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饮食男女 | 十部电影,十种人生滋味

Tri 楚尘文化 2021-03-31


食物,就个体而言,与存在息息相关,涉及人的感知、欲望和记忆,延展至社会层面,它又被赋予进化、文化、阶级和审美等意义。


同时,食物本身,因其自然特性,也隐喻着时空的内在绵延。因此,与食物有关的影像丰富而多样,可以细述制作过程,感官式地描述食物的色香味,也可以旁及亲情、爱情等人事气象。


下面十部美食电影,带你进入感官世界,尝尽人生滋味。



1.《蒲公英》

 

导演:伊丹十三

编剧:伊丹十三

主演:山崎努 / 宫本信子 / 役所广司 / 大泷秀治 / 渡边谦

上映日期:1985-11-23

片长:114分钟


《蒲公英》是一部道地的美食电影,从食材选用、烹调手法、厨师的职人精神、品味的礼仪与方法论,无一不备。


片中关于食物与性欲的联想颇有创意。帅气白裤神秘男子,以一颗去蛋白的蛋黄,与美艳女子唇舌相交,反覆传情;在海边被年幼海女捕上的生蚝割破嘴唇,再被温柔地抚触亲吻。湿润的汁液,浸满流泻躁动的欲望,与蔡明亮在《天边一朵云》中运用火炉上干炒粉丝表现逐渐膨胀的孤独欲望十分不同。


几次并无明显剧情推进功能的场景,交叉切换,也呼应了饮食和人生的撞击力道之快。两次配角死亡的戏,一次在中段,重病不起的妻子,竟在丈夫的呼唤下,成为煮晚餐的“机器人”。丧尸般的身段,凛冽地突出家之美味背后的沉重。


另一处则是片尾,不明的枪击,在雨中染红了他的白衣裤,女子及时在命危之际,听闻野猪成为美味香肠的缘由。旁边犹然是超现实的腥红猪头造型装置,死亡场景像为他量身订做。


汤汤水水从炉子,一路户外、店内,联系向家居。男主角与“改造成功”、换上法式俏皮红点黑洋装的蒲公英出外约会,一阵冷雨浇灌,直至一丝不挂地浸入澡缸,沉淀疲惫的身心。但西部片里身份象征意味浓厚的牛仔帽,首级和毛发,再次依旧提醒了我们,梳洗过后,依然不会看到他真正换上属于丈夫的衣物,他还是注定流浪在外的硬汉英雄。不属于也不应留在任何与家有关的世界。


最后,拉面店改造大梦,在对手男子的打造下,完成最后的拼图。稍早的那一场最后测试,男人们在旧吧台排排坐好,画面外光线射入忽明又暗,又再露出曙光。透过齐一的动作,浓缩有致的剪辑,及画面的光影变化,既表现了漫长等待的时间感,也通往故事的终结。


在看似无端的彼此牵连后,在各式滋味相互拌炒过后,什么才是美妙的爱美味的料理?与谁在何时何地共享美食记忆?或许仍是各执一词,各取一瓢而已。


2.《饮食男女》

 

导演:李安

编剧:李安 / 王蕙玲 / 詹姆斯·夏慕斯

主演:郎雄 / 杨贵媚 / 吴倩莲 / 王渝文 / 张艾嘉

上映日期:1994-08-03(美国)

片长:124分钟


影片一开头,便紧扣电影片名,“饮食”,老父亲厨师忙着洗菜、切肉、炸物,前一秒看着鸡笼,下一秒鸡就成了锅中肉。接着是三个女儿的出场,大女儿家珍教学的场景,一脸的漠然;二女儿家倩上班的场景,一脸的精明能干;小女儿家宁上班和朋友的对话,一脸的青涩。四个段落四个镜头就交代完了整个影片的主要人物和他们各自的性格和职业。


接着就是重头戏“饮食”,在饭桌上的交流,往往是人们沟通联络感情的最佳场所,过年的团圆饭,节庆的办桌,朋友的聚餐,无一不是出于维系关系的目的。这也是父亲要求三个女儿每周日都要在家聚会的原因,可是饭桌上仅有的两、三句话却因为父亲的权威和女儿们的小心翼翼而无法进行。二女儿品尝出菜的味道有异正要出声,父亲脸色的变异,大姐的眼神遏止,小女儿的噤声......简短的餐桌镜头交代了整个影片的主要问题,代际冲突。


整个影片演的就是一个普通又特殊单亲家庭的日常生活,每天老父亲早起跑步锻炼身体,之后叫醒女儿,在大饭店担任主厨一职,担心家中三个女儿。大女儿走不出前一段感情的创伤,让人发愁嫁不了人;二女儿忙于事业,和前男友维系有性没有爱的关系;小女儿在家人的关心与爱护中被忽略,追求爱背弃了朋友。李安导演将三个女儿的婚恋及其与家庭的关系叙事多头并进,中间穿插着邻居锦荣和她女儿的情节片段,原以为不过就是亲戚的另一段短剧,但其实这一段和老父亲的婚事才是整个叙事中暗藏的主线,老父亲表面看似守旧,实际上却是家中最懂得追求真爱与幸福的人。


“我一直对人间的聚散很有兴趣,片中的食物和饭桌只是个比喻,象征家庭的解构,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但解构的目的是为了再结构。”离家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成家,而没有离家的人,也终会在妥协之中获得圆融。


3.《朱莉与朱莉娅》

 

导演:诺拉·艾芙隆

编剧:诺拉·艾芙隆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 / 艾米·亚当斯 / 斯坦利·图齐 / 克里斯·梅西纳 / 琳达·伊蒙

上映日期:2009-08-07

片长:123分钟


电影的步调非常柔和,不疾不徐,借由两段故事的互相呼应与对比,带出全剧的趣味与其间的生活感触。摆在好莱坞的制作规模来看,《朱莉与朱莉娅》当然算不上什么巨作。不过从内容来看,影片并没有局限于两个女性生命的交会,而是对两个时代做了深入却又有趣的对照。这样的大格局之所以能被架构起来,实际上是来自于影片对于朱莉与朱莉娅两人书写工作的诠释。


朱莉与朱莉娅的生命歧异多过于共通,两代的代沟也变成永远无解的难题。事实上影片也在某种意义上承认了这点,朱莉与朱莉娅遇到的许多难题,都在结局之前一一获得了解决,唯有朱丽娅对于茱莉的不谅解,在剧末未见解决。不过,即使茱莉对朱莉娅永远无从理解,却在参观博物馆时献上了她最爱的食材。从未见面的两个女主角,在人与照片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和解。


相比于写作这种通过非现实“介入”现实的尝试,烹饪以“不营词造句”的真诚“与梦想交易”,举重若轻,撼动存在的核心。


4.《巴贝特之宴》

 

导演:加布里埃尔·阿克谢

编剧:卡琳·布里克森 / 加布里埃尔·阿克谢

主演:斯特凡·奥德朗 / 博迪尔·谢尔 / 比吉特·菲德斯皮尔 / 吉尔·库尔 / 让 - 菲利普·拉丰特

上映日期:1987-08-28(丹麦)

片长: 102分钟


《巴贝特之宴》改编自丹麦女作家Karen Blixen的短篇小说。坚强独立却又不失温柔的女性笔触,上帝视角般的旁白式叙事,都是她作品的突出特点。


巴贝特的亲人在巴黎的动乱中遭逢不幸,却坚强地将受创的心灵隐藏,并且洞悉教会以及渔村日渐疏离的原因。在她知道中了彩券之后,将这一万法朗料理了一场丰盛的餐宴,这种无私的奉献正可比拟耶稣无怨无悔的奉献与牺牲。这场盛宴的客人因多了洛伦而变成十二个,以此象征耶稣十二个门徒的最后晚餐。是奇迹也罢,是神的力量也罢,那一夜,原本仇视的村人,在内外具足中,互相原谅对方,见到了夜空中最近的星星。星星是高明的象征,犹如释迦牟尼天亮之际见到星星而彻悟。宗教不同,心却同理。当人一切都具足之后,就会开始有了信心。


事实上导演借着巴贝特的烹饪手艺类比艺术家对“生”的真正关怀,从中隐喻上帝的宽容与救赎。这部影片固然在探索着信仰,但信仰究竟是什么?事实上,巴贝特的美食已经超越了上帝,这种超越虽然短暂,却是人情、人事相互润泽的力量——人的力量。


5.《食神》

 

导演:李力持 / 周星驰

编剧:劳文生 / 周星驰 / 曾瑾昌

主演:周星驰 / 莫文蔚 / 刘以达 / 吴孟达 / 薛家燕

上映日期:1996-12-21(香港)

片长:88分钟


倒叙法的应用在星爷的电影中并不多见,同年推出的《大内密探零零发》结尾的颁奖典礼就以倒叙法解释了阿发的计谋,除此以外,星爷的电影大多以顺序法呈现事态发展。《食神》开首用了倒叙法,史提芬周吃着火鸡姐煮的嗱咋面,忆起过去不可一世的自己如何由“食神”沦落为神僧鬼厌的过街老鼠。《食神》的下半部又再用到倒敍法,史提芬周与唐牛比赛时,忆起火鸡姐和少林寺如何改变自己。两次倒叙均以史提芬周的角度出发,主题都是“变”,第一次是外在的变,第二次是内在的变。两次的倒叙法主题一致,提升了电影的结构层次。


《食神》里出现了大量夸张又豪华的美食,但电影中最重要的菜式肯定是嗱喳面及叉蛋饭。两样食身各出现两次,每次出现都象征史提芬周的不同状况。嗱喳面第一次出现时,尖酸刻薄的史提芬周推出刻骨铭心初恋金银情侣套餐,借此牟取暴利;第二次出现,史提芬周潦倒得要在庙街乞食。叉蛋饭第一次出现时,史提芬周与火鸡姐刚相识;第二次出现时,史提芬周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见到火鸡姐。这两项元素呼应电影“食”的主题,亦带出两次倒叙的重点——变化。


《食神》里最值得思考的是“表与里”和“真与假”的对比。人生虚幻,往往在于重表忘里、以假为真;表面的和虚假的一朝幻化,才发觉,当初以为有的,其实从来都是无。


6.《吐司》

 

导演:S·J·克拉克森

编剧:李·哈尔 / 奈杰尔·斯莱特

主演:海伦娜·伯翰·卡特 / 弗莱迪·海默 / 马修·麦克诺提 / 奥斯卡·肯尼迪 / 维多利亚·汉密尔顿

上映日期:2010-12-30(英国)

片长:96分钟


《吐司》根据英国国宝级美食作家奈杰尔的获奖图书《吐司:少年饥饿记》改编而成。剧场式的夸张演技与不切实际的桥段,加上属于短片或电视剧较容易出现的特殊转场方式,色调和广角镜头的运用,或多或少使影片呈现出奇幻的效果。


导演用脱俗而大胆的作法,巧妙地融合了悲伤、趣味和黑色幽默于一身。鲜明丰富的一面来自于奈杰尔对母亲的唯一连结──食物的热爱,另一方面则是乏味又黯淡的现实世界。


《吐司》虽然是一部传记性的电影,看似平铺直叙发展,感染力却特别强,从导演绚丽的手法背后,观众能看到的是一颗在成长过程中遍体鳞伤的心灵,直到最后奈杰尔决心离开后母前往大城市做学徒,才是他唯一一次有权利为自己的生命做选择。而在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奈杰尔遇到了一个大厨,央求他收自己为学徒,大厨看了一眼并点头答应,这名大厨正是由奈杰尔本人所饰演。戏里戏外,现实过往和剧情纵横交织,短短一幕的情节,仿佛浓缩了一场人生。


7.《贪吃树》

 

导演:杨·史云梅耶

编剧:杨·史云梅耶

主演:Veronika Zilková / Jan Hartl / Jaroslava Kretschmerová

上映日期:2000-09-07

片长:132分钟


杨·史云梅耶作品中令人们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另类的食物,如灵活的血淋林的猪舌头、猪肠、猪排等。就算是在真人电影中,杨·史云梅耶也会运用它们来做一些神秘地暗示。


杨·史云梅耶在采访中也说:“食物是我常用的一个主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自身的一个困扰。我对食物的困扰要回到我的童年,我是一个厌食者,曾经被送到一些疗养院强行喂食。人们对待食物和食用食物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我们的文明。《贪吃树》很明显在许多方面都和饮食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贪吃树在影片里面并不只是什么都吃,它是一种吞没,它也是我们的文明如何吞没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象征。”


动画片和电影结合的方式让这部影片游离在现实和魔幻之间,丈夫渴望要孩子而屡屡出现的幻觉因为过于真实而惊悚万分,孩子被从水里捕上来报纸一裹便随便卖给了排长队的女人,对生命的渴望和贪婪已经到了不惜亵渎的地步。而女孩一家吃饭的场景甚至会给人带来些许不适,不知名的稀糊,粘稠带着腐烂的色彩,女孩及父亲吃饭时的吸溜声仿佛也因嘴部的特写而扩大。


食欲与贪婪、性、匮乏参差交错,是如此深入地根植于此在和彼在的断裂之中。


8.《浓情巧克力》

 

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

编剧:罗伯特·尼尔森·雅各布斯

主演:约翰尼·德普 / 朱丽叶·比诺什 / 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 凯瑞-安·莫斯 / 盖南·科内尔

上映日期:2000-12-15

片长:121分钟


作为一部从食物出发,探索人心与欲望的电影,《浓情巧克力》不像《巧克力情人》充满火焰般的燥热与饥渴,而比较接近《芭比的盛宴》》,舒缓地借由美食艺术,打开人们禁锢封闭的心扉。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法国西南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在保守的五十年代,还有世袭的贵族镇长和严厉的天主教诫律,一个拥有混血血统的神秘女人,带着她父不详的小女儿,来到小镇开了一家巧克力店,为镇民原本封闭灰暗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色彩。在本片中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抬头。薇安萝雪本身所具有的女性意识,无形中引发小镇妇女走出自我,最明显当然是约瑟芬的转变。


影片中的复活节,对每个人来说似乎都有着一种自我重生的意味,对于镇民,则是他们在信仰生活上摆脱规训强力介入的另一个开始。电影剧情的启示,也正是在提示着教会现今所面临的景况——传统与更新的更迭与平衡。


9.《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导演:彼得·格林纳威

编剧:彼得·格林纳威

主演:理查德·波林热迈克尔·刚本海伦·米伦/阿兰·霍华德

上映日期:1989-09-11(加拿大)

片长:124分钟


残暴的大盗每天偕妻子上高级餐馆,妻子和情夫利用席间空档在厕所、厨房偷情,仁慈的厨师暗中相助,最终仍被大盗发现,也引来妻子与厨师的复仇。这部交织性爱、暴力、复仇与死亡的黑色喜剧,以剧场化的强烈风格呈现,是英国名导彼得·格林纳威奠定大师地位之作。食物是欲望之处,餐厅潜藏欲望,导演借此把“吃”与“偷吃”两者连结。电影大量使用象征性色彩隐喻人性欲望,可观的横移镜头游走于不同空间,并结合艺术史上的名画交互指涉。


“颜色”在这部电影有其重要地位:红色代表压抑、权力和男性霸权的压制;绿色代表爱欲横流和恋情的铺展;蓝色代表复仇背叛,随着角色的心境转换,颜色在服装和布景上巧妙转换。另外,女主角和她出轨的情人选择在向来肮脏不洁的厕所偷情,画面却以极度纯净的白色,开门时透进门外红光,杂揉成极为梦幻的粉红色调,形成强烈反差。


小黄瓜、红椒、生菜等新鲜长条食材,透过一幕幕的切菜画面,扣合此片想传达性如食欲一般,人其实和动物一样,性是本能,压抑只是社会化下的产物,灯一关,人一走,本性展现,那些原始的、自我的都一览无遗,如同囫囵食物一般真实,讽刺。


10.《南极料理人》

 

导演:冲田修一

编剧:冲田修一 / 西村淳

主演:堺雅人 / 生濑胜久 / 古关安广 / 丰原功补 / 高良健吾

上映日期:2009-08-08(日本)

片长:125分钟


《南极料理人》改编自曾任日本南极观测队厨师的西村淳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散文集《有趣的南极料理人》。本是海员厨师的西村淳被派往冰天雪地的南极圆顶富士基地为七名考察队员担任厨师,妻子只好独自抚养八岁的女儿和刚出生不久的幼子。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寒地,吃,是考察队七位成员枯燥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在极度严苛的环境下,生活起居都显得维艰,此时像是妈妈角色的西村,在物资缺乏下竭尽心力烹调出各式美味的料理,满足每个人的味蕾。不管是亚洲菜或是异国料理,看着都会让人觉得满足,更何况是只有茫茫雪野和茫茫寂寞的南极。在此,食物成为八人苦中作乐、支撑彼此的动力,成为串联起生活与人心的关键。料理牵动着记忆,曾经存留其中的味觉经验便成为日后回想的美好,正如是片中拉面、天妇罗的味道,所勾起思念家人与家乡的寂寞的心。


与女友打着越洋电话,与家人冷战,八个大孩子的单纯淘气……影片以幽默风趣的内容与缓慢舒适的节奏,勾勒出非比寻常环境里交织着欢笑与泪水,寂寞与丰满的零星平凡趣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南极料理人》中的拉面热汤与《问刘十九》中的热酒一样,都有消解宏大叙事,把风雪琳琅沉静为“漫山遍野都是今天”的疗愈意义。


Photo©电影剧照




编辑 | Tri

阅读,让一切有所不同

欢   迎   关   注

楚尘文化

楚尘读书君微信号:ccreader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