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人都喜欢看到林妙可失败?丨凤凰评论

2017-02-21 敬一山 凤凰评论家

 摘要:如果林妙可只是普通的童星,因为机缘或者努力,少年走红,哪怕璀璨之后逐渐暗淡,人们最多感叹一声伤仲永,而不会有那么多的幸灾乐祸。


文丨敬一山


这几天,“奥运女孩”林妙可报考艺术类院校,但接连落榜,让她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这些关注中更多的是嘲讽和奚落,是各种“意料之中”“活该如此”的感叹。其中更不乏很多人,将林妙可当做家教失败的典范,用作警示家有儿女的父母。

 

林妙可失败吗?这要看以什么标准。艺考落榜的大有人在,何况她还有可能被别的高校录取。即便她今年被报考的院校全面淘汰,那也谈不上是人生多大的失败。原本饱受批评的艺考,凭什么到了林妙可这里,就成为衡量成败的科学标准?不得不说,林妙可承受了很多看似莫名其妙的贬低和敌意,要理解这种种如潮“差评”,必须回到2008年的“奥运假唱”风波。

 

故事并不复杂,尽管内幕细节至今难以为世人所知。盛大的开幕式某节目需要一个所谓完美的童音呈现。那个叫杨沛宜的孩子有完美的声音,但被认为刚掉牙的形象不完美,于是找上了形象和表演更完美的林妙可。林妙可出镜,杨沛宜出声。在导演们看来这个搭配很完美,观众开始的感受也很完美,只是——当“假唱”的真相传开之后,很多人开始感到本能的不舒服。林妙可的悲剧由此注定。

 

尽管林妙可只是宏大叙事中的某种“道具”,如果假唱算是一种欺骗的话,她连同谋者也算不上,只是恰好被选中。但客观上她成为宏大叙事的代表,留在了所有人的印象中。她曾经分享了荣耀,如今只能承受嘲笑。人们乐于看到这个“假唱”的孩子倒霉,因为满足了善恶终有报的预期;还因为人很容易迁怒移情,把林妙可当做反感的那种“假大空”叙事模式的代表。那种模式不被反思,作为获益者的林妙可就很难获得原谅。

 

网上一检索,可以发现在成长过程中,林妙可被全方位黑过,从长相到身高到身材,从成绩到交际能力到舞台表现……濮存昕、陈小艺等对林妙可的批评,更是被当成“权威点评”。一路看下来,会觉得这个孩子真是一无是处。尽管事实未必如此,也许她没有那么糟,就像2008年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批评者和林妙可一样,始终没有走出2008年。在那样的宏大叙事中,作为道具的个体,所获得的荣耀其实很虚幻。你可以代表XX,但永远不等于就是XX。在那样的游戏中侥幸胜出,不意味着可以在其他领域畅通无阻。如果林妙可还想延续2008年的套路去追求成功,无异于缘木求鱼。可悲剧的是,无论对于林妙可还是围观者,2008年的“红衣女孩”都成为挥之不去的标杆。不会有人再为她搭那么大的舞台,她不可能赢得比那一年更多的目光,所以林妙可注定只能是“失败者”。

 

如果林妙可只是普通的童星,因为机缘或者努力,少年走红,哪怕璀璨之后逐渐暗淡,人们最多感叹一声伤仲永,而不会有那么多的幸灾乐祸。林妙可的不同,显然不是家教的特别失败,而是她过早被裹挟进了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洪流。相比于见仁见智的家教策略,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命运荣辱,才是林妙可身上最耐人寻味,最值得反思的。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凤凰评论家

凤 凰 论  评论天下,凤凰立场

第一解读  天下评论,唯快不破

政能亮   好政策,亮中国

高 见   高处眼明,见于智者


作者投稿、转载授权及业务合作邮箱:all_opinion@ifeng.com


长按下方二维码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微信号:ifengopinion

===============================

评论公众号 欢迎诸位畅所欲言

点击右下方“写留言”

发表你的独家观点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看更多精彩内容

觉得文章不错?

请勿吝惜您的“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