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也有它自己的光亮 | 一份关于抑郁的“战地报告”
抑郁症是医学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我们仍对它所知甚少。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抑郁症”三个字才逐渐进入我们的语言。而到今天,科普仍不到位,仍有太多对抑郁症患者的偏见与非议。
人们或许听说过它的患病与自杀比例,知道患者会身处痛苦,知道它成因复杂、后果危险,但还是很难对它有足够的感应,因为大多数得它的人已无法有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文推荐的《我快要幸福了》作者达芙妮·默尔金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抑郁症抗争。全书是一份稀有的“战地报告”,直率、优雅、精准又悲痛地描述了她长久以来抵抗死亡欲念的战争。
作者:达芙妮·默尔金
译者:张竝
出版方:楚尘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19
“绝望”这个词似乎已经到底了,它意味着绝对的黑暗,绝对的毫无希望。而事实上,正如鲁迅先生说的:
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绝望”本身就包含着光。也正如达芙妮·默尔金在本书的序言里写的:
绝望一向都被描述得晦暗不明,事实上,绝望也有它自己的光亮,犹如月光,散发着斑驳的银色。
借这斑驳的银光,我们得以看清它。
抑郁症患者黑色的世界,需要您的一份理解。无论您对抑郁症一无所知,还是知之甚详,本书都适合阅读。如果您不幸经历抑郁,不妨读一下作者的简要总结:
抑郁症令人绝望,但并不耻辱。它晦暗不明,但也有斑驳的银光。
抑郁症的对立面并非是某种难以想象的幸福,而是一种几近满足的状态。
如今作者的生活运转正常,抑郁症处于可控的状态。希望你也能找到黑暗里的那束希望之光。
01.
不得不面对的偏见与非议
默尔金从小到大面对的偏见与非议,多到不可思议。
它已经成了一块磁石,无论是清教徒传承带来的影响,还是当代快乐丸带来的影响,种种不靠谱的解释都吸附其上,从而导致了令人遗憾的结果,对于抑郁症要么诊断不足,要么就是过度治疗。
一方面,认为抑郁症是个幽灵,只要运用意志力就能将之驱除(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另一方面,又用它来为全科医生练手,反正全科医生今后能打流感疫苗,自然也能开抗抑郁药。而我们也就在这两者之间来回游移。
▲ 电影《时时刻刻》,史蒂芬·戴德利导演。图为弗吉尼亚·伍尔夫。
听人们若无其事地谈论这些,总会使作者有一种难以言明的代入感:
抑郁症还在遭到苛责,仿佛过了这么多年,它的那些所谓症状仍然是个骗局:抑郁症患者只不过想夸大其词,从而逃避每个人均须忍受的责任,所以这一小部分沉溺于自我的人就选择把这种症状说得苦大仇深。
难怪大家都守口如瓶。
流行的看法总认为抑郁症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病理,而抑郁症患者也变得善于伪装,为了躲避这种伤害。
其实患者心里都知道,一些话听起来过于主观、夸张,说自己在平常生活里感觉到“极其恐怖”,这确实会让别人不可思议。她也知道,不会有人总愿意进到别人的抑郁情绪里去。
她什么都知道。
我知道我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我也知道海地、刚果,以及全球其他地方还有人用绳子上吊,我知道,我知道,我都知道。到处都有地震、飞机失事、饥馑、干旱、恐怖袭击。但我仍然无法从自己的情绪中脱身而出,我就是一个来自往昔的亡命之徒,就是个八岁的孩子,他们让我留院观察,我就哭哭啼啼,所以我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好起来。
背景音乐是莱昂纳德·科恩的《爱的治愈》,嗓音舒缓、疲倦。我就想,听着这首歌,今天就可以结束了吧。
▲ 电影《抑郁症》,冯提尔导演
她也知道自己不错的家境会让读者疏离:“她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或者“她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受苦吗?”钱这东西太容易引起嫉妒和恼怒,这让人丧失同情心与想象力。这太容易让人深信不疑了:钱能提供某种免疫力,将货真价实的悲惨阻挡与门外。
事实远不会这么简单。
和物质匮乏造成的伤害相比,有些匮乏却不遑多让。
甚至在有些优渥的环境里,生活会有更多的贫瘠。正是要拒绝所有这些简单的解释,作者为之战斗了一生。她勇敢地袒露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家人关系,以及许许多多偏见的创伤,并没有指责清算的意思,她只是在用叙述来疗伤,也希望世上这些不必要的创伤少一些。
▲ 电影《超脱》,托尼·凯耶导演
作者收到过许多来信鼓励,有抑郁症患者,也有抑郁症患者的家属,还有一些囚犯,以及身份更神秘的人。
虽然这没法减轻你眼下的焦虑,但得知这批人即便身处黑暗之中,你仍然能找到他们,这也确实是一种安慰。
收起简单的判断。理解与感通,安慰才会是有效的。
02.
那些难以名状的痛苦与绝望
深入地了解患者的感受,会发现她平静的外表下潜藏着无数难以名状的痛感。
我想知道的是自己究竟怎样才能从底下冒出头,是否真的还有其他的季节。底下的生活沉重地悬挂在那儿,好似一件令人窒息的大氅,我不记得自己是否还有过其他感觉。我需要有人提醒我,这世上还有坚持下去的种种理由,即便我早已将它们忘却;我告诉自己只要能坚持下去,我就会记得它们,记得这些理由,而它们也会再次回到我的身边。
它会令人感觉羞耻,令人自责,没有其他疾病会这样。
如果说精神疾病通常是无形的,那抑郁症就更难定义了,因为它是悄悄地潜入进来的,不会宣扬自己是抑郁症,它只会显得没有食欲、没有精力、不喜欢社交,而不会显露自己的存在。
害怕一切。习惯性地尝试自尽。
我痴心不改,反复咀嚼着自杀的念头,内心争论着哪一种自戕的方式更好……有一两次,我坚持说要一个人出去走走,尝试迎着来往的车辆行走,红灯过马路。一个司机紧急刹停,差一点就撞上了我,吼道:“嗨,你疯了吗?”
一个痛苦接一个痛苦。
如今,你实在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驱使着其他人在这世界上熙来攘往,跑腿,赴约,去学校接孩子。你已经找不到那根将你生命中的种种情境串联起来的线。一切都模糊了,你只能整天想着自己的心灵如何痛苦不堪,又想着自己和其他人若是有幸能灭绝这样的痛苦该有多好。
▲ 电影《梅尔罗斯》,爱德华·贝尔格导演
细数这种折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不同的名称:
Acedia (麻木)
Melancholia(忧郁症)
Malaise(苦恼)
Cafard(沮丧)
Brown study(迷离)
The hypes (成瘾者)
The blues (消沉者)
The mean reds (无名的恐惧者)
The black dog (黑狗幽灵)
The blue devils (蓝魔)
The dismals (郁郁寡患者)
Lapp sickness(拉普兰岛之病)
Anfechtung (基督教某分支教派的术语,意为“魔鬼的诱惑”)
所有患者都在进行一场绝望的战争。这场搏斗胜利后的每一天都像是重生。
本文只截取了全书的冰山一角。全书的整整 37 章,是默尔金无所畏惧,又周而复始的漫长战斗。终于,她的希望之光出现在了黑暗尽头。
03.
在搏斗的过程中,学会与抑郁共生
这也是本书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还很难,比想象中的复杂得多。总得来说,作者仍然感谢所有她的心理医生,无论天赋高低。她引用了一首约翰·贝里曼《献给主的十一首诗》:
我仍然在此,遍体鳞伤,却还能活动。
▲ 电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郁症》,佐佐部清导演
她感谢那位红胡子、目光炯炯有神的医生对她的建议:不管根源是什么,抑郁症本身就是一个实体般的存在,所以需要药物治疗。即便你的原初的脑化学很正常,但后来也因为受到了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所以你需要再次恢复原来的脑化学。
即便童年过得很不好,让我现在生不如死,可这些感觉本身也有它们自己的化学生命。医生已经过世好几十年,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对待我的症状时,将我的情感比作溃疡,也正是这一点,至少使我愿意去尝试一下,吃点药。
“你没法对溃疡说话,”他说,“没法和溃疡讲道理。首先你得治疗溃疡,然后再去聊你的感受。”
用药物来自己治疗内心的状态,这的确很困难。何况没有一劳永逸的药物,服药往往也意味着其他伴随的副作用,有的副作用听上去和抑郁同等可怕。
她仍然不后悔自己选择了服药。服药类似于把身体的一部分自治权交了出去,从而使自己能从重负下获得最大程度的解脱。在写作这本书的许多时刻,她都停下来服用了大量药片。
她与抑郁症、药共生,从而幸存。
▲ 电影《抑郁症》
她的姐姐、朋友,以及那位可爱的女儿佐伊也对她的治疗起了关键的作用。女儿佐伊并不愿意读这本书,但她倾注的爱与智慧仍使她的母亲浮出了水面。书中许多记忆里的场景都使人动容,或许作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入梦之前,佐伊会挑起一个话头,和我争论争论,她挑的可真是时候,因为这时候我通常都在洗碗,或招待客人。我们上床睡觉的时候,她会提醒我别忘了晚上吃药。然后,在我准备熄灯之前,她会进我的房间,俯下身,在我脸上蜻蜓点水似的啄上一口。
她离开以后,我会躺在黑暗中,回想着在这借来的屋顶底下,家人和小朋友小聚一堂的情景,我常常觉得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遇到人,我绝对无法忍受,可现在看来反倒是件好事。我在脑海中四处翻寻着,想知道是否还存在着平时那种不满足感,等待填满的那种匮乏感,但眼下实在找不到这样的感受。
全黑的世界终于一点点出现了色彩,本书也终于顺利地出版。
《纽约时报》《纽约客》《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等全球著名媒体都盛赞本书。
我不会是最后一个感谢默尔金女士的人,因其长久地抵抗死亡的欲念,她给予我们关于抑郁症既精准又悲痛的描述……默尔金女士如此直率、优雅地讲述了那些通常被人们故意遗忘的健康状态。
——约翰·加赫,《华尔街日报》
抑郁症就是战场上的一团浓雾。在这本清晰易懂、令人动容的著作中,达芙妮·默尔金照亮了这场与抑郁症肉搏的黑暗绝望的战斗。
——亚当·菲利普斯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
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写道:
永久观察……永久观察我内心的消沉,如此它就能为我所用,而我就有了希望。
在这个意义上,这就是一本希望之书。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作者:【美】达芙妮·默尔金
译者:张竝
出版方:楚尘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19
图片 | 来自网络及各电影剧照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写作以外,它们还拥有非凡画技 | 作家画作集锦·外国篇
▲再晦暗的世界,书都能为我们照亮 | 楚尘文化年中书单
▲ 欲望值得尊敬,但只有爱情值得上一切 | 珍妮特·温特森
▲东北作家:这有人烂醉后冻死在街头,有人无声无息地消失
今日话题
关于抑郁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可以留言与大家分享。
想寻找更多和你一样的人
请加入楚尘读者群(ID:ccreaders)
编辑 | 阿乔、小文
阅读,让一切有所不同
欢 迎 关 注
楚尘文化
楚尘读书君微信号:cc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