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连觉也没睡决定连夜赶去台北拜访陈绮贞的移动房间

2016-08-12 王击凡 王击凡的豁达茶几



哪里才是我们的家?自己才是自己的家。



没有一个自认为是独立创作者的人,不曾沉迷过陈绮贞。


所以,当出道将近20年、四十不惑的陈绮贞在台北要办一个叫“移动的房间——陈绮贞创作展”的展览,又怎么能不去看?


把自己很私密的房间公诸于众,其实也很需要勇气。


陈绮贞鼓起了这些年来累积的全部勇气,打开了自己房间的大门,让你我得以走进来,一窥创作女神的精神世界。


我想陈绮贞一定是读过伍尔芙的文字,对,就是妮可·基德曼在《时时刻刻》里演的那个女作家。


这是伍尔芙最经典的句子:“A woman must have money and a room of her own if she is to write fiction.”——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必须要有钱,还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为了寻找这间让自己有归属感的“自己的房间”,我们的陈绮贞,又走了有多远?


陈绮贞有一首《家》,怎么唱我都会哭的。


她唱这首歌的时候说,人需要有归属感,也需要拥抱世界。但在我们拥抱世界之前,必须先要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样的话,才不会因为世界太大,而迷失自己的的方向


“希望每个人都能完全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归属感。”


我想,“移动的房间”这个展览,跟《家》这首歌,讲的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回到自己最初的出发点,那个儿时常常窝在里头做白日梦的房间,也许陈绮贞才能更了解,自己到底是那一个“谁”


你心中的梦想 到底是什么

不被自由囚禁呢 还是被温柔释放


轻轻牵着你的手 漫漫长路一直走

哪里都是我们的家

想到这里 怎么我会哭了呢


轻轻放开你的手 漫漫长路继续走

自己才是自己的家

想到这里 怎么我又哭了呢


哪里才是我的家


——陈绮贞 《家》



我也很想回到自己跟陈绮贞相遇的起点说起——2000-2006年。


2000年起,我们这一批80后,开始买盗版CD,自以为是地听台湾音乐。


那时候,陈绮贞的CD是夹在徐怀钰梁静茹吴佩慈李心洁中间,有点不起眼,但蘑菇头条纹衫很特别。记住了几首歌,总是在嘴边哼着。《蓝色大门》《小步舞曲》,让死文青彻底爱上了文艺的陈绮贞。


之后的Demo 1、2、3,有慧眼的买了正版(现在已是过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不起的也都纷纷在网上下载了。


当时的我们,觉得文青歌手出Demo好酷哦:几句念白,几段音符,跟意识流般的青春正好相配。至于离开滚石后,陈绮贞跟风和日丽合作的自资单曲,更是必藏。


这一篇文章的标题《我们连觉也没睡决定连夜赶去台北拜访陈绮贞的移动房间》,正好也是向Demo 3的《我们连觉也没睡决定连夜赶去拜访艾立克克莱普顿》致敬。


后来,本来以为遥不可及的陈绮贞,居然就这样轻飘飘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 人生中在《城市画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2006年7月18日“陈绮贞遇见城市”4个Page的观后感。十年后我已经找不回那篇文章的电子版,但没想到还有人会记得那份共同的感动。


十年前的2006年7月18日,陈绮贞悄然出现在广州中山大学(我的母校!)梁銶琚堂,近1000名Groupies也列队入场。一盏灯,一把琴,一张椅子,大家就像朋友一样坐在她身旁。


她就这样唱起歌来了,这些歌,曾经陪我们走过几条街,也曾经陪我们喝过好几杯冰的咖啡。


《吉他手》是歌迷向她示爱的方式,“我爱你,我爱你,我用尽所有美好梦想”。这些歌迷中的核心成员,后来还组建了一个名为“718陈绮贞遇见城市”的QQ群,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朋友。


因为陈绮贞的这场音乐会,我也在《城市画报》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也成了城画的实习生,最后有幸成为城画的一分子。


这是我们与陈绮贞的奇妙缘分。


后来,我是这样用文字去记述那个神奇的夜晚的,仿佛每一个同场的人,都在那一夜找到了真实的自己:“那一晚,站在中大台下抬起头听陈绮贞唱歌的我,暗暗许下了决心,私定了自己跟城画的缘分。原来,用简单的心情,去做最想实现的事,旁边的人就会被感染,继而与你一同努力。”



▲ 后来,受到前辈周嘉宁的邀约,我在张悦然主编的《鲤》杂志上写过这一小段与陈绮贞的故事。


邀请陈绮贞来广州开小型音乐会,大概是《城市画报》做过最冒险的决定吧。当时,陈绮贞虽然在台湾已略有声势,可在大陆依然是一名门可罗雀的独立歌手


当陈绮贞封面的《城市画报》放上报摊,就意味着这场华丽冒险的开始。《城市画报》赋予她“华语独立唱作女王”的身份,为她做音乐会,还邀约她撰写独家专栏……


以致在之后的好几年,在内地提起陈绮贞,大家总会想起《城市画报》。而这也是《城市画报》“荒岛音乐会”计划的最初开端。


那时候的《城市画报》,其实还没有很完整的Live Show概念,只是抱着简单的“想听到有品质的好音乐”的理念,以最单纯的勇气操办了这次的音乐会,许多规则都在慢慢摸索,现在回想起来,当然是觉得后怕的。


什么都不懂,却热情地去做,这也许就是最初、最原始的初心


我的前老板、《城市画报》前主编黎文(“荒岛音乐会”创办人),是个“不怕死”的“死文青”,只要是他认为是对的事情,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包括请陈绮贞到内地,也是在他力排众议之下完成的。


十年后的今天,黎文和他的伙伴又再以“在野音乐”的名义,为陈绮贞办了一场“勿忘初心·十年之约”


8月20日当日,应该也会有很多十年前同场的小伙伴,前往朝圣自己的青春岁月吧!我也很期待,和自己的青春再打一个照面


在这次和张铁志的访谈里头,陈绮贞很诚恳地谈到了自己对独立音乐潮流的思考。她隐隐觉得,那扇属于“独立创作”的大门可能已经被关上了,但她已经有了足够的能量去应对这些变化。


张铁志说,前面的二十年,“用她的方式去响应时代”的陈绮贞,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一部分;但40岁以后的陈绮贞,更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么,有了更强壮的心智去抵抗潮流,因此也会走得更前面一些。



▲ 十年后,陈绮贞再上城画封面,已是“40岁很棒”


十年前,演出后的庆功宴上,当时还是实习生身份的我有幸列席,坐在陈老师的对面,做一个简短的事后采访。


我记得自己还是怯生生的,面对突然从台上走下来的白衣仙子,紧张得几乎结巴了起来,问问题也不利索了。


陈老师倒是一直在疲倦地笑,为了新专辑跑了好几个内地城市巡回宣传的她,脸上带着倦容,却依然保持礼节性的微笑。


饭局中段,当内地唱片公司的员工开始跟大家寒暄打哈哈,我终于敢直视陈老师的眼睛。


少女标本的时代开始,见闻了那么多的人和事,烦嚣的乐坛却没有改变她的坚持,回答问题时很温和,可话语的骨子里,仍潜藏着她少女般的执著。她期盼爱情,却又渴求独立向往自由


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孩子,都把陈绮贞当作了独立创作的女神,以为她还是《还是会寂寞》MV里面蘑菇头抱着吉他的女孩。


没有想到她留起了长发,玩起了摇滚,做吃力不讨好的小众乐队The Verse,看着她一路荆棘地走过来,不是不感慨的。


学生年代的陈绮贞,也经常翘课去看其他歌手的演唱会,从疯狂小歌迷变成歌手,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就是:想要好好唱歌给大家听。


无论是那个在垦丁海边卖自己独立创作唱片的陈绮贞,还是登上台北小巨蛋香港红馆的天后陈绮贞,在我眼里,她永远是2006年7.18那一夜,在饭桌上看着生虾刺身吐舌头的可爱女生。


无论是素颜还是淡妆,陈绮贞总是美丽得令我惊叹


她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的世故与惧怕。这份纯真,被她保存得恰到好处,既复杂细密,又热忱单纯


那个17岁的倔强女孩,好像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这可能是我们永远爱陈绮贞的原因。


陈绮贞的音乐风骨,隐匿在那些她未及完成的作品里头。那些总是偷偷地藏在Live演出的间隙演唱的未发表作品,可能才最陈绮贞,比如那些年私心最爱的《下个星期去英国》《倔强爱情的胜利》


还有多少回忆,藏着多少秘密?就算要和别人分享陈绮贞精美的假动作,我们也是心满意足。


拥有自己的姿态的陈绮贞,也身体力行地教会了我们:必须自己有自己的姿态。



▲ 脑海里有很多十年前的回忆。


我还记得那晚完场前,陈绮贞在台上跟我们说的话:


“广州的歌迷真的很棒,不知道下一次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在这么近的距离见到你们,谢谢你们。可以开一下灯吗?我想看看你们的样子,我想要记得大家给我带来的温暖。”


全场的灯光突然打开,我们举着手中各自的横幅和标语,大声用粤语喊“陈绮贞我爱你”


那一刻,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那份悸动的感觉,比在任何大体育馆听陈绮贞,还要来得珍贵。


这十年里我听过无数次陈绮贞,却从未像718那一夜如此铭记于心。


那么,就这样吧,听着陈绮贞,我们继续快乐地向前走。


毕竟,2006年在中山大学听陈绮贞第一场大陆音乐会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命运到底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去呢。


比如,命运就把我带到了台北,观看陈绮贞这个“打开自己”的展览,从而也在另一个层面上打开了我,甚至影响了我重新开始写“豁达茶几”这个公众号。


尽管下着雨,华山文创园区里很热闹,大家都在排长龙买余文乐X水原希子的MADNESS潮牌。反倒是陈绮贞这边,看展览观众虽然稀稀拉拉的,不算太多,但每一个走进来的,都是那么用心地在看,我甚至认得每一个这样子的灵魂。


“每个人都想要与众不同,我也曾经是这样的人。”


这十多年来,因为爱上陈绮贞,让我更大无畏地走下去,能真实面对自我,始终是幸福的事。


因为陈绮贞,我们才想要变得与众不同,我们才能成为我们自己。谢谢那些绮贞教我的事。


(前方多图,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 放在大厅墙上的这一句话,让每一个刚走进展场的观众禁不住开始思考:“我,是什么时候进来这里的?在这些没有边界的‘界’之外,是不是你站在那里等我?”



入口处大大的“我”字,是一个立体的字,你可以在里面穿行,从而体会到底“我”是怎样的一回事。(唱片企划天后小易入镜!)



▲ 墙上的绮贞手写字:“……我短暂地高兴,又顿时掉入反省。是否过多的文字雕饰,仿佛自己所写的是,译自于另一种难以直译的语言。”



▲ 被制作成“冲印暗房”(Darkroom In Use)般的入口,很有心思!



▲ 就是这一套价值已经超过五位数字《Demo 3》:CD+放大镜+明信片+《不厌其烦》初版(这是我最想要的礼物谁来送我!)



▲ 没想到绮贞还保留了上世纪90年代的录像带,包括《等待》的MV侧拍以及一些电视广告。就在前一阵子不久,世界上最后一台录影机也停产了,从此录像带也成了很孤单的存在。



▲ 绮贞的录音机、MD机、手稿、曲谱。



▲ 陈绮贞在敦化国小念书时候的第一台小喇叭,是考进了音乐班之后,母亲省吃俭用为她买下的。后来,绮贞成了景美女中乐队的首席小号手,也继续使用这一把小喇叭。



▲ 陈绮贞的大学课本,有《理则学》、《希腊哲学史》,以及学生时代字迹稚嫩的作文,一篇一篇认真读过去的都是真粉丝。



▲ 陈绮贞给老师的“教师节快乐”手写贺卡、在麦当劳打工的薪资单(打工12天实发薪资308元台币!),还有“日文检定考”的成绩单。为了一个人去日本旅行,陈绮贞报名考了三次日文。大一升大二的时候,陈绮贞还参加了木船歌歌唱大赛,拿到了第一名。当时在民歌餐厅演出时,客人还会付钱点陈绮贞弹唱郭富城的《狂野之城》(Excuse Me?吉他版的《狂野之城》?



▲ 陈绮贞大学时期的选课单,我们都学过的新闻编辑学基础采访写作!(手写字太有温度)



▲ 相信大家都做过校报、校刊或班刊、社团刊物吧!这就是陈绮贞在景女吉他社的社团刊。当时社团的领导层名单还叫“内阁录”呢!我最爱手抄形式的班报了。



▲ 陈绮贞中学时写的作文周记,还有老师亲笔圈画下的重点佳句!老师对陈绮贞的点评是:“匠心匠意,不同凡品。”高中三年的作文课,因为受到老师的鼓励,陈绮贞奠定了对文字创作的信心,也开启了更多文字创作的契机。在周记里与老师的对话,也成为了陈绮贞在升学压力之下,难得的抒发管道。我想,我们都要感谢那些曾经鼓励过我们写作的所有语文老师,你们的善意,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 陈绮贞第一场在女巫店的演出,当时的照片与歌单笔记。而那一次,居然是临时代班的!陈绮贞说,女巫店对她而言,就是一个“语言”,而非一个地方:“这是一种行动剧场的感觉,我可以去天桥、去书店、去安全岛唱歌,它提供了一种表演场景的语言,因为在当下这个环境的人,和自己本身对应的方式不相同。我带着那个语言,重新说一个我要说的事,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表演方式。”成名之后,陈绮贞还是会经常回到女巫店表演,即使一百个座位的门票已经越来越难抢到,但女巫店几乎已经成了陈绮贞和死忠歌迷之间的一个暗号了吧!



▲ 整个暗房的结构被设计成这样:所有陈绮贞的Pola照,都被吊挂在空间内,很有感觉。




▲ 冲印照片的水池里,放着的是陈绮贞的珍贵视频!年少时的表演,一往无前的初心,现在还在。



▲ “孩子第一次从镜子里辨认出自己,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长大后不经意从录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或从照片里看见自己的样子,原来这就是我的想法,总是渗透出一种清凉感——不小心翻开十年前写的日记,这竟然是我。”而空间里此刻播放着的,正是陈绮贞儿时的唱歌录音。




▲ 陈绮贞历年来的拍立得珍藏。她曾经非常着迷于拍立得,2002年吉他手演唱会的周边产品,更是使用了经典的SX-70拍摄了几百张独一无二的拍立得照片,作为送给歌迷最珍贵的礼物。现在还有人留着十四年前的这张拍立得吗?



▲ 45度角倾斜的白色桌子,上面放着相机、闹钟,以及创作者亟需的一个本子、一支笔。桌上写着的是:“请随意触碰桌上物件。”出自陈绮贞本人的手迹。




▲ 这是在整个展场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落。歌迷可以站在麦克风前,念出幻灯片不断滚动播放的陈绮贞字句,“对麦克风读出墙上发光文字”。在自己的房间里,就是会抓起一个本子,随手写下两三句没头没脑的话啊!我很喜欢墙上的诗:“而我们在飞,在星星面前飞。”



▲ 趁着黑暗,拍下了这一句有光的话:“改变之所以美丽,因为那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 陈绮贞经典的摄影作品,你记得多少幅?




▲ 场内有一部电视机,滚动播放着陈绮贞写的话,最喜欢的是这么两句,于是也拍下来了:“我想着‘写’这件事,在无限广大无限期的空白里,一个字接着一个字,想勾引出一个完整的意义。”“有时候我会想起,第一次走进这间房子时,那种雀跃。回到家中,整夜幻想新的场所,会带来多么美妙的新生活。



▲ 陈绮贞演唱会上会出现的天使之翼,此刻正飞在你的头上。



▲ 逛完一楼,我们到二楼“我的房间”去。大部分是她的珍贵手稿、相机、演唱会服装、道具,以及她的吉他们,“一窥她创作时的思维样貌”



▲ 从高中开始,陈绮贞就把做笔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每开一次巡演,陈绮贞都会有一本“发想笔记本”,记录每个演唱会最初的概念发想,把图像和文字写下来,成为创作源头的记载。这些手稿,至今还被完整地保存着,若干年后应该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重要的历史文物了。



▲ 歌迷朋友一定记得这件衣服在哪个场合穿过吧!



▲ 陈绮贞在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办过演唱会,比如地下道。2001年6月1日,她在圆型艺术中心的地下道举行了一次小型演唱会,当时所有的企划,包括门票设计、印刷到封签、寄送门票,全都由她一手一脚完成。没有玩过独立创作的人,不会懂得这有多累,同时又有多么美好我们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并且有价值,这就够了。(茶几心声:写公众号也是一种独立创作!)



《旅行的意义》单曲封面及内页,都是用这一台KONICA BIG MINI F相机拍的。《旅行的意义》我都已经忘了自己到底买过多少张了!(红笔的手写歌词简直想要撕下来带回家啊)



▲ 绿色墙上是绮贞的话:“我们都想要一间崭新的,为自己而存在的房间,哪怕只是街头的一个角落,我也要这个角落能铺上由我来决定的破报纸,我甚至可以选择我喜爱的角落。”自从喜欢上陈绮贞的那一天起,我自己做决定。



▲ 陈绮贞在哈瓦那旅行时的地图与笔记,因为当地完全没有网络,手机也排不上用场,只能仰赖着地图和笔记来走,反而是旅行的另一种滋味。右上角有哈瓦那当地人为陈绮贞绘画的素描人像,多么质朴美好。



▲ 属于陈绮贞的蜂鸟吉他。这是外婆送的礼物,她很珍惜,藉由这把吉他,她也想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当初作音乐的初衷与热情。



每次巡演都会有歌迷在门外叫卖翻版的安全帽,正版的在这里!故事的起源是,《华丽的冒险》跑宣传通告期间,电台DJ吴建恒起哄,让陈绮贞在演唱会上戴《旅行的意义》MV里的这坨安全帽。从此之后,戴安全帽,也成了陈绮贞演唱会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仪式



每个房间都会有的地球仪。以及陈绮贞历年来的唱片。



6月29日晚上11:22,布展的时候,陈绮贞偷偷地在书架的角落上写下了这句话,有心的人才会看到:“我的,我的,我的。”



展场里还有可以让各位观众输入爱好、性别、性向等选项,然后吐出一张勉励字卡的小游戏。



每位观众都会收到这样一张来自陈绮贞的小心意卡片,不妨夹在常看的书里,时刻用绮贞的话来提醒自己:“只要你体验过一次,你就不会忘记一种和平。没有边际约束,而你和自己的身体和解的完满。”



好了好了,逛了那么久我们终于到售卖周边纪念品的区域了!买!买!买!(这还像个文青吗请问?分明就是物欲青年啊!)



展场内正在同步订购陈绮贞第四、五、六张大碟的黑胶版限量套装Boxset:《华丽的冒险》+《太阳》+《时间的歌》。提前预购Boxset,还可以获赠限量七寸小黑胶一张,收录了陈绮贞1996年拿到木船民歌大赛冠军后,在电台接受的访问珍贵录音,以及2003年单曲《可爱少年》的Demo。(限量这种东西谁能玩得过陈绮贞啊请问)



绮贞手绘水瓶,约为人民币60元。每天让绮贞的画,提醒你喝八杯水。



绮贞的奇幻书签,也是很美。





我买了一个绮贞行李吊牌(约为人民币50元),把吉他挂在行李箱上,虽然我不会弹吉他,但有音乐伴我上路,还真是美好得很!(场刊售罄,必须寄到台湾同学家代转)





接下来要说一下为什么我一个人来看陈绮贞要买两张门票这种糗事,据说很多歌迷都像我这样,“一人行买二人票”……因为,只要买两张“早鸟珍藏套票”,才能拥有下图的两只限量版ego杯子啊(以及同时获赠两张展场限定款明信片)!已经不记得家里有多少只来自陈绮贞的杯子和环保袋了。还是那句话:玩限量真的没有人玩得过陈绮贞!



这就是传说中ego杯的真容。我还是很自豪我买了它们。



白色“Hope”杯子上的对白:“因为痛苦太有价值,因为回忆太珍贵,所以我们更要继续往前走。”(记住了!永远都要有希望!



绿色“Life”杯子上的对白:“每一天都是一种新的练习,用明天换走失去的。”(记住了!永远都要爱生命!



陈绮贞把“ego”印在杯底,也是希望你不要把“小我”放得太大:“being, not being……”自己决定吧!



就用这两只美丽的“ego”杯,结束这一趟美丽的行程吧。祝福你们,都能找到那一个属于自己的、让自己安心的房间,无论在何时何地



移动的房间——陈绮贞创作展


时间:

2016年7月1日-8月31日(10:00-18:00)

地点:

台北市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区中4A馆

茶几温馨提示:

展期还有最后半个月,不要错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01769b2rm&width=500&height=375&auto=0
▲ 陈绮贞写给赵咏华的《雨林》,很适合作为这篇文章的Ending:“未来在等我,我是否还有梦?”



From The Writer · 番外篇


开了公众号之后,最喜悦的是,每一个深夜里,都有人在等待我的推送。


我会觉得,我跟你们之间开始有了一个约定


“爱上了深夜一个人静静的读这样的长篇文章,一个字都舍不得扔掉。”


谢谢跑完十公里夜跑之后,还有心思读完一篇长文的你。


也但愿能继续成为在你关注的茫茫公众号里,唯一愿意点开来看的公主号(欢迎在“订阅号”里置顶“豁达茶几”!)。


你不需要成为我。做你自己就很好了。我们会更好的。






你可能还会喜欢

这些温柔的文字


高雄美丽岛捷运站,好好吃一顿早餐

叮当大雄的史上最远离家出走,回家吧

爱最大!可以忍受歧视,不能忍受剥夺

这一座金曲歌后,彭佳慧等了足足20年

陆男爱上港女的《六弄咖啡馆》烂尾了



真·打赏

扫码给茶几买一杯星巴克

(看了这么久你还不打赏吗?)



真·粉丝

扫码进群跟这些死文青聊一聊

(1群已满,请加2群)




真·置顶

不错过任何一篇有毒的叉鸡汤




真·金主

支持让我们豁达下去的好广告

















豁达茶几是你杯茶吗?

欢迎转发,与朋友一同分享

让我们一起找寻属于自己的那杯茶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邮件联系:xiaowangzi1984@126.com

新浪微博:@王击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