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 孙立坚:坚持稳中求进、稳字当先 打造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统一的生态环境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涨幅较前6个月回落0.4个百分点。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在主要经济指标中,基建投资成为最大亮点。数据显示, 1-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增速比1-6月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加快。
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6%,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数据如何解读?7月份中国经济恢复情况如何?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第一财经广播》栏目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采访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
孙立坚
在现在这种复杂的内外环境之下,我们确实有很多可以加速的方式,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借助于既有的二元结构,即很多农村地区和内地与沿海城市相比,还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当中,所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是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采取纯粹靠基建拉投资的做法,我们现在的新基建投资和以往不一样,是与民营企业、央企、国企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搭建和企业经营发力的匹配机制,如果暂时不能匹配的话,影响经济增长,我们还是能够加强传统基建投资稳增长,实现以时间换空间稳增长的效果。
但是,问题就在于稳增长可能并不能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真正的问题,就是我们一直提到的大众就业创业和民营企业投资意愿增加的问题,以及国企和民营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带来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以抗衡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去中国化,重构全球价值链这一重大挑战。那么,这些问题不是光靠投资基建来实现5.5的增长目标就能够一同解决的,所以我想,稳中求进,稳字当先的思路是关键的,但是我们组合拳的政策运行更为重要。政府先打造舞台(基建投资),给我们民营企业争取转型优化的时间和腾出发展空间,然后再从微观发力,微观发力的关键就在于企业改变过去的营商模式,优化结构,以创新引领、科技落地来解决“芯片荒”这类卡脖子的问题,然后再赋能专精特性的民营企业和央企国企这些规模以上的、先行的装备制造业,结合成全新的由中国主导的生态链,打开“一带一路”。那么这样,就不是我们搭载在西方世界的价值链上提供组装贸易的工业化,而是输出中国品牌、中国技术,我们自己到海外投资,带动当地的就业增长,又同时解决中国资源的瓶颈问题,我们向全球分享合作共赢的新机会,让我们的老百姓也能够买到中国企业在海外生产和组装的商品,虽然它们的标签不再是中国制造,但核心技术却是中国的。
只要把这样的内外循环打通,就能增加我们就业的机会,提升加杠杆的偿还能力,不需要被动地去杠杆,然后也能高质量地实现5.5的增长目标。中国绝对可以实现全年5.5的增长目标,问题就是我们希望能够高质量的实现,以代价小的发展模式避免降低政府债务和产能过剩可能产生的后遗症。所以,我国上下都紧锣密鼓地在稳中求进、在进中提升稳的空间,这也是中国经济韧劲的一个新的表现。
现在我们最大的压力就是消费问题,消费暂时起不来不仅仅是我国国内的问题,除了美国有些特殊因素外,其他几大经济体都有这种现象,背后还是反映了目前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就是我们有非常好的投资的金融保障,但是缺乏好的项目,其中好多项目又来源于市场创造订单的消费能力,所以这个消费的堵点痛点问题是很关键的,短期来看主要原因是市场活力疲软,导致老百姓降低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消费选择。
另外一点就是过去经济繁荣的时候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我们更多地利用了杠杆,就是用贷款的方式来追求房地产这类耐用品的消费,甚至把它看成是解决未来后顾之忧的依靠,那么现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就必然会出现一些去杠杆的调整,而去杠杆的调整带来收入萎缩的效应,所以,我们就存在未来收入增长预期疲软的判断。再加上当下的债务比例降低带来的收入萎缩的效应,就形成了一个双重的夹击。
所以,我们今天提升未来收入增长预期的关键,就是要稳就业,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激发市场的活力。就业提升能带来收入增长,带来全民购买力的提高,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家电下乡这样类似的政策挖掘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提升大城市的服务水平吸引高收入群体进入到消费场景当中。另外,稳住资本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要和我们经济发展跨周期的思路结合起来,带来市场的活力,这都是需要我们花大功夫去做的。如果这些能够实现,生产性收入和财富性收入的叠加,就能去抗衡我刚刚讲的双重夹击,效果也会比较好。
另外,我们也发现老百姓今天的消费结构有一个亮丽的表现,就是汽车消费。这也反映了中国老百姓人均收入到了今天这个1万美金进入2万美金的阶段的时候,我们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地通过汽车这个载体,带动中国工业化的腾飞,和数字新能源的发展,在结构上找到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消费活力。
来源 | 《第一财经广播》
编辑 | 刘宣
排版 | 刘宣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