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琴:拓展多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李琴 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4-07-02

李琴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为加快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国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一次全新的实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以我国制度优势为发力点,科学设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机制、主导模式和创新政策,以法律制度作为保障,重视市场化的机制和手段,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念转化为全民行动。


国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条成功经验

近三十年来,国际上有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等类似实践,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权交易、经营开发利用、政策制度激励等方向上已有成功案例。部分国家形成了以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多元化的激励体系、契约化的公私合作体系以及市场化的交易体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体系,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三条:


一是以法律、资金、技术、监管等制度体系为坚实保障。如欧盟和美国发布《排污权交易指令》和《清洁水法》等,重视以立法形式明确实施方案,辅之以市场化手段解决生态保护可持续融资瓶颈。国际上代表性的生态银行有湿地银行、森林银行(碳汇交易)、土壤银行(土地保护性储备计划)、水银行(水权交易)、栖息地银行和物种银行等,在保护生态、协调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让清晰的产权制度体系和发达的市场交易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成功探索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创新赋予生态资源环境产权,通过产权交易实现其价值。最常见的产权交易包括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形式。与此同时,分重点领域、分阶段、有秩序地推进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如美国排污权交易和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的“三阶段”、澳大利亚碳价“两步走”、新西兰分产业纳入等方式,促进了政策的长期性与连续性。以污染排放和资源开发等减负权益交易为例,美国水污染排污权交易制度从经济上刺激非点源污染者加入污染控制行列;法国毕雷矿泉水公司通过对上游的土地所有者提供补偿,保证了水源蓄水层不受农业面源的影响,是水权交易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典型。


三是用多元化的激励计划作为调节生态产品供求主体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吸引多方参与。从各国实践看,政府公共支付和市场支付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模式。自20世纪末以来,欧美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在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地等重点领域创立了有偿使用、购买服务、生态补偿等机制。国际上成功案例在生态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对于契约制度建设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巴西建立了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自然保护区面积为主要指标作为财政转移支付的依据,有效提高了地方政府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拓展多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

虽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产品价值的概念不完全一致,但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相关做法,创新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径和模式。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诸多进展。然而,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运行机制、转化模式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尚存在困境。


为此,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和机制。包括法律法规、价值核算、评估监管、产权管理、有偿使用、财政支持、国际合作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制度创新,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


其次,要完善资源环境权益交易机制,科学确定进入市场交易的生态权益品种类型,建立起统一规范的资源环境权益市场,探索设立全国性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或中心。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建立完善森林碳汇、排污权、林权、水权、用能权等现有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的统一管理部门。以森林、湿地、水和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领域,因地制宜,以差异化模式明确产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原则,将生态资产转化为资本和财富,促进生态产品的供给。


再次,还需强化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关政策和支撑保障体系,构建政府购买、市场交易、公众参与等主导模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拓展与现代市场体系融合的多元化交易机制。


从长远看,只有转变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多种价值实现路径,形成生态产品价值的内生动力,才能让建立可持续的健康“造血”机制成为现实。


来 源 | 上海学习平台

排 版 | 悦 悦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