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的老师要辞职了,为什么他很愤怒?| 今日话题

郭墨墨 今日话题 2018-07-02

今日话题·腾讯新闻出品  | 第4249期

作者/郭墨墨  与君共赴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真的不许搞公开成绩排名了。

不搞公开成绩排名是国际普遍做法,有很多好处。不公开排名反映的教育理念,实际是不鼓励竞争。

当事老师和网友的怨气和担忧,显然来自于高考异常残酷的现实。排名并不是只有坏处,应当考虑在不侵犯隐私的情况下,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位置。

近日,河南驻马店西平县一封小学老师的辞职信火了。这位老师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此前因为他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被威胁告到教体局。结果老师竟为此事提出辞职。


事情的前因后果


事情的前因后果,要从老师那力透纸背的满腹牢骚中去体会:


新闻中,老师的辞职信


这是老师发在群中的“道歉”


这次老师确实做错了


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真的不许搞公开成绩排名了。


这个规定来自于教育部2017年12月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这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有很多重要内容,比如这些: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不得提前招生、提前录取。”


“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


而非常重要,非常引人瞩目的是这条:


“控制考试次数,探索实施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对相关科目的实验操作考试提出要求。命题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察。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其实在此之前,在减负指挥棒下,各地就已经纷纷下文,禁止教师以班级公告栏、家长微信群、班级QQ群及其他方式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成绩及排名了。这次是终于在国家层面作出正式规定。


从减少考试,到采取“等级加评语”评价,再到不搞考试成绩公开排名,都是坚持教育减负这个大方向的自然结果。


现在,不公开排名已经是义务教育的管理标准,由不得老师随意执行。


鲁迅留学日本的时期,是有成绩排名的,在142个同学中,鲁迅名列第68


不公开排名今天在国际上是普遍现象,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公开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学生只能查询到自己的成绩等级,而不可能看到别人的成绩。


二是不公开排名,可以防止后进的学生包括家长因排名而受到歧视,产生心理负担,造成伤害。这一点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同样有好处。


但是看看河南省的教育实际,就能明白老师的怨气和网友的担忧从哪里来


不公开成绩排名反映的教育理念,实际是不鼓励竞争。


显然,河南的这位老师和一些网友对此都很不服气。有网友沉痛的说: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众所周知,高考才是教育的真正指挥棒。看看今年各省高考报名情况,就可以明白老师和网友在担心什么。


河南高考人数常居全国第一,近三年来,河南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呈稳定上涨趋势。


今年部分省区高考报名情况


根据河南省招办通报,2018年河南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总人数98.8万人,较去年增加11.8万人,仍是无可匹敌的全国第一考试大省。


今年全国高考人数较去年总数增加35万,光是河南考生增加人数就占到三分之一还多。


由此可见河南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空前。


2017年河南省86.58万报名考生中,本科一、二批次共录取新生26.9万多人。


河南本省,仅有一所“一流高校建设”大学——郑州大学,和一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河南大学。因为考生数量庞大,省外高校招录数额有限,分母远远大于分子,也导致了985和211高校的录取率很低。


前不久,河南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还明确说明:


“2018年,对于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不履行志愿约定的失信考生,当批次录取电子档案停止运转;录取后不入学,浪费招生计划资源,损害广大考生的利益,对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再次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2个。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可以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拒绝录取失信考生。”


这就是河南学生所面临的实际。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不鼓励竞争的教育,不是“何不食肉糜”?



回到排名的本质。排名,意味着竞争和正向激励,意味着公平、公正、公开。从历史经验看,排名有利于发现人才,促进良性竞争,培养社会向上的精神。


压力和焦虑未必都是坏事,也注定是消灭不了的。而不排名,不鼓励竞争的教育却会令人不知不觉地忘记了刻苦学习的必要性。


减少考试,不搞分分计较这些做法,对于来自弱势家庭的学生可能更不利。因为全面发展的竞争对于他们来说,显然难度更大,公平性本身也难以保证。对于大部分弱势家庭来说,唯有考试,排名才是立身捷径。


以上这些都是对不排名做法的经典批评,也很可能是老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应当正确理解教育部要求的精神,政策并不反对成绩排名,而是禁止对排名进行公布,从实施上看,应当可以在保证不侵犯学生隐私的情况下,以适当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成绩的位置。



今日话题·腾讯新闻出品 | 第4249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