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封”与“新常态” : 群体免疫2.0

李军 FT中文网 2020-08-17



李军:在“群体免疫 2.0”的阶段,中国作为目前唯一一个通过极端手段从内部消灭新冠病例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外部输入型防疫的压力。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李军



这几天欧美新冠疫情发展方面最热门的两个词就是“重启/解封”(reopen)与“新常态”(new normal)。不论是欧洲各国还是美国各州,都开始考虑何时以何种方式对目前执行的“居家令”解封。

中国公众看到这些新闻,直观的感觉就是这些国家的政府疯了吗?明明每天还在不断大量死人,感染人数还在快速攀升,这些国家有什么底气要考虑解封呢?

从我了解到的讯息来看,欧美这些国家目前考虑解封,实际上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的一种尝试,我暂且称为“群体免疫 2.0”。这种“群体免疫 2.0”的方式从几个方面来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01

缓慢的防疫和治疗研究


首先是不够理想的防疫和治疗研究进展。从现在的临床治疗药物测试来看,目前测试的备选药品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看不出哪种药品有潜力成为特效药,包括之前被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韦。而疫苗的研制周期至少需要6个月。就算能够加速研制成功,还需要尽快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和批量完成全民普及接种才能真正形成免疫效果。

上周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中国新冠病毒传播数据发现,新冠病毒的传播系数R0有可能高达5.8,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够做到全民接种疫苗或群体获得抗体,在正常的社会活动下根本无法阻止新冠病毒绵延不断的传播。而在可见的未来一段时间里,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都无法获得。如果要等待疫苗和特效药在手之后解封,社会停顿将延续至少几个月——不管对于哪个国家这都意味着不能承受的社会维持成本。


02

困难的全民接种


就算是研制出了新冠病毒疫苗并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能力,是不是就可以快速全民普及接种来获得群体免疫呢?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对于麻疹疫苗这种已经被长期使用证明安全有效的疫苗,仍然有很多居民由于宗教、个人健康甚至说不出的个人原因抗拒接种,因此导致最近几年麻疹在美国卷土重来。哪怕疫苗在手,政府强制全民100%接种疫苗在欧美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希望疫苗带来群体免疫后再解封的难度是多方面的。


03

成熟的全面检测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检测试剂盒研制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政府控制新冠创造了基本条件。测试盒所需的检测时间越来越短,精度也越来越高。现在甚至出现了测试准确率超过90%且两分钟内出结果的测试盒。于此同时,各国在大规模测试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在4月4日那一周里,遍布德国的132个实验室平均每天完成了11.6万次测试。德国目前已经能够达到每天完成十万例测试的能力。阿联酋则是在机场就准备了大量血液测试的设备。鼓励旅客不管是有没有疑似症状都去测一下,十分钟出结果。

尽管不能短时间内消灭新冠病毒,但借助不断增强的测试能力,政府仍然可以全面准确监控病毒的传播速度。如果政府开始有限度解封,就可以利用海量测试能力及时监控,并在发现感染数快速上升时重新收紧政策,再把社会运行和感染速度降下来。可以说,广泛的测试能力是目前各国在控制新冠病毒时考虑解封的一个重要支撑。


04

趋于稳定的疫情


从目前各国疫情发展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已经趋于稳定。欧洲的很多国家虽然病患不少,但医疗资源并没有被击穿。所以政府认为疫情已经处于可控的状态。

通过早期控制成功压制住疫情爆发的奥地利、丹麦和捷克,早早启动了部分解封的动作。

丹麦是欧洲首批宣布关闭学校和边境,停止社会活动的国家。到目前为止,丹麦死于新冠病毒感染的只有不到300人。因此丹麦政府已经在本周开放了小学和日托。因新冠病毒死亡300多人的奥地利本周也解封了数千家商店。捷克则已经在上周解禁了五金店和自行车店。当然,所有人仍然需要戴口罩。


除了这些抗疫的“优等生”,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这些熬过了最艰苦时期的国家也开始逐步解封社会活动。

意大利曾经在3月27日达到了日死亡数的最高峰 :919人。在经过了两周的努力,日死亡人数已经降低至566人。本周意大利感染病例新增约为2%,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平稳的增长速率了。西班牙也是类似的情况,日死亡数从高峰期间的近1000一路滑落到周二的300左右。当地的医患压力已经大大减轻。


05

逐步解封的“新常态”


当然,这些国家解封的步骤会更加谨慎小心。意大利一方面从4月14日起有限地开放少量商店书店,干洗店和婴儿服装店等部分商业机构属于少数几家先前关闭的企业,另一方面继续严格约束公众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以降低解封带来的传染风险。另外,意大利政府还在积极进行广泛的抗体测试,希望只是由已经携带抗体具有抵抗力的人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而避免易感者无保护的暴露在公众环境中。

到目前为止,欧洲大部分国家在解封的道路上还是比较谨慎的。限制放松的步骤缓慢而零星。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到平时正常的水平。而这种逐步放松,摸着石头过河的解封,就是“新常态”(new normal)。我们可以预见,后续的解封步骤会根据感染数和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进行调整,从而带来一系列交错的收紧和放松。这种新常态有可能会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另外一方面,在疫情的巨大冲击下,哪怕是全面解封,社会活动也没有能力立即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不论是在西班牙还是意大利,名义上工人可以返回工厂上班,但由于需求不足,很多工人已经失业,或者被要求暂时待岗。而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处于对传染的担心从而放弃就业机会,希望再观望一段时间。两种因素叠加到一起,也导致整个社会犹如已经完全停顿的巨大滚轮,需要一点一点带动才会慢慢旋转起来。

不过美国的“解封”表态则令人费解。尽管美国每日新增死亡数量开始下降,但这个趋势并不稳定。更重要的是,美国目前还有60万感染者,占全球感染者近半数之多。尽管大部分州的医疗资源还有冗余,但纽约州的医疗资源仍然处于紧绷的状态,随时可能被击穿。连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主任Robert Redfield周三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我们现在正接近疫情高峰”(“We are nearing the peak right now”)。还没有迎接最大强度的冲击就考虑解封,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06

公众的压力


欧美等自由气息浓厚的国家,政府决策时是多目标多任务系统,各种目标需要平衡安排轻重缓急,很少会确定某个压倒性的单一指标作为阶段目标。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根据公众的态度和选民的支持率来决定最优策略。对于一些关键目标和任务,政府也很难痛下决心、不计成本的去完成。这同样反映在抗击疫情方面。本周在回答记者质疑疫情早期的1-2月份政府在做什么准备工作时,特朗普反击说,1月份零感染零死亡,你让我做什么?就是出于这样的逻辑。

而中国是一个讲政治的国家,对于影响国计民生的问题,往往会升高到政治高度不计成本的予以解决。此时任何其它任务都需要让位于这一政治目标。所以中国才能够在武汉仅仅有几百例确诊公布的情况下宣布封城,乃至把日新增感染消灭到个位数以后才开始逐步解封。

对于美国和英国这样的国家,如果需要让全社会完全停摆相当长的时间来防止每天死亡几十人上百人,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社会停摆的经济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随之会带来更大的次生灾害,所以仅仅是防止少数人传染或死亡而让所有人失去收入,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最有可能的操作方式就是感染率和死亡数量低于某一个水平后,政府就必须迁就于那些经济极端困难的大多数,而开始逐步解封。这些死亡的人就是社会解封正常运行的“代价”,毕竟社会停摆带来的经济停顿和次生灾害会导致更多的人死亡,尤其是在美国全社会已经债台高筑的今天(可参见我之前的文章--疫情下的美国困局)。而一旦解封后疫情再次开始蔓延攀升,造成解封“代价”过高,政府可以重新开始收紧措施。


可以预见,在新冠病毒高传染率,充足医疗资源支撑下的中低死亡率,疫苗和特效药暂时无法获得以及社会停摆需要付出的高成本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欧美各国将在疫情发展可控后逐步分阶段“解封”,而不是像中国政府处理疫情一样的“除恶务尽”。这样欧美各国在事实上就重走了“群体免疫”这条路,也就是我为什么将之称为“群体免疫 2.0”的原因。

在“群体免疫 2.0”的阶段,中国作为目前唯一一个通过极端手段从内部消灭新冠病例的国家,将面临着巨大的外部输入型防疫的压力。

我也预见,最终新冠病毒将会演变成为类似于重度流感一样的季节性传染病,成为人类相当长时间内挥之不去的“噩梦”。而随之而来的保持“社交距离”和逐步数字化的社会活动,将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新常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任编辑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更多文章

1

约翰逊,因染病逆转政治危机

2

 疫情后,全球将迎来大萧条还是大逆袭?(上)

3

 有多少中国留学生滞留海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