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准、好的上海消费大数据从哪里来?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的一线探秘,看这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复旦大学 Author 章佩林、王泽群


上海3w方商业体分布


“上海线上线下消费总额达765.88亿元,同比增长16%!”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上海消费大数据迅速出炉,央视新闻、中国经济网、文汇报、上海发布等,都进行了报道。在众多报道中,你会发现,有这样一句话:“根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


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究竟在哪里?这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监测数据,是如何获取、出炉的?让我们一起走到大数据的幕后,一探究竟。


现场解析:

为何要建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


一份份全视角消费分析报告在这里产出


大屏幕上,各种数字和图表正在不停地跳跃滚动着。这里,你能看到消费大数据从各种渠道汇聚而来。通过数据清洗、脱敏、归类、建模、加工,一份份全视角的消费分析报告产出,为你破解消费密码。国庆长假,上海消费大数据就在这里出炉。


国庆长假,上海消费大数据就在这里出炉


这里,就是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地点,就在复旦大学的智库楼。


“从2020年9月伊始,上海大规模的消费节庆活动后,相关的报道,都有‘根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这句话。而这些监测数据,来自于我们实验室。”在智库楼一楼的实验室现场,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主任、复旦大学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伊娜,现场为我们解析大数据出炉背后的奥秘。


“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是国家消费市场大数据的首个实验室,由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统计局授牌。实验室由复旦大学牵头,并在复旦大学校内成立了校级中心,即复旦大学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由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孵化。


同时,银联、银联智惠、银联商务、联通、国网电力、杉德支付、收钱吧等诸多央企、国企和支付机构企业等,成为实验室的数据基地。一年来,实验室以大数据为抓手,为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研究支持。




为什么要建这个实验室?


构建消费市场监测的“数字心脏”,成为传统社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重要补充。消费市场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上海从“十三五”迈向“十四五”过程中政府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探索,为推进消费提质升级、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决策支撑。


相比传统监测,大数据监测速度更快,传统监测按月统计,大数据监测按天、按小时统计,响应速度更快。样本更全,传统监测按样本统计,大数据能近似监测整个消费市场的全部。还能实现为消费者画像。传统监测是总量的监测,大数据监测可以研究细分品类、细分品牌、细分人群等,能研究跨区域的消费特征、线上线下消费偏好。


复旦大学来牵头做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有哪些优势?


上海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墙上的监测显示屏幕


据了解,复旦大学在上海市商委的支持下联合了各类数据基地,包括清算机构如中国银联、支付机构如银联商务、杉德支付等,客流监测如联通、汇纳等等,使其具备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此外,实验室在复旦发展研究院的平台中融合了复旦大学的多学科资源,实验室的主力来自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中文、大数据、公共卫生以及旅游系等诸多学科。


“实验室的发展是在学校文社理工医大融合的指导下发展而来,实验室的研究不是一个纯社会科学研究的命题,它是不同学科融合的一个过程。”张伊娜说。


依托基地的数据资源、复旦大学的数据理解和建模能力、优势学科的研究分析能力和智库资源,实验室工作可实现顺利运转,数据报告能做到快、准、好。


 研究报告快、准、好,秘密就在流程里


实验室的数据报告,为何能做到快、准、好?答案就是它的流程。


上海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的全方位监测


“我们监测的范围包括线下的清算机构、支付机构,以及包括京东、淘宝等在内的60家线上主流电商。目前能做到每日监测、每周监测、每旬监测、每月监测、每季度监测,每半年监测,每年监测、重点节假日监测、疫情特殊时期监测等。”数据内容全方位监测,是它的一大优势。


“实验室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数据清理,有大量的bug需要去除。同时,要对数据进行标签。然后再进行建模和分析。”张伊娜说,一套完整的流程完成后,才能形成全维度的消费分析报告。


怎么快?“在先期数据建模基础上,一般第二天下午4点到5点之间,我们就完成前一天的消费数据计算,并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消费市场信息快报。”


为何准?一是精准标签,二是运用不同数据源的融合来互相验证,尽可能逼近于真实。比如,线下商户真实位置的精准标签,消费门类的精准标签等等,通过支付、客流等多维度数据进行互相验证。


如何好?“数据全面、技术前沿、研究前瞻”, 全面、细致、准确是实验室追求的目标。


未来展望:

预判消费市场,理解消费者行为


实验室去年9月成立,至今一整年。目前,实验室通过个人支付终端的大数据汇总和多源数据、多支付方式(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的计算融合,实现“T+1”天的实时跟踪,做到了线上线下、境外境内全维度消费的监测,成为全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一项先行先试,推进了数据技术和消费市场的深度融合应用,为推进消费提质升级、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重要决策支撑。也将为政府部门在“十四五”时期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创造更好商业氛围、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正式挂牌之前,实验室已经进入运作。连续500天每日上报上海消费市场信息快报,连续两年服务了上海市“五五购物节”等重要活动的实时监测等等。


上海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由发展研究院指导



一年间,实验室的多篇专报获得相关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意见,近10位部级以上领导到实验室调研和指导。实验室在发展研究院的指导下,跨学科融合,围绕消费与城市研究,已在SSCI一区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篇,CS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建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实验室建设模式。


“大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不仅是为了观过去、知现在,更重要的是预判消费市场的未来。”“‘十四五’期间,消费经济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撑,我们会模拟政策对消费市场产生的影响和走向,来辅助政府决策。”


此外,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现下的消费形式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只有把握消费者的行为,顺势而为,才能把消费者市场打造得更健康”,张伊娜说。这正是实验室未来要做的事——理解消费者行为,发现消费市场波动规律,促进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


来源 | 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