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卖车救员工:一些老板为啥不爱给员工买保险 | 今日话题
今日话题·腾讯新闻出品 | 第4239期
作者/刘文昭 昭昭在目
一些企业不给员工缴社保,一方面是自己想省钱,一方面是一些员工愿意多拿现金,主动要求不缴社保,双方一拍即合。
目前一些商业保险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理性的企业没动力买。
让企业愿意投保,需要保险公司推出更好的保险产品,更需要政府让利。
前段时间,浙江宁波一家川菜馆着了一场大火,17名员工不同程度被烧伤。饭店的老板殷论杰不仅没有跑路,还将自己的豪宅和宝马贱卖,并拍下跪视频感谢捐款者。他的深情一跪让媒体和网友大为感动,纷纷称赞他为“中国好老板”。他没有给员工缴纳工伤保险,没买商业保险的事实却被忽略了。
员工没有工伤保险,是“中国好老板”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
跟那些员工受伤就跑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赖相比,贱卖豪宅和宝马为员工治病,说出“不治他们我还算人吗”的老板殷论杰,获得赞誉在意料之中。
在这个“感动中国”的故事背后,殷论杰也有自己的反思。早先,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他坦承“之前我们的员工并不是全都交了社保,更没有意外伤害险这些商业保险。结果遇到意外事故了,真是不堪一击。”
在火灾第二天,他就叮嘱助手把员工的社保补齐了,还花了近2万元为61名员工都购买了意外伤害险。不过,在下跪视频爆红后,这个反思淹没在如潮的赞誉和感动之中了。
工伤保险,属于国家强制保险,按理说每个企业都必须缴纳,为何还有员工没有工伤保险?
一方面,是一些企业总觉得给员工交保险是负担,而现行法律对未投保雇主惩罚力度过低,这类企业敢以身试法;另一方面,一些员工也不愿意交保险,更想拿实打实的工资收入,不想被社保公积金扣那么多钱,主动提出不交社保,然后有的企业就真的不交了。
无论员工自愿还是被迫签署这样的声明书,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
然而,给员工缴纳社保是企业的法定义务,任何约定都不能违反法律。企业不交社保,如果员工工伤或者患病,企业依然要承担责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这意味着有了工伤保险,员工工伤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的费用等,工伤保险基金可以报销;没有医疗保险,那就只能是企业负责。如果殷老板当时给员工上了保险,想必现在不会如此困窘。
一些商业保险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企业没动力购买
保险的社会意义在于,将不幸集中于一人的意外风险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外损失,通过保险将不幸分散于社会大众,使其消弭于无形。不过,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险是“广覆盖、低水平”的模式,很多时候,员工意外受伤,用人单位的赔偿负担依然较重。于是常有专家建议,企业除了社保,还应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
火灾发生后,殷老板不仅给员工补缴了社保,还购买了团体意外险,可谓吃一堑长一智。不过,对一些企业来说,可能依然不愿意购买商业保险。
这不仅是因为一些企业保险意识不足,觉得没什么事就买各种保险,不吉利;还因为我国的一些商业保险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以团体意外险为例,建筑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按照我国《建筑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建筑业从业者容易受伤
虽有现实需求和国家鼓励,但一些企业依然不愿为员工办团体意外险。《中国保险》的一篇论文(2015年)指出,在现实中,建工企业在处理雇员意外事故时,往往是先垫付医疗费用,协商赔偿时先行支付死亡、伤残赔偿金、交通费、家属误工费等。
而按保险法规和意外保险的相关规定,即使企业为员工购买了建工团体意外险,出险后的伤残赔偿金和医疗费用受益人必须是被保险人本人,死亡赔偿金由保单规定的受益人领取,不会划给建工企业。同时,被保险人和家属依然有权继续向雇主单位索赔。
这意味着企业购买的团体意外险只是员工的福利,不能替雇主承担责任,转嫁经营风险,自然有企业不愿买。
如果企业想转嫁经济赔偿责任,可以选择投一份雇主责任保险。所谓雇主责任保险,是指保险人(雇主)的雇员在受雇期间从事业务时因遭受意外导致伤、残、死亡或患有与职业有关的职业性疾病,依法应由雇主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为承保对象的一种责任保险。
理论上看,这种保险能有效降低企业所需承担的赔偿风险,不过有学者指出,从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和雇主责任保险条款可以看出,目前两者所承保的责任风险有很多重合之处,在实践中,雇主责任险并没有真正地扩大对雇员的保障范围,发挥其应有的风险转嫁功能。
此外,雇主责任险的费率较高,且定价不够不合理,如同一行业基本上采用同一费率,并未体现出企业自身风险大小的差别,企业的投保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让企业愿意投保,需要更好的保险产品,更需要政府让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风险管理,并通过为员工购买保险增强企业的吸引力。
原保监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显示,六成员工对企业提供的福利保障不满意来源于企业没有提供商业补充保险;已提供商业补充保险的企业,超七成认为提高了员工稳定性和降低了流失率;在1-3年内,计划在商业补充保险有所作为的企业超六成。
可见,企业和员工对商业保险都有需求,这就需要保险行业不断丰富、优化保险产品,让企业相信商业保险能为自己分担风险,增强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买保险是要花钱的。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曾指出,中国企业税负较重,企业部门承担的广义税负占GDP的比重达30%,占宏观总税负的90%左右,从微观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税负在商业利润中的占比高达68%,在全球190多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位。
这就能解释为何报告中的另一组数据显示,有超八成企业认为自己无力承担商业补充保险。要改变企业有心无力的局面,就需要政府能够对一些商业补充保险引入或加强税收优惠,让利于企业。
如果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保险福利,不仅能增强民众的获得感,还能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国家、企业和个人也都会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