进行敲诈、勒索。更极端的情况可能是,这些人发放高利贷为虚,从事色情中介服务为实,他的目的就是寻找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女大学生。“裸贷”由此构成了网络色情服务产业链的上游。
国外评论者认为中国的“裸贷”是“色情报复”的扩大化。所谓“色情报复”,指的是未经他人允许,将其裸照或者不雅视频公布到网络上,对其进行报复或者敲诈勒索,多发生在分手的情侣之间(不限于情侣之间)。这种恶意散播私密影像的行为在互联网时代趋于泛滥,一旦泄露发生,受害者可能遭受到严重的身心伤害,目前各国非常重视打击“网络色情报复”。在我国,分手伴侣之间进行“色情报复”通常以侮辱罪来定罪,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而对于“裸贷”这种明显的“色情报复”,也已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出借方构成“侮辱罪”。
▲“裸贷”后患无穷,规范消费金融少不了
“裸贷”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今天瞄准的是女大学生群体,明天可能就将黑手伸向中学生、小学生。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已经愈演愈烈,据界面新闻报道,在从事借贷业务的QQ群中,已经充斥着“女中学生,16岁,裸持,3000-5000”这样的字眼。有人鼓吹大学生借“裸贷”的合理性,却没看到“裸条”盛行的社会影响,除了受害人范围的扩大外,一个“裸贷”毁一个家庭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必须消除后患无穷的“裸贷”。
先从规范消费金融入手,根治网贷乱象可借鉴美国的做法。掠夺性贷款在美国已经受到严格的限制,以发薪日贷款(一种一至两周的短期贷款,利率较高)为例,为了防止借款人被榨干,美国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比如要求出借机构调查贷款人的完全负担能力,确保其在偿还贷款后还能保证基本生活开支;借新还旧的情况也加以了限制。
此外,起着平台中介作用的借贷宝虽然多次发布公告称“裸贷”事件与平台无关,但事实上,原本主打“熟人借贷”宣传,如今变成“假熟人”借贷的平台,为“裸贷”事件里女大学生和借款人交易提供便利,他们通过社交平台联系沟通上,往往是条件谈好后再在借贷宝上互相添加为好友。而其平台的“逾期管理费”被不少人视为压垮“裸持”女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件事情上,平台也难辞其咎。
结语
“裸贷”事件里的罪魁祸首绝非受害的女大学生,失控的网贷加上“色情报复”,大学生群体在过度负债的同时,还要遭受身心的伤害。规范市场和民间借贷行为,监管者要负起责任。
本期责编
李敏
哆啦A敏
大数据征信是如何被玩坏的?
美国退出TPP,中国成赢家?
房地产商变“包租婆”来限房价?
出品 腾讯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评论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