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外国超市改变在华经营策略
今年6月,法国连锁企业家乐福(Carrefour)同意以7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中国门店的多数股权出售给中国公司苏宁(Suning),由此追随早已卖掉在华业务的英国乐购(Tesco)和西班牙迪亚天天(Dia)的脚步。德国批发商麦德龙(Metro)也在出售其中国业务。
美国的沃尔玛(Walmart)是中国现存的最大外商独资连锁超市。数据提供商欧睿(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在中国拥有逾430家门店,但在规模达6920亿美元的中国食品杂货市场的份额仅为1.7%。
令外国运营商感到沮丧的问题有很多,从未能本地化和未能跟上电商的潮流,到租金飙升,以及与当地合作伙伴的纠纷。但一个共同的弱点是缺乏独特产品。
现在,沃尔玛、开市客、和德国的奥乐齐(Aldi)——今年6月在中国开设首家门店——计划改变这一现状,将重点放在“自有品牌”产品上:这些产品通常从它们的本土市场进口,并与科技公司在电商方面合作。
智库冯氏商业情报中心(Fung 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沃尔玛一直难以实现增长,去年销售额仅较2017年增长0.3%,至810亿元人民币(合113亿美元)。但该公司仍然坚持开拓中国市场,并于去年新开33家门店。今年7月,该公司承诺在未来10年斥资12亿美元用于门店升级、物流和新开门店。
中国人的购物习惯与美国和欧洲不同,这意味着超市需要相应地做出改变。中国消费者更有可能每周几次步行至商店购买新鲜食品,而不是每周开车去采购一次。
专注于新鲜农产品的中国本土连锁企业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上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永辉超市(Yonghui Superstores)。在截至2018年的5年里,永辉超市的营收从300亿元人民币增至700亿元人民币。
外国超市也出售中国人喜爱的有本地特色的产品,从榴莲到鸭脖子,但有时难敌中国竞争对手那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它们还卖散装蔬菜和活鱼。
“外国零售商的风格过于卫生和冷冰冰了。这跟中国不搭。”咨询公司OC&C的Jack Chuang表示。
乐购当年很高兴地实现了本地化,其销售活生生的海龟还曾在英国引发争议。但暗地里,乐购还是难以适应中国当地的做法。
该公司一名前高管表示,中英两国管理层经常在店内促销和产品陈列等小问题上发生冲突。“乐购存在治理问题。并且总的来说,英国人不信任中国人。”他补充说。
2013年,乐购将其80%的中国业务出售给了国有零售商华润万家(China Resources)。
家乐福推出了数十家小型门店。但知情人士表示,由于其许多门店所在的地皮不是买的而是租的,该公司在过去10年里被迫承受飙升的租金。
据知情人士透露,麦德龙在中国是盈利的,但它也正在出售中国业务,这是由于德国国内业务财务吃紧。
从优衣库(Uniqlo)到耐克(Nike),由于其品牌的独特性,外国服装零售商的市场份额超过中国竞争对手。但外国超市卖的面条和番茄酱品牌经常和本土竞争对手卖的别无二致。
新的市场参与者正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在奥乐齐的上海门店,最受欢迎的商品包括从欧洲进口的自有品牌葡萄酒和啤酒。开市客的柯克兰(Kirkland)自有品牌产品本周就受到中国消费者的热捧。
沃尔玛在山姆会员店(Sam 's Club)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目前,山姆会员店是沃尔玛在中国扩张的重点——沃尔玛的目标是到明年将山姆会员店的数量由目前的26家增加至40家。“很难在其他超市找到山姆会员店开发的自有品牌产品,这些产品是我们从海外市场采购的。”施崇棠说。
他补充说,山姆会员店平均只有约4000种商品库存,而其大型超市的库存为2.5万种。奥乐齐售卖的产品线也同样较少,而开市客销售的商品不到5000种,这种做法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由阿里巴巴(Alibaba)和京东(JD.com)等公司领头的电商的快速增长,降低了实体店的吸引力。“由于电商促使食品杂货店将更多业务转到线上,实体店现在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咨询公司奥纬咨询(Oliver Wyman)的陈维赞(Chan Wai-chan)表示。
沃尔玛放弃了自己在中国的在线平台,转而与中国第二大电商公司京东合作。这家美国集团已收购京东12%的股份。沃尔玛的目标是,在部分城市实现20分钟内送货上门。
“我们很大,像一头大象,”施崇棠说,“但我们决定做出改变。”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