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DDI拉美储备研究 | 中国对拉美投资情况分析(下)




投资前景及展望

(一)投资前景


中拉经贸合作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拉美地区有 33 个国家,人口 5.88 亿,GDP 总量达 5 万亿美元,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主要目的地之一。


第一,拉美地区是中国工业原料的重要供应地。根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研究,到 2020 年,中国“短缺”和“严重短缺”的矿产达 19种之多,除铬和金刚石外,拉美有 17 种矿产的储量居全球领先地位,有十余种已经是拉美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拉美对华出口的大豆、豆油、鱼粉、铁、铜矿砂及精矿等占中国进口此类产品的 1/3,是中国不可替代的供应地;拉美还是中国动植物油脂、糖类、钾盐、木浆等11 种重要工业原料的现实供应地;是柠檬油、硝酸钠、未精炼铜、锰、铝等 7 种重要工业原料的潜在供应地区。


第二,拉美是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战略支点。尽管中国周边石油等资源丰富,但因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和大国激烈争夺而难以施展。相反,中国与拉美地区虽然相距遥远但无任何领土争端,国际环境方面的条件更为优越。


第三,拉美是中国能源来源多元化的现实选择。自 2010 年以来,在中国的石油进口来源地排名中,拉美稳居第 5 位,但比重显著上升。近年来,拉美各国探明储量不断上升的矿产资源和不断发现的大型油田也为中国的多元化战略提供了条件。相比亚洲及中国的周边各国,265中国与拉美国家相距遥远,没有历史纠葛和领土争端,作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发展中地区,中国和拉美有相似的历史境遇、共同的发展诉求和诸多领域合作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拉美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市场以及能源、资源提供者,潜力巨大。


因此,中拉经贸合作的跨越式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战略意义。当前,拉美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型经济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的崛起为拉美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011 年 6 月,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发布的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贸往来迈入新阶段》的长篇分析报告,审视了近几年中国与拉美各国、各地区、产业之间不同商品的贸易往来趋势及中国在本地区的直接投资,分析了中国与拉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中国对本地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报告认为,发达国家经济体在 2020 年前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活力,而中国消费的持续增长以及新增投资的流入流出将很可能转化为世界经济的新动力。根据拉美经委会的预测,美国、欧盟和中国作为拉美主要贸易伙伴的地位将在今后十年发生重要变化。2009 年,拉美向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出口分别占其总出口的 38.6%、13.8%和 7.6%,到 2020 年,将分别变为 28.4%、13.6%和 19.3%;同期,拉美从美国、欧盟和中国的进口将分别从占 33.1%、14.7%、9.5%变为 26.1%、14.0%和 16.2%;2015 年,中国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超越欧盟。与此同时,中国与拉美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差距将大幅度缩小。因而,中国正在为拉美提供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使得本地区面临着非常有利的经济周期。在当前世界经济下滑的阴霾下,如何抓住这样一个历史机遇是拉美面临的重要考验。拉美国家需要大量对基础设施、技术革新和人力资源的投资,而中国正好有这些方面的优势,双方的经贸合作具有极大的互补性。此外,必须设法实现中国在本地区更多的海外投资,特别要加强以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出口多样化和建立两地企业联盟为目的的投资,使拉美国家融入以中国为中心的生存价值链。


(二)投资挑战


中拉合作进一步发展面临各自的内外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新契机给中国和拉美提供了一种外在压力,使双方认真思考是否需要进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


根据当时的情况,外需骤降是中国和拉美所遇到的共同的冲击,而这正好是双方近些年来所遵循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潜藏的主要风险。中国自 2000 年以来就持续出现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这直接导致外汇储备累积,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形成国内货币持续的流动性过剩。而导致经常账户顺差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实施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实施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中国已经认识到刺激内需和寻求内外平衡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十三五”规划中,政府提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 7%的预期目标,这种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已经释放出中国正在进行发展模式战略转型的信号。


而对于拉美国家而言,20 世纪 80 年代的债务危机之后,此后拉美各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促成了该地区由内向发展模式向外向发展模式的转变。经历 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拉美国家重新走上可持续增长之路,也急需进行一些重大的结构与政策调整,特别是改变长期以来出口严重依赖欧美等发达国家需求的局面。以“客户工业”为主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想冲出危机导致的外需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重围”,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第二代改革”;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南美洲国家想摆脱“资源诅咒”的宿命、规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除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外,可能更多地需要考虑如何使本国制造业融入亚洲的产业链,以扩大其制造业部门与亚洲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同时,拉美国家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际融资较高程度的依赖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在吸引 FDI 方面,随着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对外投资能力的明显上升,拉美国家可能会加大对这些国家引进直接投资的力度。


此外,中国投资拉美还面临了来自外界的批评压力。随着中国对拉投资不断拓展,外部的批评声音也在增多。一是批评中国投资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动不足。有观点指出,中国对拉直接投资存量绝大多数集中在巴西、秘鲁和阿根廷等少数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可以说中国投资虽然给拉美带来经济上的增益,但很多国家并没有享受到中国投资带来的红利。另外还有观点指责中国制造业对拉投资中技术转移比例较小,给当地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同时,由于近年来拉美部分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消费市场缩水,造成企业盈利下滑,一些中国企业担心业务收入减少,为保证足额利润寄回国内,减少了对当地的再投资力度,给东道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部分在拉投资的中国企业的一些失当行为也招致了很多批评,甚至对中拉关系造成困扰。最后,在中美贸易战开始之后,有一些来自美国的声音怀疑中国大力投资拉美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是为了“拉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被美国放弃投资的地区。在这个过程中,拉美政治主权,经济主权无法得到保障。


而对于拉美国家,在政治层面受历史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拉美国家的精英统治阶层与下层群体严重割裂,双方诉求不一,缺乏了解,冲突不断;部分政府腐败严重,行政效率低下;执政党与反对派往往矛盾尖锐,在各种议题上相互攻击,难寻政治共识;对舆论有重要导向性作用的媒体,则往往被控制在不同的党派及地方利益集团手中。这导致在拉投资的中国企业一旦没能协调好各类关系,就会招致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攻击和指责,甚至无端为当地政府的不当作为背黑锅,给投资前景蒙上阴影。


同时,拉美各国也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一些国家一面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与美国交好;另一面又加入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接受中国的大规模基建投资。特别是中美贸易战之后,拉美一下子成为了投资焦点,中国将投资目光聚集在美国忽略的拉美地区。有史以来,拉美都被看作是美国的“后花园”,如今中国的行动不免让美国认为是触角深得太长,让拉美各国处境尴尬,左右为难。



(三)对策/防范



(一)从政府角度


第一,做好大势研判,减少周期性风险。


目前大多数拉美国家财政整顿仍未取得明显成效,中拉资金融合的风险仍然不。再加上美国税改政策的重大影响,将对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产生重大溢出效应,资金流的逆转趋势将加大拉美地区投融资的难度和复杂性,不确定性会明显增加。所以要增加对大势的研判,以便减少周期性风险。一是要加强对经济基本面的研判。当前,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通胀水平总体温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强劲,欧元区经济继续改善。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内部表现有所分化,且仍面临较大的调整与转型压力。比如,许多拉美国家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严重依赖大宗商品,经济周期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其经济基本面影响程度显著。二是密切关注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特别是货币政策转向的影响。随着美联储正式进入加息周期,全球融资成本将总体抬升。在此背景下,原先在低融资成本环境下积累大量债务的拉美国家可能会面临潜在债务偿还风险。


第二,注重以商业化原则和市场化方式运作,防范道德风险。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脱贫攻坚战仍在继续,而拉美地区也同样面临减贫和发展的任务。从长期可持续的角度出发,中拉之间的资金融通应本着互利共赢,以商业化原则和市场化方式进行实际运作,风险与回报应相匹配。中拉资金融通的最终目标应是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市场化导向是切实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之路。如果过多地采取优于商业支持的单方面减让式资金支持,各国有限的资源均无法对外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只有遵循市场化原则,才可以减少资金接受方的依赖心理,避免道德风险,促使其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源禀赋潜力,积极地将外部推力转化成内生增长动力,最终实现更具有内源性增长动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如果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纠纷,中国政府应积极充分调动全方位经济外交的力量,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依法维权,要求所在国的政府和法律公正、透明地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并规范中国企业海外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的合规守法意识,完善政府对外投资促进体系。中国科研院所和行业中介机构应加大对海外投资风险研究的投入力度,健全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


第三,尝试扩大人民币在中拉投融资中的使用,规避汇率风险。


对外投融资过程中,汇率风险是债权人或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市场风险之一。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特别是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和市场预期变化,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动较大。但与此同时,大多数拉美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汇率避险产品(特别是中长期)缺失。有些币种产品即使有,市场交易量也较为有限,交易成本也相对较高,对于中国在拉美地区的中长期投融资形成较大挑战。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汇率风险,需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规避。一方面,可在投融资交易架构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减少币种错配的缓释措施,如适当增加当地货币计价的负债等;另一方面,随着 2016 年 10 月人民币正式纳入 SDR 货币篮子,未来中拉之间资金融通中也可考虑更多地尝试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并适当增加人民币清算行在拉美的数量等。


(二)从中国企业角度


第一, 中资企业应完善投资策略,不要盲目追求大规模的投资项目。


适当克制对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等敏感行业的投资,减少投资项目的受关注度和政治风险,同时要做好项目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投资风险研究,以及项目运营期间投资风险的动态监测和应急预案,积极通过法律手段在东道国或国际组织的司法机构解决正常的经济纠纷。在拉投资中资企业也应学习借鉴一些国际公司的风险管理经验,加强投资风险预估、管理和处置,做好各类风险管控预案,特别是应在投资决策前充分考虑投资国政府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第二,中资企业应加强与拉美当地市场中介机构的合作沟通,减少法律和市场风险。


与其他海外市场相比,在语言、文化、地理距离和商业实践等方面,拉美市场和中国差异相对较大,单纯依赖中国国内机构自身掌握的信息还远远不够。拉美国家尽管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其非正规行为较为严重,社会治理效率较低,法律风险较高。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应与当地伙伴加强合作,特别是在法律、税务和会计事务等方面。同时,鉴于一些区域多边机构成立时间长、风险管控机制成熟、对当地成员国宏观政策及国情国力了解较为深入,且比较重视保护债权国利益等相对优势,中方也应在投融资领域加强与区域多边机构的合作,共担风险,同享收益。此外,拉美国家在环保和劳工等领域法规严格,中资机构应严格遵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投融资行为。另外,中资机构还应尽快推进投融资业务本土化发展,与拉美当地金融环境深度融合,实现在拉美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三,中企应该继续优化和拓展投资领域。


一方面,应改变过去对拉投资只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少数国家的少数产业的局面,也应在其他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进行更广泛的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具体投资结构上,拉美国家如今正调整招商引资策略,降低能源、矿产部门占 FDI 流入总额的比重,中国企业应顺应这一趋势,加强对制造业、电信、清洁能源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投资,为当地科技创新多作贡献;通过投资现代零售、物流、服务业等部门打入拉美本地消费市场,拓展收益来源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投资化工、冶炼等部门加强对传统初级产品出口部门上、下游企业整合,形成完整产业链,帮助当地传统产业提高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企对拉投资也可立足于国内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寻找新的投资增长点。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等收入人口的大幅增加,对娱乐、旅游、餐饮等服务业领域有了更多样化的需求,而拉美国家大多历史悠久、文化瑰丽,风景怡人,且旅游市场相对成熟,对中国游客有着极大吸引力,投资其旅游市场不失为中资的一大选择;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产品等需求将不断加大,中资可与拉美国家在保健食品、医疗服务等巨大市场空间开展广泛合作。此外,中国电信服务业、互联网产业都在高速发展,而此类产业受地理因素限制较小,产业附加值较高,同时也有利于中小型企业创新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可以此为突破口进军拉美市场。总而言之,这些新的投资领域相对过去较单一的矿产、能源开发等投资更加贴近拉美本地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不仅能够拉动中国国内经济,对拉美经济的贡献也将更大。



最新动态:日本对拉美科技投资


   投资背景


软银成立了拥有1000 亿美元的“软银愿景基金”,先后投资了Uber 优步公司、WeWork 共享办公室公司、DoorDash 外卖公司,以及遛狗软件 Wag。


软银目前管理的 VC 分支包括美国的软银资本(SoftBank Capital)、韩国的软银亚洲(SoftBank Ventures Asia)以及软银拉美(SoftBankLatin America Ventures)。


软银集团投资咨询部部长在一场发布会上指出,“对于软银集团来说,拉丁美洲是一块广阔的市场‘软银愿景基金会’将会同‘软银创新基金会’一道共同投资拉美。”


  投资计划

软银启动 50 亿美元的新基金,用于投资拉丁美洲的科技公司。这支新的基金名为“软银创新基金”(SoftBank Innovation Fund),将由软银首席执行官马塞洛.克劳尔管理。软银集团承诺向新基金注资20 亿美元,其他的 30 亿美元将从外部募集。软银的愿景基金或许会和这支新基金合作投资。


据了解,此次 50 亿美元的投资规模是目前所有专注拉美市场的基金的 2 倍。与这次新基金一起公布的,还有“软银拉美区域中心”(SoftBank Latin America Local Hub)。这个新的集团将和软银投资的公司合作,帮助他们进入拉美市场。


   战略观点


战略投资

“这五十亿美元不过是个开始,我们的投资战略是从投资体育场的建造一直到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当然,我们不可能投资所有的领域,我们将会专注某一类投资。” 马塞洛·克劳尔补充道,同时软银集团也在考虑投资拉美当地的大学。


根据目前掌握的消息,克劳尔和他的团队将决定在哪个国家建立软银集团拉美大区办事处。“我们还没有做好决定,可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结果将完全是公开透明的。”


“我们不管到底是投资巴西还是乌拉圭的企业。我们在寻找的是能运用好大数据,对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有充分了解的企业家,我们寻找的是能够突破传统工业的创新型模式。”


“我们看到在拉美了解人工智能的工程师非常稀缺,我们坚信在未来 10 年到 20 年间所经历的变化比过去 300 年还要大。因为所有的工业都要更新换代。”


除了投资以外,软银集团还想将旗下的企业引入拉美。这是我们的另一大目标。在我们的投资列表上有世界上顶尖的创新公司,他们都很想深入拉美市场。比如说中国的滴滴打车还有印度的 OYO 酒店。




投资难点

现在人们都很好奇,但是在拉美做生意并不容易。因为在拉美政策,进口规定都是不一样的。这有些复杂。我希望能够有本土的团队帮助我们尽快适应拉美当地环境。


拿阿根廷举例,传统的金融危机,总统换届,政策变化,货币贬值。这些问题导致了阿根廷到现在没有大型的合资企业。


但是我们不畏惧这些危机,我们从长远角度考虑,我们是唯一一家有 300 年计划的公司。我们现在投入的资金是用到 15 年后的。





投资意义

缺乏投资限制了一些拉美新兴公司的潜力,现在软银登陆拉美就是要扭转这个局面。现在大多数的新兴创新公司都十分的专业,但是他们有点想在做“慈善”。我们想要用 1%的时间来创造 99%的增长。


软银和中国投资拉美的异同


同:投资数额巨大。中国政府在拉美投资的数目都很大,动辄数亿美元。与此同时,2017 年 5 月开始,软银愿景基金投资额基本上可以赶上中国在某一个拉美国家的投资额。比如这次软银集团表示要在拉美投资 50 亿美元。


异:

1.  投资领域有所不同。软银是一家综合性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 600 家,在全球主要的 300 多家 IT 公司拥有多数股份。就软银愿景基金的投资项目来看,虽然种类繁多,数量惊人,但是投资方向与软银集团的总体战略目标高度一致:这些公司都是在能源、通讯和运输三个领域引领范式转移、面向未来的商业机构。可以说软银集团选择的都是行业内最有前景的企业,并开出巨额支票。


而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自然资源领域。从行业结构看,自然资源、公用事业和制造业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自然资源行业投资量最大,公用事业投资近两年增长迅猛,制造业投资最具活力。


2.  投资风险不同 。专家表明如果软银投资拉美被证明是有利可图的,那么第二愿景基金的资金筹集可能很快就会到位。但是如果市场情况出现遇冷,独角兽们的上市出现严重问题的话,愿景基金在拉美的投资将会举步维艰,很难维持下去。


但是,中国在投资拉美方面有政府大力的支持,体量巨大,领域众多。所以尽管部分企业在部分地区投资失败,但是政府的强力支持可以支撑它们回血重来。


3.  投资理念不同。软银投资不仅仅是一对一,更有多对一,联合旗下投资的其他公司对拉美进行投资,比如说中国的滴滴打车还有印度的 OYO 酒店。因而构建了广阔的跨国投资网络。


但是,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往往是政府牵头,国企“走出去”。虽然民企投资成了一种新趋势,但是往往是单个民营企业的单独行动,它们尚未有联合投资或者跨国投资的意识,往往瞄准的是其他发达国家在拉美投资的同行企业做出行动。比如说中国著名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瞄准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没有进入拉美市场之前,收购了拉美最大的电商企业 MercadoLibre(自由市场)。


注:因篇幅缘故,文章所引用文字出处省略。

文字整理:廖晓芳 发展研究院智库研究助理

微信编辑:王培红


回顾FDDI拉美储备研究 | 中国对拉美投资情况分析(上)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