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题疫苗都去哪里了?乡镇卫生院最令人担忧 | 今日话题

2016-03-22 王杨 今日话题
导语
 

今日话题

疫苗安全,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但凡出现一点问题,一不小心就引发群体恐慌,人们关心哪些疫苗不安全,也对疫苗到底还能不能打感到迟疑与焦虑。那么,到底疫苗安全在哪些环节存在薄弱之处呢?又是否有补救措施呢?下面就来谈谈这些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自费疫苗,影响不分国产进口


这次引发轩然大波的疫苗是自费疫苗(即二类疫苗)。国家买单、强制接种的免费疫苗(一类疫苗)渠道单一、统购统销、价格便宜,基本上国企生产,疾控部门接盘,全程垄断操作。自费疫苗便不同了,接种点可以直接从厂家要货,有利可图。自费疫苗是块“肥肉”。


大家都想分杯羮,竞争变激烈起来。如同很多药企一样,一些疫苗企业拼命地压榨自己的业务员,给他们布置很高的销售量,督促其完成。有的产品快要过期,有的制品存货太多,走正规渠道不好走,怕被罚款扣钱的业务员自然想尽一切办法。这时候,倘若有人来收购疫苗,便是一拍即合的事情。这样,通过疫苗企业的销售人员、没有资质的倒卖者,正规厂商生产的疫苗“走上了歪路”。有人称这是“体外循坏”。然而,最终疫苗又来到了正规的接种终端。实在很有欺骗性。


自费疫苗采购渠道多样化,作弊空间也大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最近疫苗事件中的这些制品在出厂时没有任何问题,而是在运输、贩卖的过程中出现了纰漏,没有被冷藏,可能失效。尽管如此,这样的事件,依然会让人对疫苗的来源充满迟疑,对国产疫苗充斥不信任感。


其实,在创收冲动下,进口药品一样存在极大的隐患。最近便有一起鲜活的案例。“兰菌净”是一种用于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意大利进口药物,在该国需要处方,在我国却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被当做“自费疫苗”。很多基层单位可以直接从代理分销商要货,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们推广。



在意大利是处方药物的“兰菌净”,曾经长期被当作疫苗在基层推广


乡镇卫生院很可能是问题自费疫苗最大归宿


疫苗案件发生后,人们最担心的是到底这些疫苗流向何方。目前所见是,一些大城市的相关部门都出来表态,表示自己的疫苗经得起考验。而这很可能是真的。尽管正式的调查结论还不知道,但是根据各方迹象和以往经验,有问题的疫苗流向监管薄弱、创收冲动强的乡镇一级卫生院几率更大。


来看新京报的报道《食药监总局 各地设专案组调查问题疫苗》,该报道找到了安徽某医药公司从事疫苗生意的业务员赵某,其正是本次疫苗事件中嫌犯母女俩的下线。报道原文称,“2014年底,赵某的公司要求业务员推销一批‘近效期’的HIB疫苗,‘近效期’是指接近药品失效期,但仍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的疫苗。但这批疫苗并没有被接种完,部分‘过期’之后被报废。赵某为了弥补疫苗报废的损失,向接种点谎称回公司调常效期的疫苗,实际上却低价向庞某(编辑注:即本次疫苗事件的最大嫌犯)公司的业务员进了约800支疫苗来‘顶包’,销售给了安徽省宿州、淮北下属的乡镇卫生院接种站点。”这名业务员这么做的原因是,惧怕公司因为退货而罚款。


那么,为什么乡镇卫生院要找赵某买疫苗,而不是走自己的上级疾控中心这个渠道呢?答案在于创收二字。疾控中心逐级加价,从上级进货太不划算了,而直接从其他渠道拿货会赚得多,政策正是为了鼓励市场竞争,降低自费疫苗的价格才这么做的。基本上,自费疫苗的监管是个老大难问题。多年来,不少报道和行业论文都屡次提及。而乡镇卫生院由于“天高皇帝远”,问题更大。并且从机制上来说,乡镇卫生院既是卫生行政部门,又要负责医疗预防工作,权限不小,又存在经费短缺。刊登于健康报的《二类疫苗监管难题待解》一文曾引用过石家庄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川的说法,“对很多县级疾控中心和乡镇接种单位来说,二类疫苗是重要的创收手段,所以,价格低就成了某些企业在基层推销的‘杀手锏’。”


但是不能因噎废食,自费疫苗该打还是得打


由前文可见,基层一级,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在“自费疫苗”的创收上存在积弊,而不管国产还是进口,都可能经过“体外循环”,脱离监管。终端的使用者,各位家长们根本无法了解拿到自己手中的疫苗经历过如何的曲曲折折。


那么,难道不打自费疫苗了吗?又或者都出国打针。这显然不现实。自费疫苗暂时没有进入我国的国家免疫计划里,但是不代表不该打。例如HIB疫苗针对的是能够引发脑膜炎等疾病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将其纳入免疫计划。实际上,政府到底负责为哪些疫苗兜底也都是根据财力、公共卫生状况而计算出的一个方案,今天的自费可能变为明天的免费。


让终端注射者放心,可以从疫苗自证“低温”做起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组织都在大力地推广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使用,因为这可以有效地保卫儿童健康,对公共福祉大有裨益。那么,在许多交通闭塞、设备落后,根本不存在什么冷藏系统的地方怎么办呢?难道就不做疫苗接种了吗?


答案在疫苗温度检测卡 (VVM)上,这种热敏感的标签能够通过颜色变化来反映疫苗运输过程中受热损害的情况。并且在2007年左右,这种卡便不太贵了,大概只有7美分/瓶。其实,尽管疫苗需要低温,但是也并非一碰就坏,根据果壳网的科普文《疫苗,没我们想得那么脆弱》,世界上对温度最敏感的疫苗是脊灰减活疫苗。即便如此,该疫苗可以在37度坚持48小时仍可正常使用。当然,疫苗到底还能不能用,在运输过程中有没有被闷坏,肉眼可看不出来。可是疫苗温度检测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既能避免浪费,又可以有效地把问题产品找出来。如WHO网站上的一段说明文字:“从疫苗生产到使用的时间可长达一年。疫苗常常需要在长期储存期间生存,并需要经过数千公里运输到地球上某些最偏远的社区。在漫长的运输途中,疫苗始终有因温度受损的风险。VVM帮助卫生工作者确定疫苗是否仍可使用。”而卡片颜色深浅的变化是一般人都能看出的。遗憾的是,这种工具并未在我国全面推广,甚至在大部分地区都没有。


当然,技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即使每瓶疫苗上都有卡片,依然会有人担心不法分子私自换标签。不过,换标签这种事情毕竟会提高违法成本,同时,通过电子码和一些技术(例如标签和瓶子完全合体)可以解决问题。无论如何,想办法去解决恐慌,让人看到疫苗的“清白”,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对于乡镇卫生院等运输链条复杂的地方,更应该用疫苗温度检测卡 图:WHO


结语
 
今日话题
疫苗问题事关千千万万的儿童与家庭。过度的恐慌自然是不行的,更不能因此不打疫苗。要树立信心,还是得疫苗自身的监管让人看得清楚明白,而自证“低温”的温度检测卡是很好的开始。


事实说《中国二孩生育意愿调查报告》出炉啦,快来点击观看!



第3472期 本期责编 王杨

出品 腾讯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近期热点


5.7亿元未冷藏疫苗流入18省,是怎么发生的?

面对“维珍航空歧视中国人”,应该采取什么姿态?

前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强行并道,撞它是行侠仗义吗?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观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