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应该尝试危险,懂得危险才会躲避危险

2016-05-27 乖乖妈 小乖乖的幸福屋

快快点上面蓝字,关注我们喔~~


一位妈妈的回忆


小时候,我们每个暑假都去外公家过上一个月。


那个月我们整天都是野玩。我的表兄妹们从4-10岁都有,我们的父母从来不知道我们去哪了,也不关心。我们可能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去找水母,从高高的岩石上跳入大海,我们在悬崖边晃悠,在船上追逐。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们还真不相信谁会出意外死掉。


结果是,我们都把那些日子和地方当成了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


实际上,当我发力生儿子的时候,助产护士让我回忆一个“愉快的场景”,我立刻就想起这些日子。


鼓励孩子冒险的垃圾游乐场


最近几年,英国开始复苏一种在40年代风靡过的“垃圾游乐场”。美国著名杂志《大西洋月刊》在2014年《过度保护的孩子》中做了详细报道。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游乐场呢?


一片安静的操场,泥泞,斑驳,堆满了废旧物。以至于随作者去参观的5岁儿子问:“这是个垃圾场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13060nwg74&width=500&height=375&auto=0

门一开,孩子们便各自冲向了自己喜欢的据点。


在美国,当一个10岁的孩子在操场上点火,会有人报警,孩子也会被带去问话。


而在这个乐园,点火是经常的事。乐园安排了一些专门训练过的工作人员,他们盯着孩子的举动,但不做过多干涉。开业两年来,除了偶尔的膝盖擦伤,还没有孩子受伤。


这是对火的体验:

“和朋友们围着火堆坐着说话、唱歌、跳舞是一种很好的社交交友体验,有助于工作后的协作精神。这也是一种实验,去体会火的特性,去冒险,了解火的温度、强大,体会原始的生活方式。“


风险?

“ 孩子们偶尔会被燃烧的纸或木头烫到”。


是的,在这个冒险实验中,好处赢了。

因为工作人员一直会在附近盯着预防意外的发生,也尽量让孩子们去体会火带来的感觉和教训。



一个男孩说要烧纸盒子,另外一个孩子说,那样会有很多烟。

有烟的地方就有火。”男孩说着往火里扔了纸盒,烟立刻弥漫,迷了大家的眼睛,有几个孩子咳嗽起来。


我们把这称为“自然后果”。


孩子应该尝试危险的理论支持


1978年,芝加哥一个小孩在游乐场摔成脑损伤,一年后家长状告公园和游乐设施公司。随着每年游乐场孩子事故越来越多,1981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出台“公共游乐设施安全手册”,多年来不断修改。


这导致一些公园开始移除被怀疑有安全隐患的设施,原因是他们负担不起诉讼。

 

Ellen Sandseter,一位儿童早期教育系教授,刚生完第一个孩子。她眼睁睁看着附近公园的儿童设施被换成越来越乏味无趣的样式。


她发现孩子天生有冒险需求,如果不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他们的后续行为会变得更鲁莽更极端。



Sandseter开始观察和研究,在2011年她发表的《从进化角度看儿童冒险性玩耍》论文中,她总结“孩子有尝试危险和刺激的感受需求,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应该去做危险的事情,而是他们应该有正在冒险的感受,开始他们会被吓到,继而他们就会克服恐惧。


文中她列出6种冒险玩耍类型:

1、探索高度。

足够的高度唤醒害怕的感觉;

2、处理危险工具。

例如锋利的剪刀和刀,或者重锤子等一些难处理的工具,让孩子学着操作。

3、接近一些危险物品。

例如在水边玩,接近火,让孩子意识到身边有危险;

4、较野蛮翻腾的玩耍动作。

例如摔角、打架,让孩子学会攻谈策略和合作。

5、速度。

转圈或者滑雪,可以体会快速度。

6、独自一人探索的经历。


最后一点尤其重要,Sandseter说,“当孩子独自一人,能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的后果完全负责的时候,这绝对是个令其震奋的体验。”


懂得危险才会躲避危险


除了意外的安全性,社会安全问题也是现代父母对孩子看管越来越严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孩子的拐卖、绑架、性侵各种案例,让父母们不得不更绷紧看护孩子的弦。大家争做的是有责任的好父母。


但问题是,即使是给孩子灌输全面的安全守则,这些字面的条款,就算让孩子背下来,在实际危险发生的时候,根本没有“真正危险会是什么结果”体验的孩子,对危险的反应也会不理想。


这也是为何我在之前的安全文章儿童安全教育必读! | 陌生人安全知识集中贴,8个真实场景供家长们模拟! 中,提到要模拟场景的重要性。


跟英国的“垃圾游乐场”的理念一样,在有安全保证的前提下,让孩子大胆广泛尝试危险,体验后果,满足其天生的冒险需求,孩子才会有危险的真正体验,才会把对危险的反应转化为本能反应,躲避危险,而不是教条迟钝地执行脑中记忆的规则。


写到这,我想起我小时候干过的很多“危险事”,包括在楼顶边沿上跑;我妹跟着我和我姐走池塘边小路掉进池塘,被我们立马手牵手拉起来;爬到高高的桑椹树上摘叶子喂蚕;在院子里生炉子把邻居家晒的棉被给烧了;摸碳把手烫了个大泡。。。

我想说,我妹从此在水边都小心翼翼了么?我点火之前从此要看看附近有啥东西了么?


我们七十年代的那代人,有幸过着也是这样没人管的童年。每每家人聚集聊天,回忆起来真是滋滋有味眉飞色舞。

所以,如果有人管还能野,该是多幸福!


文章开始的那个母亲,准备结合上面的理论,给自己两个还年幼的孩子,开始创造条件尝试各种冒险,当然,是在更安全的监护更少的干涉下。


她的初步尝试日记这样写道:

如果3岁的大儿子要爬游乐场的梯子,我不会用手托他屁股去帮他;


如果1岁的小儿子非要爬上咖啡桌,我也不会去扶上一把;


有时候孩子在公园玩跑远了点,我就让他在远处玩一会,不紧紧跟着他;


有时候小儿子跟大儿子或其他大孩子一起玩,那些大孩子会跑过他,碰到他的头,只要他不哭,我都不管;


孩子们喜欢玩些打架的野蛮嬉戏,只要没有真正危险,我都不干涉;


实际上,我连“小心”都很少说,只在看到可能存在危险,我才会靠近点随时准备。。。。


--THE END--

你可能喜欢的


老大厉害,还是老二厉害?

国外流行的慢育运动:育儿是活在当下,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旅程

有多个孩子的国外家长,为啥还能潇洒享受生活

世界父母共识一胎和二胎的三十个区别,你被戳中几个?

教养严谨英国妈妈们:Peppa Pig粉红猪是孩子的坏榜样!


乖妈,应数硕士,IT经验+10多年玩具圈风向标。目前居美国,给大家带来无数超强独家福利、国外见闻、先进育儿和科普!

公众号guaiguaitoy

淘宝:小乖乖的幸福屋 掌柜:tpony

个人微博:@乖乖妈tpony


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看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