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我们还有书籍 | 七部关于“书”的纪录片
到当天晚上,这本书已经登上了豆瓣实时热门书影音的第一位,被万千豆友标注了“想读”。2月8日,该书作者,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本尊在推特上转发了这张图片。
在为这位“方舱医院里的阅读者”肃然起敬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书籍的力量。它像是一束束微小的火,深处苦寒之地却依然光芒熠熠。
今天,我们选择了七部和书有关的纪录片,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在这个特殊的冬天,划亮文字与文明的火光。
《但是还有书籍》是去年年末大热的书籍主题纪录片,精悍的五个分集,讲述了五个与书相关的主题,涉及了文学编辑翻译、二手书店长和藏书家、绘本作者和推广者、书籍装帧设计师、快节奏时代的阅读引领者五种不同的社会群体,每集聚焦三个/组群体代表,展现了他们在当今时代对书籍和阅读的思考、坚守和探索。
这部纪录片的一大卖点是,由著名演员胡歌担当旁白。可以说,胡歌将旁白诠释得很稳健、很精准,不至于抢掉画面的风头,但足以轻轻叩响观众的心门。《还是还有书籍》还因其天真童趣的动画式后期制作手法广受好评,这在第三集“绘本中的奇妙世界”里呈现得特别灵动出彩,整集仿佛是一次与叙述者一起携手坠入奇幻之森的童话旅程。
▲ 《但是还有书籍》第五集截图,“我们对世界的复杂与丰富,保持非功利的兴趣”
《但是还有书籍》的名字取自美籍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歌《And yet the books》,诗歌中道:
尽管地平线上有大火,城堡在空中爆破,部落在远征途中,行星在运行。“我们永存,”书籍说。 书籍将会竖立在书架,有幸诞生,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与光明。
书是最脆弱的东西,禁不住风吹雨打,也怕日晒火烧,但书也是最强大的,是不灭的灵魂读本,也是我们永恒的精神碑谷。And yet the books,这样的句子在此刻,显得格外鼓舞人心。
《书迷》
2018年 四集 每集25分钟
CCTV纪录
《但是还有书籍》的导演罗颖鸾、杨骊珠,同样也是《书迷》的导演,《书迷》仿佛是《还有书籍》的一个精致大气的前传和引子。
虽然两者在选题、用镜、谋篇布局等方面有诸多一脉相承的地方,但以央视为平台播放的《书迷》没有那么重的网感和都市感,每一个故事都不紧不慢地做足了铺垫,显得更加规整有序。
四个分集分别讲述做书人、书店人、淘书人、贩旧书人的故事,有设计师朱赢椿,《平如美棠》的作者饶平如,读书人史航,先锋创始人钱小华等我们感兴趣的书界名人,更有许多没那么有名气,但数年如一日爱书读书的人们。
▲ 《书迷》第二集:在碧山书局的当地读者,她手中的书是《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
03
《书店里的影像诗》
《书店里的影像诗》成片2014年,并前面两部早不少。这部片子很有趣的一点是,每集只有短小的3分钟左右,记录了台湾省40家独立书店的风情。原本只是一部书店相关题材偶像剧的衍生作品,结果却备受关注,甚至得到了超过了偶像剧本身的热度和好评。2016年,团队又推出了第二季。
很多集采用对书店老板采访跟拍的方式,也有的就只是静静地拍摄,配上伴奏让音乐和画面一起悠然流淌。每个单集介绍一个书店,会结合书店的特点进行创意策划,比如第一集介绍的是一家“以分计费”的计时书店,片子展示的就是在这个书店待一小时,简笔画下书店内景的过程;有一集的书店叫做“女书店”,那一集绝大部分的篇幅是翻阅店内留言本的画面(留言本上记录了顾客读者们关于“性别”的观点);有一集的背景音乐是陈绮贞的《西风的话》,整集就像一个充满童真的MV一样;还有一集从头至尾是一个面对店门的延时镜头,从黄昏到夜幕降临。
▲ 旧香居第二代老板吴雅慧的心声。她和她的书店在《但是还有书籍》的第二集里也出现了。
精炼的篇幅也让观众对这部纪录片充满了怜爱和宽容,这有点像是导演面对庞大和复杂的叙事假装“缴械投降”,决心简而又简精而又精,没想到却“不战而胜”。四十枚小小的拼图,拼出了一幅让人信服的岛屿书景。
04
《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
《书缘》选择聚焦纽约公共图书馆,一座采用公私合作经营方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图书馆,探寻使它能够良性运作的管理之道。
▲纽约公共图书馆图片中心工作人员:“安迪·沃霍尔也从我们这里‘偷’了不少东西”。该馆的图片中心被他们称作是“世界最大的免费流通图片库”。
片长3个多小时,与前面两部国产纪录片不同的是,《书缘》全篇没有解说词,没有背景音乐,没有提示字幕,没有花样频出的微距镜头,仅仅是将许多素材连接在一起:从图书馆大堂里的对谈分享会、关于私人捐赠的宣讲会、演奏会、讲座、分馆的职业推介会,到电话客服答疑、观光客拍照留影、读者静心阅读或疲倦摸鱼……
所有的一切仿佛只是有一个空闲寡言的“图书馆幽灵”驻扎在馆内,在光天化日之下逍遥徘徊,旁听会议,观察读者,善意地记录下画面,却不在画外发表任何看法。
▲一位读者在图书馆的电脑上阅读结直肠癌的相关资料,并尝试放大字号,还伏案记下手写笔记。
会议和活动的记录是一个个单独的长片段,讨论着公共场所职能与管理、资金筹集和使用、宗教、历史、艺术各色话题,其间点缀着馆内的建筑、书籍、读者的画面或是馆外的街景、行人与车流,保留了木质桌椅碰撞、推拉移门、键盘鼠标、轻声咳嗽这些质地自然的环境音。虽然很多时候,这些镜头会有显得有些缺少上下文,但也许正是在这样的一帧帧画面中,我们反而有机会捕捉到每一个场景最真实的气息和样貌。
▲台上正进行一个关于犹太人移民文化的讲座,台下的一位太太边听边打着毛线。
05
《纪实72小时:漫步巨型书店的活字森林》
纪实72小时:漫步巨型书店的活字森林
2013年 共一集 25分钟
NHK
《纪实72小时》是日本NHK推出的纪录片系列,后来也引入我国推出了中国版(目前已有两季)。“72小时”指的是连续跟拍的时间——三天。
本集关于日本最大的连锁书店——百年老店纪伊国屋书店,旁白由日本女演员仲里依纱担当,她的声音非常轻快悦耳,有时甚至会有笑音,与纪录片常用的浑厚男中音很不同,让人耳目一新。
也许是源于NHK在日本的公信力,所以虽然拍摄者只是在书店里随机地对顾客进行访问,但即便是失意的中年人也好,曾在学校里被霸凌过的女生也好,大家都向陌生的镜头甚至有点过于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哪怕迷茫心酸的感受。
解说词这样说道:“买了这本书过后,或许能有所改变吧,人们抱着这样的想法,走进了书店。在难以预见明确未来的时代,大家都在拼命寻找寄托。”书就这样,帮助颓丧的人重构精神世界,为他们更换崭新的用来抵御世界的坚固盾牌。
▲“我现在已经过了45岁了。”受访者这样说。
除了本集之外,《纪实72小时》还做过京都静谧自习图书馆、翻山越岭的移动图书馆、神田古书街等与书相关的选题。
《书香》(更好的翻译或许是直译《书籍之美》)由英国男演员,《权力的游戏》系列剧集中“闪电大王”贝里·唐德利恩的饰演者理查德·多默担任旁白。
四集的篇幅并不长,从西方社会最重要的书籍“圣经”开始,囊括中世纪巨著、插图本等主题,最后聚焦书籍封面设计,回顾探讨了自20世纪30年代由企鹅出版社率先引领平装书革命以来图书产业的发展。
在修道院里存放千年得以幸免于岁月的古代《圣经》羊皮抄本像化石一样带给人们关于宗教之根的真知灼见,而《坎特伯雷故事集》、企鹅平装本,则以它们各自的方式,让书籍一步步下沉进平民生活,成为英伦人民日常的精神食粮。
▲《书香》第一集,华美的温切斯特圣经
每集介绍两本书,八本关键书目,就好像八碟华美的菜肴,以它们眩目的美貌征服观众,串引起不列颠岛国文字和书籍变迁的史话。
▲《书香》第四集,“我觉得我们正处在书籍出版史上最有趣的阶段,几乎是采用活字印刷后发生的最有趣的事。”
2018年,美国PBS公共电视网在全国发起全民票选活动,每人每天都能有一次投票机会,投给自己最爱的小说。这次评选吸引了超过400万人参加,历时6个月,最终评选出了100部“美国人最喜爱的小说”,堪称一次全民的阅读庆典。这部纪录片与此次评选联动,记录下最终榜单出炉的过程。
纪录片采访了形形色色的文艺界知名人士,邀请他们分享自己心目中的TOP1小说,例如乔治·R·R·马丁、约翰·欧文、奥尼尔、摩根·弗里曼、亚裔演员温明娜、《欲望都市》女主莎拉·杰西卡·帕克和辛迪亚·尼克松,还有芭芭拉·布什、切尔西·克林顿……当然,与此同时,它也记录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那本书”,分享这些书在人们心中的独特意义和无限可能。
▲谈到《魔戒》中摩瑞亚矿坑的情节,马丁说:“当然,这对我将自己笔下的角色一点点杀死的意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最终选出的榜单中,TOP10的作品有七部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前四名被女性作家包揽,第三名是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第二名是戴安娜·加瓦尔东的穿越爱情小说《古战场传奇》系列,而第一位,是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
领读人梅勒迪斯·维埃拉评价:“《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面彰显了人性复杂的镜子,它展现了我们最坏的一面,以悲剧收场,但它同样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前行之路,那就是诚实与希望,这就是我们最爱的小说。”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 康德丨论人类的崇高感和优美感
▲什么都不是爱的对手,除了爱丨王小波与李银河书信集
想寻找更多和你一样的人请加入楚尘读者群(加微信 ID:cc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