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原创 孙悟空的职场之路,或许能给当下的高校毕业生一些启迪。
孙悟空的留学、创业与就业
犬子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学在即,忙着完成寒假作业。昨天见他写《西游记》的读书笔记,我看了开头几行,觉察出他一定使用了万能也万恶的网络搜索,一副介绍某部古典小说梗概的成人腔。我对他说,你这年龄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不要面面俱到;你对哪个人物或哪个故事感兴趣,可以重点说说你的认识。比如孙悟空为什么要漂洋过海去留学?留学学到了什么?后来有什么用?他反问我,孙悟空拜菩提祖师为师,也叫出国留学吗?我说,是的,这只是他第一次留学,后来跟着玄奘师父去西天取经是第二次留学。孙悟空的成长,就是一个留学和创业的故事。他凭着胆量做了花果山的猴王,因为不满足现状(书中说他忧惧“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在一只通背猿猴的建议下,决定渡海寻佛访仙学道,以期“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他运气好,拜在如来佛祖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门下为徒,学得了腾云驾雾、七十二变等诸般本领,决定回花果山。菩提祖师知道,悟空此去一定会惹事,为了避免卷入神佛高层的纠葛,被东胜神洲的神仙误认为悟空是西牛贺洲培训的“带路党”,临别前叮嘱他,“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回到花果山的孙悟空自主创业,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大闹冥府、龙宫、天庭,招安后嫌官职太小,再造反,被佛祖压到五行山下。第一次留学悟空的收获很大,一是学到了能与阎王、龙王和玉帝叫板的本事;二是出自“名校”,积攒了很好的人脉关系,所以佛祖对他不斩尽杀绝(如来心里肯定知道这是自己的再传弟子),而是给他将功赎罪的机会。悟空第一次留学是自费。创业失败的他等了五百年,护送玄奘去西天取经,这一次是公费,受大唐天子派遣(历史中的玄奘去天竺留学是自费,且偷渡国境),学成后不再自个儿创业了,而是和师父、师弟一齐接受天庭封赏,进入体制做了高级公务员。今天早上看到《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我联想到《西游记》中的悟空留学和创业有某种寓意。报道题为《多所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报告:出国深造减少,灵活就业成新选择》,据该篇报道说:“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了多所知名高校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受疫情影响,这些高校毕业生出国深造人数受到冲击,境内深造人数稳步增长;在就业选择方面,毕业生中产生了灵活就业等就业新业态;在地域选择上,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毕业生的新选择。” 读完该篇报道,我的第一个感觉是高校毕业生太多了,超过了2021年全国出生的婴儿总数1062万人。也就是说,2021年出生的孩子,等18岁时全部上大学并顺利毕业,还达不到今年的毕业人数。这么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或继续深造,其压力可想而知,竞争一定是异常激烈: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这两大因素又雪上加霜,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调低对就业或深造的预期。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减少,也是必然的,中青报该篇报道明确指出“受疫情影响”。疫情防控对国与国之间人员来往的负面影响甚大,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许多家庭的收入减少,支付不起出国留学的费用。 孟子说过:“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同样的选择后果,其成因有“不能”与“不为”的差别。出国留学也是如此,对一些毕业生和家长而言,想要出国深造,但经济实力不允许,不得已寻他途:在国内深造或就业,这是“诚不能也”。“不为”则是出于主观意愿进行的选择,一些高校毕业生家庭有能力支持孩子出国留学而不这样做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十年间,中国的“留学热”经久不衰,尤其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内产生了数量庞大的超高收入、高收入家庭和中产阶层,许多家庭有条件送孩子出国留学,中国也成为全球教育产业最大的新兴市场。 市场过热时,一定会出现泡沫,鱼龙混杂。一些中国留学生进入到国外的野鸡大学,虚度时日,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回国后和国内成长的高校毕业生相比,毫无优势或者还不如国内毕业生,回国找不到工作的“海龟”被称为“海带”(海外归来待业)。一些家庭出于理性的考量,对留学的性价比进行评估:如果巨大的投入不能有比较理想的产出预期,与其出国读一所三流高校,不如在国内找一个合适的高校深造。假如孙悟空出洋后,历经艰辛却没能找到菩提祖师那样的好老师,而是跟着一个三流道人学艺多年,回花果山后恐怕没几个回合就被占据该山的妖魔灭掉,也就没有后面西天取经的辉煌了。 该篇报道说,“国家重点行业单位受青睐,基层就业增多”,这也是经济大势和就业大势的必然结果。“国家重点行业单位”的职场前景看好,当然毕业生趋之若鹜。其涵盖的范围很广,既跨诸多行业,单位性质亦有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其中的企业应该有部分民营,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占主流地位的多半是国企。那么基本可以说,进入到“国家重点行业”也就是进入保险系数较高的体制,体制的吸引力,逐年增强,原因不必赘述了。进入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就业增多”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国家重点行业的总部、大机关以及在大城市的岗位基本饱和,能容纳新职员的岗位自然多在基层或西部地区。2020年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这份公示名单里的岗位不少在街道办事处,而入职的清一色是来自名校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体制内是一盘有变化的活棋,进入到这个系统内,即使在基层,如果能力出众总会有往上走的机会。孙悟空性子太急,他没有认识到“弼马温”是进入体制后的起点,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至于该篇报道中说,“‘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其他灵活就业’等非标准就业占比呈总体上升趋势,成为高校毕业生要面对和接受的就业形式。”这样的选择结果,大多数应该是孟子所言的“是诚不能也”。想出国留学,实现不了;想进入到国家重点行业,也没机会。那怎么办?许多毕业生就要“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 对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我一向的态度是不甚支持。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看起来美,而身处局中的人有多少辛酸呀。刚刚走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绝大多数不具备自主创业的综合素质。自主创业不仅仅需要学识,需要启动资金,更需要行业经验、社会关系以及对人情世故的谙习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一走出校门就创业——哪怕只是开个小奶茶店,鲜有成功的。自主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往往是在社会上历练多年,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拼多多的黄峥,美团的王兴,字节跳动的张一鸣等人,莫不如此。而在硕士期间就创办ofo共享单车的戴威,是个反例。刚出校门就创业的年轻人,一旦失败(失败的概率很高),往往会背上沉重的债务,透支了有限的人脉关系和家庭资源;更堪忧者,是对初出茅庐而心雄万夫的人造成一种心理打击,为此要调适很长时间才能走出情绪低谷。年轻人“灵活就业”的前景有多大?
“灵活就业”是俗说的打零工,和通常所言的“非正式工”“临时工”还不一样。一般媒体报道的“非正式工”,只是和用工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而是和劳务公司签劳动合同,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这样仍然是正式就业,由单位给缴纳各种社保。“灵活就业”则是没有可栖身的“庙”,完全是一个“云游僧”,有活就干,没活就歇着,这种工作方式和深圳的“三和大神”没什么区别。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协作方式的变化,用工方式随之而变,将劳动集中起来的社会组织——如机关、企业,其重要性不如工业化时代了,确实有一些人可以灵活就业的方式活得很好,如某些优秀的自由撰稿人。
| 自媒体人“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刚刚毕业已经在B站拥有了九百多万粉丝
不过,现阶段,这种就业方式仍然只能占比很小,不适应大多数人。和自主创业一样,灵活就业也需要足够的积累和准备,就如一个僧人,只有在一座庙待过些年岁,熟悉清规戒律并对其有体认,研习了各种佛教经典,才有实力去云游,才能在行途中遇庙挂单。 如果一位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灵活就业”,就算解决了生活问题,若长时间不接受职场规训,不学会与同事协作,那么就无法养成职场人的习惯,再想入职一个机构就难了。换位思考,作为一位人事主管,谁会要一个30来岁、毕业数载却从未上过班的人?我的建议是,“灵活就业”可以作为毕业生短暂的过渡阶段,但还应尽量找到一个“庙”——不论这座庙是大是小,是堂皇还是破落,这个阶段不能省略。孙悟空的职场之路,或许能给当下的高校毕业生一些启迪。悟空刚毕业时,心比天高,能斗妖降魔,敢把众神不放在眼里。经过自主创业失败后,他认清了现实,进入到取经团队,和师父、师弟们进行磨合,慢慢地适应职场,终得以踏遍千山万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悟空的职场生涯证明:人生,没有捷径。 十年砍柴,文史专家、时评人。本文原标题为“留学、进入体制、灵活就业,多数毕业生并不能自主选择”。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风声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本文作者立场。图源东方IC,转载事宜请联系风声君微信:formatkay
编辑丨萧 轶
运营丨格 式
主编丨萧 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