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同比继续下降的消费数据,6月会回暖吗?孙立坚:提升消费需要聚焦原本存在的堵点痛点问题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6.2%,涨幅较前4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比4月收窄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比4月回升3.6个百分点。这其中,消费数据的下降备受关注!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05%。可以看到,5月份消费在缓慢复苏。进入六月份,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叠加商家的年中大促如火如荼,能否带来报复性消费?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应《第一财经广播》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采访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您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收听音频。
我们非常期待疫情之中长期压抑的生活需求,能在疫情恢复的初期就体现出消费的活力,现在看来,一方面,在疫情动态清零的管理见效之下我们确实有非常明显的消费回暖,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个强大的报复性消费的出现,究其原因,实际上也不是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消费的压力,更多的是在疫情之前我们已经看到消费领域当中出现的堵点和痛点问题,比如说老百姓会采取过度的储蓄来应对未来的后顾之忧,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反映在消费上,而是反映在买房、买理财产品的投资性需求上,然后来以此解决未来可能需要的大额支出,比如在看病或者是在对孩子教育投入的时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储蓄准备。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够解决公共资源精准化的问题,提升公共资源的水平质量的话,那么过度储蓄就会挤压消费,而且在目前逐渐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环境中,尤其在先富起来的大城市,这个特点就会更为明显,所以,我们的堵点和痛点问题急需解决。
另外,我们怎样发展新经济?从零八年到现在,全球经济没有复苏的很大原因就是新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新经济带来新的生活体验,创造更多需求的能力,现在还没有完全启动。我们已经看到了智能汽车、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在增加,但是它们没有形成一种抱团的生态环境,就像当年IT技术革命时代(办公自动化、信息爆炸等)形成的那种生态环境一样,需求旺盛,那么我们期待着越来越近的物联网的时代,也能够形成一个非常大的需求动力。所以自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了长周期的低谷,走出去的关键是创新驱动,我们还是期待中国的供给端能够把我们现在疲软的需求带动起来,而这关键就是在于供给能力和质量的提升,要反映在最终的商品还有服务当中。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今天的消费回暖还是在日常小额支出的消费中,如果我们的消费回暖能够进入到一个汽车消费,甚至健康的住房消费这类大额消费中,那么它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是非常大的。
消费的疲软更是让我们要注意另外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需要通过统一大市场的建立,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提升今天存在的二元结构下的消费潜力:一元反映的是流量带来的平台消费活力,疫情治理环境中更能显示它的需求强度,另一元是反映沿海城市高净值人群对线下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后者更需要我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能把焦点全部放在只解决疫情中造成的市场无法正常运转的堵点和痛点问题上,而是还要把精力放在解决那些本来就已经存在的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那些堵点和痛点的问题上,比如改善营商环境和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
来源 | 《第一财经广播》
编辑 | 刘宣
排版 | 刘宣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