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胀背景下,日本中小企业加薪能否成为现实?孙立坚:根源仍是克服通缩压力 下半年经济状况有望改善

孙立坚 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3-05-25

“日本工人已经30年没涨工资了,公司面临加薪的压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月3日以此为题发文称,随着日本物价在经历数十年通货紧缩后迅速上涨,持续几十年没有增长的工资正导致日本民众生活水平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日本企业提高薪资水平。日本加薪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何政府一再呼吁企业加薪?中小企业未来如何破局?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21世纪经济报道》栏目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采访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



Q1

有美媒报道日本工人已经30年没有涨工资了,结合日本通胀的情况,当前日本企业都面临着加薪的压力。所以请问孙教授,日本企业涨工资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工资是企业运营的投入要素,这一部分资金的投入量,也决定了企业获利的能力。此外,我们要提到一个关键的概念叫劳动生产率,在经济学中,往往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付出工资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如果企业开出的工资低于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员工将很难释放出劳动生产力的潜力;若工资高于员工产出的劳动生产率,结果是只能解决就业,而无法使企业可持续生存下去。相对于日本,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是流动的,如果我的劳动生产力被闲置了,那可以随时凭借自己的劳动能力跑到愿意支付更高工资的公司去。在这种条件下,不愿意发工资的公司会流失人才。


因此,日本政府认为,目前国内存在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并非是因为日本失去了工匠精神,而是因为工资太低,工匠精神无法得到充分释放,所以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日本工作,而要到海外发挥其继承的工匠精神。提出加薪是为了让薪酬水平与他们的劳动生产力水平相匹配,让日本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我认为,日本中小企业之所以很难加工资,是因为在全球化时代,处在服务行业中的广大日本的中小企业往往很难走出国门来改变自己处在的困境。受疫情影响,以及经济下行,中小企业盈利情况不佳,赚不到钱就给不出高工资,因此致使大量人才流失。人是创造钱袋子的重要来源,人才流失就导致劳动生产率降低,钱袋子里的钱越来越少,形成恶性循环,日本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如今,尤其在中小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不匹配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



更糟糕的是,日本目前通胀水平的上升,更倒逼公司要加薪,不然就业者觉得当前工资连正常生活都维持不了,何苦拼命工作,寻求政府的救济和仰仗家人的关怀,虽然得不到很多钱,但也不用多么努力地工作。公司不加薪,就没有年轻人愿意干活,公司就会运营困难。因此,解决输入型通胀问题非常重要。


日本政府认为,日本国内的物价不像美国这样走高,这给加工资留出了合理的调整空间。而正是因为日本企业的战斗力有所削弱。所以日本政府鼓励企业加工资,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推动整个社会购买力的提升。等到需求驱动的物价开始上升,那么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这也将促进他们增加购买上游企业的设备,从而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效果。



Q2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现在加工资是否现实?有调查显示,大概有34%的企业打算近期给员工加薪,32%的公司明确表示不会加薪,34%的公司还没有确定是否会调整薪水。所以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大比例的公司不愿意加薪。想请问孙教授,是否只有优衣库这种大企业才有能力加薪?

当前中小企业加薪确实不太现实。首先第一点,日本国内的中小企业利润很低,在加工资方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外,金融机构又没办法给予帮助,特别是疫情之下来日本旅游的人减少,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一直无法改善。第二点是当前日本公司业主对未来的信心非常疲软,只有对未来有信心,才愿意投入更多成本留住员工,但公司现在认为未来不乐观,觉得只要不倒闭就行,没有创新和提高业绩的欲望,也不愿意冒着亏本的风险给员工加薪。


接下来谈一下为什么明明没有能力加工资,还是有公司会加1%,这就是鲶鱼效应。今天只要有一个企业加工资,不加工资的企业就会被看成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所以为了表面上“做做样子”,还是有不少公司选择加工资,可惜这点微小的加薪幅度想要留住真正有战斗力的人还远远不够。



而且目前来说,日本大企业无法跟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的同盟关系。很多大企业都已经转头和国外企业合作,并没有跟老龄、少子化突出的日本中小企业合作,这就导致日本中小企业的造血能力越发低下。


即便有部分企业还是坚持加薪1%以上,但实际用处并不大,仅能起到物价补贴的作用。此前,黑田东彦坚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日元贬值,就是为了帮助提升日本中小企业的出口。而且,横向对比,相比起中国等国的企业,日本的中小企业竞争力已然落后,较低的汇率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讲回优衣库这个例子,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因此它有多个市场来对冲单一市场的困难,同时可以成功地结合线上线下渠道来扩展市场,和普通中小企业没有可比性。所以只有创新能力强、年轻人多的企业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与时俱进地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其他企业都应该向优衣库学习,增强自己的造血能力。



Q3

过去从安培执政时就提出要加工资,如今岸田政府也要求企业加工资。但从政府层面上并没有实际的举措来帮助企业,所以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政治提薪的做法,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日本政府要求企业加薪,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整个国家的营商环境都在折损,所以政府希望企业能够抱团取暖,实现良性循环。但问题是,日本政府能够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比如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干预市场,从而能让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低息贷款,但在日本,政府是无法直接干预银行业务的。其次是,如果通过财政手段即发行国债来帮助企业,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企业授信能力,但政府很难和公民解释为何把国债融来的大量资金花在“不赚钱”且风险极大的项目上,何况今天日本财政赤字非常严重,用钱不谨慎反而会受到纳税人的极力反对,所以日本财政目前也缺乏解决经济问题的空间。以日本当前通胀水平来说,它还没有摆脱通缩的结构,在大众的消费选择上,也依然保持着通缩思维。



基于这样的解释,日本企业也能够认同日本央行的做法,了解政府的困难。政府能做的只有减少输入性通胀,振兴旅游业,重新找到日本的工匠精神。根源还是调整通胀水平。



Q4

黑田东彦坚称,日本央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必须持续下去,直到有迹象表明,更强劲的薪酬增长能够实现可持续通胀。对此您是怎么看的?目前通胀高,企业准备加薪,是否说明日本央行政策走到拐点?

日本当前的通胀,并不是由投资、消费等需求增加所带动的通胀,只是由进口能源、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以及供应链不畅所导致的。即使是目前企业加工资、扩大支出规模,但很有可能后期因利润上不去而不得不采取缩减薪酬开支乃至增加裁员人数。


日本央行虽然一直努力在通过QQE量宽工具,在帮助企业改善营商环境,但现在欧美物价环境和日本存在很大的反差,金融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中,日本若得不到国际间货币政策的协调(美国也要求日本不要在货币政策上进行降息等反向操作),干预效果也甚微。即使这样,日本央行之后要调整货币政策方向的动力是不足的。


Q5

有分析指出日本企业如果不增加工资,经济将出现滞涨的风险,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您怎么预测日本未来的经济走向?

其实日本已经在滞胀的轨道上了。日本经济低迷一直存在,另外,又因为日本“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输入性通胀自身无法消除。再者,日本货币政策与美欧国家反向而行,导致日元大幅贬值,更加剧了该国的通胀问题。但以日本国内的情况来看,它仍然深陷通缩经济。这就导致日本财富和人才流失,使得日本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无法得到改善。到今年下半年,由于美欧通胀问题可能会有所缓和,于是,市场判断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情况也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 甫昕芮

排版 | 甫昕芮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