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远程办公能否成为长期趋势?

徐思彦 FT中文网 2020-08-17



徐思彦:疫情结束后大部分企业还会回到从前状态中,但远程办公的火苗已经在人们的世界中燃烧过,让许多人对于这种工作形式有了沉浸式体验。



文丨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 徐思彦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不仅是对社会治理、医疗水平的一次挑战,也是对企业现有运营模式能否很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一次考验。在众多企业无法正常复工的情况下,不少公司选择线上返工,开启了一场远程办公的深度测试。“包一个山头、架一根网线,在山上写代码”是很多程序员的梦想。疫情过后,远程办公模式是否会继续保留下来,成为长期趋势?

远程办公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Gartner把这个正经历着巨变的市场定义为企业级社交软件及协作,包含了通信、会议、文件共享、工作流管理等细分领域。2018年该领域全球市场达到28亿美金,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48亿美金,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从全球市场来看,老牌玩家微软凭借自己的庞大用户体量和技术积累,快速推出Teams,期望在新战场巩固自己的不败地位;而如Zoom、Slack为首的新兴玩家用耳目一新的战略选择,以求赢得更大的机会和空间。

疫情之下,中国市场也快速加入到这场竞赛中,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加入这一新兴战场。微信依托社交平台优势推出企业微信,并延展出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一系列办公协同工具;阿里以构建纯工作环境为目标打造了产品钉钉。不少创业公司也进入这个赛道,以求在这个还未成熟的市场分一杯羹。由于应用层面需求不断提升,给云服务厂商扩容压力不断增加,进一步带动了IDC、服务器等底层资源需求上升。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远程办公市场已是硝烟四起。



远程办公为什么还没有在中国流行?

远程办公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从运营成本来看,远程办公大大节约了办公场地的花费,并且由于员工会省下一大笔在大城市的居住成本,这意味着公司可以以较低的薪资水平请到更优秀的人才;从员工角度来看,远程办公省去了通勤时间,让生活与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平衡。

在国外,远程办公发展较为成熟。美国的科技公司里,远程办公早已成为程序员的常态,Google、Facebook、Amazon等公司里,员工想要在家办公只需进行简单的申请,甚者有公司实现了零办公场地,著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估值达3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Automattic以及区块链公司ConsenSys等都实现了这种零线下场地的纯远程办公。数据显示,到2020年,大约50%的科技公司将会有约29%的员工实现远程办公。反观中国,根据数据推测,2019年远程办公人数大约只有530万人。为什么远程办公在美国能有高渗透率却在中国还迟迟未能爆发呢?


首先不可否认,在远程办公支撑的基础设施上中美还存在差距。从远程办公软件的渗透率来看,数据显示,2017 年,美国就已经有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而在中国,在疫情之前就将远程办公纳入日常规划的企业屈指可数。美国支撑远程办公的企业级技术基础设施较强,然而,事实上两国的技术成熟水平几乎一致,真正差距的地方在于管理者是否重视。在中国,高层管理者习惯于现有的办公方式,并没有进行远程办公布局的意识。

而这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劳动力议价能力所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可以说,美国的远程办公比例之高,背后其实是美国劳动力的议价能力强。而在中国目前来看,雇主的权力相对更大,中国劳动力的议价能力还处于较弱状态。

这种劳动关系深深影响了企业内核文化。以职业经理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思考的更多是如何对劳动力实行更有力的管理;而在美国科技公司,主流的观点是公司里的创造者们才是公司的核心,而非职业经理人。创造者通常认为固有的管理模式常常扼杀他们的创造力,而远程办公为代表形式的相对自由、更富想象力的工作模式更适用于数字经济时代。进一步说,美国科技公司的雇佣模式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雇佣制,老板与员工之间更类似于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以信任为前提,员工只用对交付与效果负责。而这种关系在中国还是很难见到的,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远程办公在中国难以流行开来。



远程办公能否成为长期趋势?

无疑,远程办公在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如果疫情走向尾声,远程办公是否能保持这一势头,真正融入进日常办公里呢?企业想要寻求是否应该持续进行远程办公的答案,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在现在这个阶段实行远程办公。我们将所有行业对于远程办公的需求迫切度分为三个层次:适合尽快进行远程办公改造的、离远程办公距离还很远的以及趋于中间交叉性质的行业。具体行业属于哪一类可以从以下维度来进行衡量:

数字化程度:指工作内容天然的数字化属性,工作内容是否可以在线上完成。

合作性质:指通常的工作模式是以独立完成工作为主、只需定期汇报工作进度即可,还是需要团队密切合作、强调实时快速反复沟通。

团队规模:指一个工作团队的人数规模及管理层复杂程度。

设备依赖:指对工作场所里相关设备器材的依赖程度。

交付需求:指与客户线下交互的频繁程度和重要性程度。

制图:腾讯研究院 郜若璇

对于应该尽快进行远程办公改革的行业来看(编号1),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工作内容线上可操作,数字化程度高;工作往往相对独立,只需定期汇报工作进度即可;团队规模大多较小,集中至2-12人,管理模式较为扁平化;对相关设备器材依赖较小,固定办公场所意义不大;很少需要或者不需要与顾客线下接触。相当一部分的以程序员、金融分析师、设计师、文字工作者等职位为主的公司是这个类别里的典型代表;在另外一些例如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中,近来移至线上的比例逐渐增大,利用新兴商业模式打开市场,这种企业也属于应该快速武装远程办公的类别。根据腾讯在复工后对各个行业使用远程办公实施效果的调查,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互联网、通信行业与国际贸易,线上办公与线下办公相比效率相似或提升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快速利用现有协同办公工具替代部分甚至大部分的线下工作是较为轻松的,从而节省的成本和提升的人才质量非常可观。

对于在现阶段难以进行远程办公改革的行业来看(编号3),一般具备以下特点:工作数字化程度不够,基本以线下为主;团队处于密切合作关系中,强调实时快速反复沟通;团队规模相对较大,管理关系较为复杂;对相关设备器材依赖较大,办公场所固定;需要与顾客线下密切接触。根据腾讯腾讯研究院近期对疫情期间全国居民消费和复工情况的调查 ,认为线上办公比线下效率大幅降低比例最多的,包括科研单位、能源环保行业、文化娱乐、教育培训、餐饮住宿等行业。科研单位、能源环保等行业工作大多需要专业设备,远程难开展;而文娱、教育、餐饮等行业属于现场体验式服务,远程还很难满足需求。对于这类企业来说,远程办公的意义不算很大,投入在远程办公上的成本很有可能收不回来。

除去这两部分外,很大一部分是趋于中间的企业(编号2),现在远程办公的意义在于辅助正常线下办公。从未来趋势来看,不是说远程可以替代线下,更有可能的是双轨并行。在远程办公工具软件逐渐普及后,很多工作事务的线上操作已经可以替代线下了。在同样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优秀人才会倾向于这种与国际接轨、让工作生活更能平衡的工作模式。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提前设计好与远程办公接轨的管理方式显得日益重要。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在思想上用积极的心态拥抱远程办公,在行动上却要更加谨慎,选择企业中最适合的岗位、部门进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从而为今后全面铺开双轨并行的工作方式打好基础。

可以说,数字化时代正在改写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企业经营模式。想要做到与远程办公的时代顺利接轨,以下三点是必经之路:

1

转变观念,积极采用远程办公工具

现在的协同办公技术相对成熟,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企业的线上办公需求,企业大可充分尝试这些新兴工具,为日常工作降本增效。同时,远程办公工具将成为企业走向数字化、移动化的入口,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基础。

2

发展更适合远程办公的企业管理思维

在远程办公的管理方式不同于线下办公,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传统的监管思维向让员工自我驱动的管理思维的转变。管理者需要相信员工在家中也能完成和在办公室一样,甚至更好的工作。为了支撑这种信任,相对应的绩效方式应以付出时间为主转向以结果导向为主。在此基础之上,管理层实行清晰可执行的目标管理、强调沟通效率的流程管理是帮助远程办公健康发展的必修课。

3

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找到适合的人

对于招聘远程人才,远程办公不只是简单换个地方工作,更要求人才拥有符合这种工作方式的综合能力。在筛选远程办公人才方面,重视候选人的自我管理和自驱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为了更好地评估候选人的远程工作技能,企业可以考虑进行一段时间的“远程试用”。

在当前形势下,远程办公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于团队来说,要想把握住远程办公的大势,现在就是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理念打磨内部协作能力的最佳契机。

疫情结束之后,大部分企业还是会回到从前的状态中,大家坐回办公室里继续之前的工作与生活。但是,远程办公的火苗已经在人们的世界中燃烧过,让许多人对于这种工作形式有了沉浸式的体验。在可见的未来,远程办公虽不会完全快速颠覆现有办公体系,但是这将成为一种未来的常规工作形态,至少会与现场办公并存,成为主要的工作模式之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责任编辑 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更多文章

1

2020,我们需要“新安全”

2

 投资的生存之道:用简单战胜复杂

3

 《诗词大会》为何难带来诗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