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退休阿姨薅医保羊毛!以为少薅点就不会被发现?
有时候我们会在街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老人卖药给药贩子。一些老人认为,除了自己吃的药之外,略微多配一点,卖给药贩子,量不大,不会被发现;况且不少老人都在做,不会有事的。果真如此吗?
这种行为涉及诈骗医保!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医保大数据监管下,再小的异常,都会被发现。
今年初,闵行区医保局接到一条线索,称一位姓葛的女士时常多配药之后贩卖获利、涉嫌骗保。医保局调取数据之后发现,葛某名下医保卡的就医记录、配药情况看起来很正常,与她本人的患病情况还算吻合。
不过,医保部门还是多留了个心,将葛某的信息纳入了正在试运行的预警系统中。这个预警系统的原理不复杂,医保部门在一些医疗机构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一旦抓取到预警系统内的可疑人员信息,就会发出提示。
2个多月后,葛某的信息在一家社区医院被抓取到了,并且,当天她本人的医保卡并没有结算记录,这说明,她使用了他人的医保卡。
医保部门立即对葛某使用的医保卡进行了调查,果然发现了异常。葛某使用的是妹妹的医保卡,使用这张医保卡,葛某配药的频率和品种明显与实际需求不符。
到案后,葛某交代了自己多配药后卖给药贩子牟利的行为。
葛某的案件还在近一步的追查中,警方正在追查她的上家药贩子,从而找出其他卖药给贩子、涉及骗保的人员,以及从外地来沪收取药品的贩子。对于此类案件,警方一定是一查到底,一举打击上下游全链。
令人唏嘘的是,在此前警方查获的涉及骗保的案件中,卖药给药贩子的,大多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本身都患有基础疾病。刚开始只是将无意中多出来的、即将过期的药卖了。到了后来发现此中有利可图,慢慢开始变本加厉,有意多跑医院、多开药,甚至还四处搜寻家人朋友的医保卡,以此牟利。
如今的医保系统,大数据筛查力度非常精密而有效。一个人在哪里就医、看了哪位医生、配了哪些药,全部都有记录。一天之内跑了好几家医院;或是同时期内配了好几个不同品种、但却是针对同一种慢性病症的药物;这种明显异常的行为,很容易被系统筛查发现。
骗保是严重的诈骗行为,莫再自作聪明,也莫再贪小。
作者丨董冰茜
小编丨赵沁蓝
视频丨谭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