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碳中和与企业转型,共建绿色与可持续未来——首届“复旦-白玉兰论坛”于上海举行
2021年11月7日,由金光集团APP(中国)和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复旦-白玉兰论坛”在上海北外滩成功举办。致力于打造“学界、政界、商界” 三方交流互动的权威平台,为企业的绿色转型切实提出更多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现场嘉宾合影
首届论坛聚焦“碳中和与企业绿色转型”主题,参会嘉宾就双碳热点话题进行了广泛、多维和深入的研讨,充分交流了企业新绿色发展理念、升级绿色产品等尖端科技,并为国家“双碳”目标提供了多方视点,为国家战略发展和企业绿色转型建言献策。
挑战与机遇共存
行业绿色发展的结构转变
在复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怡的主持下,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及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在论坛进行了开幕致辞。
复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怡
翟京丽指出,中国制造业整体面临着一场伟大的“绿色革命”。作为首批纳入碳交易八大行业之一的中国造纸行业,顺势而为、先立后破、势在必行,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对于企业来讲,低碳转型需要打破对环境变化的惯性发展思维,更是不破不立,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机遇。推动碳中和既是企业应对产业变革的关键举措,也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必将奠定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势。
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
赵伟同样强调了中国造纸行业在碳中和上面临的困难。他指出,我国纸张消费的需求还在上升,能源供给体系中化石能源占比还在80%以上。造纸行业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着五大问题:首先,预测纸张的需求和产能的达峰问题;第二,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好产能的增速问题;第三,如何寻找替代能源和实现现有技术装备的突破以及节能和提升能效问题;第四,如何确定高水平的能耗标准,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第五,如何解决碳汇和碳源的问题。这五大问题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与反响。
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
理念和举措并行
企业降碳增汇的多元路径
在之后的主旨发言环节,复旦发展研究院、大气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服务司前司长汤绪指出了碳中和的两条途径,一个是做加法,一个是做减法。加法就是要增加碳移除和负排放的问题,减法就是加强碳减排。五碳发力是未来可能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主要是指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减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这几个方面,以及技术方面的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
复旦发展研究院、大气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服务司前司长汤绪
中国造纸学会理事长曹振雷表示,对于中国造纸企业来说,开发森林资源和生物质资源将成为解决今后发展时期的关键要点。呼吁政府与企业以科学的态度、从生命全周期的角度理解“双碳”目标。未来,造纸工业将作为生物质工业焕发新的生命,为推动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造纸学会理事长曹振雷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部主任刘佳提到,上海的碳排放目前已经是十年来初步呈现与经济增长逐步脱钩的态势,目前正在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是服务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部主任刘佳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万金泉指出,从宏观来看,与造纸工业所产生的废水处理问题相比,造纸碳排放相对较小,所面临的“双碳”的压力较轻。“林、浆、纸一体化”可以实现造纸过程中的碳中和,从碳源到碳汇也是造纸工业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万金泉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角度,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强调碳治理和气候治理都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多元的主体协作。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
在中国造纸学会秘书长曹春昱的主持下,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樊燕,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戚永宜,金红叶纸业集团首席执行官戴振吉,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建,上海报业集团东方网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东方智库秘书长朱琪等人展开圆桌讨论,分享了企业和行业在实现碳中和、绿色转型中的做法。
中国造纸学会秘书长曹春昱
在本次论坛上,来自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通过微观与宏观的思考,更加全面和透彻地对碳中和相关话题发表了各自的独到见解,高屋建瓴地把握行业、企业、国家的战略需求,为实现高质量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来源丨APP中国
排版丨厉 丹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