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秘史 | 她的潘石屹们
骆家辉承认出轨离婚,并且出轨对象就是张欣!现在对象就是SOHO中国联席总裁张欣。她的老公就是潘石屹。今天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略略有点吃惊,随即微信上告诉了我在中央台的密友,她笑着回复我说:“别大惊小怪,事业上越成功的女性实际上和男的差不多,她对待【男性】基本上和事业成功的男性对待女性的方式基本上类似。”
引子
潘石屹曾说:
“不要因为谣言耽误了我们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因为谣言给关心我们的朋友增添担忧。”。
在一个正常的国度,凡是民众关注的焦点、热点,皆有透明度,谣言是不可能在“信息时代”担纲主角的。只有在有钱有势的人装模作样制造舆论,违背人性的国家,谣言才会有那么大的市场,那么大的活力。有智者侃出:
“谣言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虽属笑谈,但是切中了“赵国特色”。
1
张欣是个很时髦有概念的人,她很喜欢有street smart得人。Street smart: 直译:思想成熟、善于变通的人。大概相当于俗语中的“会来事儿、有眼力见儿的人”。(一般为褒义)对应的另外一个词叫Book smart: 书呆子。时髦点的:学霸。(一般为贬义)
人世界观的最终形成和是他(她)的生活经历直接相关的。
1980年,14岁的张欣跟着早已离异的母亲一起来到香港,人生地不熟的她们栖身在一间极小的房子里,张欣分别在服装厂、电子制造厂等地方做最低级的工作。她那时候的梦想很简单,过了很多年,她还能记得她对自己母亲说过得话。
“什么时候我一个月能赚到1400块钱多好啊。”。
为了实现自己这个小小的目标,她认为获得更高学位和证书就能达到,因此她每天下了班都风雨无阻地去读夜校。张欣在信差、办公室秘书兼财务等工作中缓慢前进,目标虽然已经实现,但是生活质量却没有明显改善。一次,一个儿时的伙伴从北京来到香港游玩,正好见到面容憔悴,正在奔波的张欣,对她说,
“你现在的生活太糟糕了,你应该去英国。”。
很多很多年之后,张欣依然忘不了朋友对她说的这句话,她还记得在那个香港雨夜,告别朋友后独自回家的她在香港街头热泪盈眶,也就是那个夜之后,张欣变得特别坚韧, 强大。成年后的她仿佛是个矛盾的综合体。在她的身上,总是能同时找到许多原本矛盾的东西:完全的传统与完全的现代;绝对的理智与绝对的激情;渴望倾心交流,同时又自信的令人无言以对。这一切一切都是因为张欣已经经历的太多太多。
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年后,一个年轻的姑娘大着肚子来找潘, 那时的潘被搞得失魂落魄,思前想后的他精神压力很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问张,张说“还想和我过不”,潘说“过,绝不离开你!”,张冷静的说“那你就带她去验一下DNA。”虽然,最后结果不是潘的。但是张也牢牢控制住了潘。
她知道,其实女人在国内做地产不容易,但是大丈夫却可以不拘小节,因为里面贿赂啊嫖娼啊什么的是家常便饭。一般正常人家得女人不会陪着客户干那些勾当得。这时候男人就有用了,潘发家就是从海南开始搞地产开始的。
2
日益坚强的张欣决心寻找自己的出路,来得到凤凰涅槃的机会,虽然她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但是她最后还是决定用5年积蓄买了一张到英国的单程机票。 半工半读完成了她在英国高中的学业,最后甚至在剑桥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位。张欣坚定的说,要过上更好的日子,就是要上学,受到好的教育,找到好的工作。只身到达英国的张欣,如同大部分中国人,有着惊人的耐力和勇气,同时的她也不故步自封,努力了解白人文化中那些可以取为己用的东西,她的英文口音没有妨碍她交上当地的白人朋友们,虽然她的外表长相并不是白人男人最青睐的亚裔女性类型,但是自信开朗的她还是充分了解到了很多很有趣的东西。
1992-1995年,张欣先后在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和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旅行家集团(Travelers Group)任职,负责中国直接投资项目。不同于华尔街的大部分人,比赚钱更能刺激神经的是参与社会的变迁,彼时的中国无疑是张欣的最佳选择。恰逢其时的遇到潘石屹,四天就认定这个人并决定结婚。
张欣放弃了在香港面对着维多利亚海湾的房子和年薪百万的工作。在张欣的朋友看来,嫁给这个出生于甘肃天水农村的离过两次婚的小个子男人,无疑是跳进了火坑。可张欣却不这么认为,她被潘石屹的魅力吸引,欣赏他的品质,那种骨子里的厚道和朴实,而且张欣觉得他能教会她很多东西。而且张欣对朋友评价道,潘石屹也没你说的那么衰,海南第一桶金还是人家自己捞到的,SOHO初期没有他对国内市场的了解,也不可能生存下来。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生意大了以后,张欣的海外视野提升了SOHO的境界,没有张欣,潘石屹做不到这么大,但也是国内一土鳖房地产老板。
张欣就是潘的脑袋,潘没张欣在,生意做不好也管不好下半身。脑袋让他有信仰,他就有了。事业成功后,潘总貌似也焕发第二春了,但是张欣不哭不闹装得跟没事人似的,转头拉着潘总去参加了巴哈伊教宗教团体的活动,潘总一下子被宗教的力量给征服了, 由于这个宗教提倡的是一夫一妻制,尊崇的是不离不弃,不能离婚,于是潘总从了,从此一心一意研究他的信仰去了,并且把公司的事情都交了很多给张欣处理,自己潜心研究信仰,这事据说让很多公司男老员工不满,失去了领袖对花花世界的支持,他们选择了纷纷出走。
巴哈伊教的教义简单的总结如下:
“巴哈伊婚姻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结合,其目的是孕育两个同伴與其子女间的灵性和谐、友爱和合一。巴孛对于婚姻的教诲是,它是「生存和得救的壁垒」,并且将婚姻和家庭置於社会的基石这一重要位置。巴哈欧拉高度评价婚姻,宣称那是神的永恒诫命,夫妻应致力提高彼此的灵性,并且反对婚外情。巴哈伊不鼓励离婚,但如果夫妇之间真的互相招致怨恨,根据巴哈伊律法,夫妇可以在分居一年以后,确认无法重燃爱火,仍然互相怨恨后离婚。”。
张欣提升了潘石屹,也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纠正了潘石屹。如同成功的男人喜欢做女孩子的人生导师一样,潘石屹也获得了自己人生的最重要导师,张欣。
3
潘石屹和张欣的恋爱结婚经历充分说明了张欣的泼辣大胆和不拘小节。
19岁时的张欣是一个对哲学问题特别感兴趣的少女,特别是在香港经历过非常资本主义底层的生活之后,再回想小时候那段无拘无束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更让她对社会集体主义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有一种特别的怀恋。萨塞斯的许多老师都参加过60年 代的运动,他们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纯粹是浪漫情怀,是完全形而上的追求,与物质无关。张欣至今讲起那个到坦桑尼亚旅游后决定留在那儿挖井的导师的女儿语气中 仍充满了憧憬。在"来自红色国度,成长于西方人文环境下"的张欣面前,似乎总有一种召唤让她泪流满面,艺术对她来讲就是一种感动,因为这种浪漫情结的存 在,求学时虽然刻苦,但并不影响她坐在大喇叭边听"一元钱歌剧"的情致。
从萨塞斯毕业后张欣又去了剑桥,1992年 拿到经济硕士学位后到美国工作。从英国到美国,感觉真是天壤之别。对张欣来讲,华尔街是她"人生中最丑陋的地方",那里所有的价值观念都是颠倒的:满嘴粗 话、对人态度恶劣、闲贫爱富、为了升级不择手段,只要每年利润创造最多他就可以是老大、是英雄。人和人之间充满了争斗。这种竞争和香港工厂的流水线没有什 么本质上的不同,流水线上的竞争让人鼠目寸光,而华尔街的竞争则让人如狼似虎。
华尔街也特别强调级别,表面上大家过的都是人上人的生活,虚 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精神却是极度的压抑。在极度刻板的华尔街上,张欣感觉自己的每一思维都被"人上人"的渴望控制着,成了单一思维拷贝下的产物,无 关"个性"与"自由",完全是一架机器。在华尔街呆久了,难免会自我意识膨胀,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最聪明、最重要的人,地球就该围着你转。 张欣感到了一种没有自由的压抑。她时常设想自己的未来,觉得在华尔街继续干下去将来的一切都可以想象得出,而且在别人的土地上当一名高级白领,她找不到做事业的成就感,那不是属于她的"地盘"。她开始想着回国。
28岁的张欣已经足够成熟,了解自己的内心,在走遍世界后,她知道她想要的时候。
1994年刚认识张欣时潘石屺并不能算是个"成功人士",虽然也是北京万通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股东,但仍只算一个"高级打工者":出身于甘肃天水,是"地道的中国农民",毕业于中国普通高校,学的是石油;25岁之前按部就班,1987年南下深圳海南投入商海,在当时的国内房地产界浮浮沉沉;其貌不扬,"身不高,体不壮,头发不浓密",还离过婚——可以说,这样的人在张欣曾交往过的男人中并不算突出。如果不是他写了那本叫作《披荆斩棘共赴未来》的宣传小册子
那时的张欣已是美国华尔街高盛商业银行的投资顾问,年薪近20万 美金,住在香港对着维多利亚海湾的大房子。那一阵她正托朋友帮忙寻找在中国的投资对象,在飞机上乍看到《披荆斩棘共赴未来》这本小册子时,正对华尔街的竞 争方式产生疑惑的她不禁非常激动。书里青年知识分子的报国道路以及办企业的种种设想,瞬间让张欣隐埋在骨子里的浪漫情结找到了知音,她一下飞机就打电话给朋友说"赶快介绍我认识这个人。"
"这个人"果然是知音。后来潘石屺回忆说当初张欣吸引他的地方就是她的思想,一番交谈下来,张欣身上所有 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都跟潘一贯奉行的迥然有异而又让他深受"震撼"。那时的潘石屺身边还另有个女朋友,一次两个人同时出现在潘石屺视野里,远远地潘把两个女孩做了个比较,当时就有了一个强烈的感觉:
“旁边那个叫张欣的女孩应该做我的老婆。”。
认识潘石屺就好像点燃了张欣正在华尔街上被压得喘不过 气来的浪漫主义情怀,她似乎又回到了当初在英国求学时那种精神火花不断闪耀的时光。相见恨晚的两个人很快就堕入爱河——那时潘除了身边的"女朋友"外还有 个对他"余情未了"的前妻,老到他的办公室闹,甚至躺在办公室门口。仿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般,潘前妻的这种"闹"让张欣对这段感情更有了一种"战斗"般的投入,两人从相互认识到决定结婚,前后不过两星期,完全是处于一种"激情"的状态下。
4
精神和肉体永远是人生不可剥离的两方面, 张欣是了解左派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髓的。也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精神与肉体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肉体的灵魂或是没有灵魂的肉体?精神不能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精神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生活决定意识,因为生活就是实践,从本质上讲是是物质的。而物质决定意识。如果我们可以理解一个成功的男人需要很多低层次的感官刺激来维持他的能力,来面对在高层次上的不断斗争,那我们也能理解一个成功的女人也需要很多低层次的感官刺激来维持她的能力,来面对在高层次上的不断斗争。
他,白人,来自美国,哈佛毕业,还去康奈尔做了一些东亚文化的研究,深感在美国毫无发展的他充分理解东亚文化中有对白人莫名的好感。在哈佛毕业的他也算是美国的一个凤凰男,为了躲避学生贷款和其它债务的重负,他选择了来到中国,就和年轻的张欣一样,是为了改变自己当下糟糕的生活。来到中国的时候,张欣事业已经发达,也到了女人四十需要更多关爱的的时候。会说中文,又有著名学位的年轻白人帅哥怎么不会在过中国过得很快乐。
顺便插一句,美国也有凤凰男,这些出身贫寒、努力拼搏的白人男性们往往会选择东亚文化作为他们的栖身之所。
这个白人帅哥虽然很花心而且对自己的中国女朋友们非常残忍,2000年初刚到北京的时候,他甚至会让自己的中国女友帮助去付房租,并且奉劝怀孕的女孩子主动去打胎,顺应他的选择,但是在伺候自己女主的时候,从不敢分心。因为他深刻了解白人文化中"Winner takes all"的强者文化。
“赢家通吃,指市场竞争的最后胜利者获得所有的或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失败者往往被淘汰出市场而无法生存。赢家获取全部,败者一无所有。美国人弗兰克(Robert Frank)与库克(Philip Cook)两人合著的《赢家通吃的社会》(The—Win—ner-Take—All Society)充分论证了个人职业生涯中的赢家通吃现象的普遍性及合理性。他们认为,现代信息传播科技的广泛运用和知识产品的成本结构原因等,让大众接触到顶尖人物所需的花费和让大众接触到次级代替人物的花费差不多,使得次级人物的服务市场份额大为减少,甚至是赢家通吃。”。
那时候的潘过得很开心,那时候的张也过得很滋润。
白男也在中国成功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不再为金钱所烦恼。其实有时候觉得这种事情很多时候就是谁认真了谁就先输了。 当然了, 没说那些富豪当年奋斗的时候跟原配就不认真, 不过那个时候创业艰难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也没那么多诱惑, 没钱那个三甩你啊。 女人总是先讲感情的一方,跟家庭讲感情, 跟孩子讲感情, 跟长辈讲感情跟小辈讲感情, 所以多数情况先都是先输的一方。 男的要想出轨, 想要开始玩, 那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感情好讲了, 好一点的糟糠之妻不下堂, 堂外彩旗随风飘; 不好的那就得打离婚分家产闹来闹去。 况且如今这个风气, 压根没有什么第三者插足破坏别人家庭是一件丢人现眼的事这个观念, 丫都是真爱么, 钱垛子上抬出来的真爱, 原配家庭算个毛啊, 抢得到手的那才叫本事。 在这种情况下, 太把男人当回事那真的是对不住自己。 当男人决定出轨的那一天开始, 基本上他连一个按摩器的功能都达不到了, 你还能指望他个毛? 不过真从幸福角度出发与其和这样的老公一起过,还不如离了呢。从生意和孩子的角度当然还得凑或一起过。 张对此的了解已经深入骨髓。王石公司我朋友在里面做,里面很乱的。结婚有小三的多的去了。而且有些老婆都做得一定境界了。。不吭声。只要男人最后拿钱回来就好了。。不要太张扬就好了。。
有人说,为什么潘石屹和张欣这种所谓的地产大佬赚的绝对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然后就成把的往美国捐啊!怎么不就把那一个亿用来给中国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改善居住环境或者用来到青海沿着黄河的源头雇人种树改善生态呢?
其实主要原因张欣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像我们八十年代出国学习,谁也交不起五万美金学费,再有钱的也交不起。像我一个香港工厂女工,能够去英国上学,就是有人资助你,你才上的了。那么现在中国国情变了,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付得起学费了。所以我担心现在再去剑桥,像我和潘石屹这样从女工,从农村出来的人会因为钱,失去机会。我们的助学金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的确是华尔街最终改变了张欣的人生,潘石屹不是选择了一个普通女子,他是选择了美国的华尔街投资方式。感恩的人总是知道要给那些改变自己人生的地方报恩的,尤其是白人男性从来不因为张姿色平平而态度骄横无理,这一点是最让张对东方男人失望的。
5
有媒体踢爆,骆突然请辞的原因竟然是在北京的一段婚外情,而且中方可能早已知晓,骆或是在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的要求下"被迫"请辞。
李蒙是新闻专业硕士毕业生、前美国亚裔小姐,担任KIRO 7电视台的主播。两人1994年结婚,有三个孩子。欧巴马总统请骆家辉担任商务部长,2011年再派任他出任驻中国大使,也是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华裔驻中国大使,留下历史纪录。骆家辉到中国上任之初,自背双肩包、用折扣券购买星巴克咖啡、乘坐飞机经济舱等行为,引发中国网友的热议与追捧。
从西雅图法院获取的离婚文件并未揭秘骆家辉夫妻财产分割的信息。在子女抚养方面,骆家辉每月须给每个小孩1,000美元抚养费,并将支付本科等教育开销,直到每个小孩本科毕业或年满23岁。
骆家辉出身平平,靠勤奋进入耶鲁大学,从华盛顿州众议员开始一步步到当选华盛顿州州长,成为全美首位华裔州长。2009年他被奥巴马任命为联邦商务部长,后又成为首位华裔驻华大使,被视为是华人的骄傲。当年骆氏夫妇轻装简从携家人赴北京履新,乘经济舱,没有随从自己背双肩包,带女儿购买星巴克咖啡等“亲民”作风,引发大陆网友的热议与追捧,赞他透明“接地气”。
骆家辉身上也有张欣特别欣赏的那种的street smart。
著名中国历史人物辜鸿铭曾经说:
“男人如茶壶,女人如茶杯.在以男人为主导的社会里,男人要娶小老婆.当然是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谁见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呢???现在虽然社会乱套了,可是也不能一个女人嫁4个男人吧.所以也不可能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
可是社会的确改变了,女人也有权利和能力享受自己所需要的。
有个作家叫石康,他曾经说了一段引起很多人共鸣的话:
“在我眼里,中国目前的【男性】成功分子,从王石【潘石屹】到冯唐都算上,都在通过搞离婚来补课,是中国欠他们的,在他们年轻时,应得到的是大量姑娘及损友儿,他们在青春期不听摇滚而拿上班或考托当奋斗,他们差不多一生都在垃圾堆里搞装修,令人伤感的是,已没用了,他们全被骗了,因错过太多与时间相关的优美的事情。”。
我猜张欣肯定没有错过优美的事情的,因为成功的女人都会自己寻找快乐!而且和成功的男人一样,她也有能力提升她喜欢的男人。男人可以做的,女人也一定能做。
往期热文
中美大事
1. 毒舌文 | 美国“米兔”和中国“米兔”的10点同与不同
2. 范冰冰逃税漏税被抓后,谁会是她的姜文?
3. 华人教授被FBI以“欺骗美国政府”罪逮捕,遭白人举报迫害还是分赃不均?
中国人在美国
1、 P2P女王已经逃亡洛杉矶
2、 藤校25 岁中国计算机硕士被捕,人工智能勾引白人年长女,金额或上千万美金
3、 西雅图中国程序员老婆3万美金勇救61名嫖客!最大"钓鱼行动"宣告失败
4. 独家 | 周立波口中“某某” -十亿美元的神秘富豪 鄢军
美国社会
1、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30年
3、 三姓家奴-北大教授饶毅
4、 🔥热议 | 混得好的关键是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