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次原油暴跌原因的启示

蔡浩、吕志刚 FT中文网 2020-08-17



随着全球原油消费国将会尽快扩充库存,再结合OPEC减产协议,原油“交割恐惧症”将得以缓解,“倒贴卖油”情况不会成为常态。



文丨蔡浩、吕志刚


2020年4月20日,全球原油市场进入了历史性时刻,美国WTI 5月原油期货合约大跌306%,结算价收报-37.63美元/桶。相信大多数金融从业者在夜盘或者早上看到消息时,一定会揉揉自己的眼睛,再定睛一看,“活久见”,确实是-37.63美元!这意味着原油期货合约的多头,为了把手里的合约(交割后就是原油现货)卖掉,反而需要付给买家每桶37.63美元。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历史性时刻的出现?例数历史上原油暴跌的历史性时刻,其背后的成因又有哪些异同?对后市油价产品的发展又有什么启示?且看下文分解。



疫情危机、需求骤降、库存见顶导致本次原油期货暴跌


在本次原油价格暴跌为负数的历史性时刻,我们看到最多的解释就是空头逼仓,简单来说,就是购买原油期货具有实际用途的商业净空头赚了以投资(投机)为目的持有原油期货净多头的非商业(主要是金融机构)机构的钱。但从历史上来看,非商业持仓情况在绝大多数时期都处于净多头的状态,而商业持仓则正相反,绝大多数处于净空头状态,互为对手方。而且目前双方的净持仓绝对值也不是最重的时候,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空头逼仓导致原油暴跌为负值的情况呢?


图1 WTI原油商业、非商业净持仓情况


空头逼仓的导火索,是全球原油库存的见顶。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但根据EIA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原油和石油产品(包括战略石油储备)已经接近20亿桶,逼近历史峰值(20.67亿桶)。而作为第二大原油消费的中国,目前INE原油库存也已经达到刷新历史纪录的2253.9万桶。由于WTI原油实物交割是在美国,据报道是在俄克拉何马州的库欣地区,该地区的仓储已经饱和,上文已经说明,原油交割的净多头是相对缺乏仓储能力的非商业机构,这就导致一旦进行实物交割,原油处于无法处置的状态,运输、仓储和潜在的环境成本要远高于原油当前的市场价格。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滑稽一面,在4月20日这个5月合约的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可能也是很多产品集中移仓的日子,多头倒贴钱也要平掉手中的5月合约。



而导致库存瓶颈的原因则是经济基本面。原油是周期性极强的大宗商品,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之际,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之后最大的危机之中,需求萎缩,收入下降,导致原油消费需求骤减。新冠确诊病例占据全球三分之一多的美国自不必说,传统能源进口大国中国也大幅削减了进口量,根据4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中国2020年1季度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分别同比增加5%和1.8%,较去年同期8.2%和17.8%的增速,放缓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市场预期原油库存去化的速度要比原油生产国减产的速度更慢,库存见顶情况难有好转,于是给“空头逼仓”创造了条件。



历史上前三次原油暴跌的背景原因


除了本次创造历史的暴跌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还有3次值得关注的原油暴跌时期,原油分别在1986年4月、2009年2月、2016年2月触底。那么这几轮原油暴跌背后的成因又是什么呢?


图2 美国WTI原油期货结算价(连续)


图3 全球GDP实际同比增长


第一次原油暴跌主要发生在1985年4季度到1986年一季度,油价从31美元/桶一路狂跌至10美元/桶附近,跌幅达69%,也是本次油价暴跌至负值之前的历史低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需求下降,是第一次油价暴跌的基本面因素,全球GDP实际同比增速由1984年的4.87%下降至1985年的3.90%和1986年的3.42%。而导火索则可能是由于沙特在1985年9月开始逆势增加产量,而同年12月OPEC成员国决定,将政策重心从价格转移到市场份额,从而加深了油价下跌的幅度。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广场协议”也发生在1985年9月。


第二次原油暴跌则发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石油从2008年7月的高点开始暴跌,从145美元/桶附近下跌至2009年2月的30美元/桶左右,跌幅接近80%。全球经济增速从2007年的5.67%的高点“跳崖式”回落,先是到2008年的3.04%,然后在2009年触底至-0.01%(IMF数据,联合国的数据是-1.28%),是导致油价下跌的基本面因素,而导火索自然就是全球金融危机。



第三次原油暴跌的时期相对特殊,分为两个阶段。先是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初,油价从107美元/桶下跌至45美元/桶附近,15年6月小幅反弹至60美元/桶后又延续大跌,于2016年初止跌于27美元/桶附近,跌幅将近75%。第一个阶段原油暴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页岩油革命渐入佳境,到2014年,美国已经从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变成了一个石油出口国,导致原油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OPEC为了确保市场份额,开始增加供给,并通过降价的方式打击生产成本在70美元/桶的页岩油。可以说,这个阶段主要是因为技术革命导致原油供给增加引发的供需失衡。而第二个阶段,则除了技术冲击的余波影响之外,还有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基本面影响,2016年经济增速是次贷危机后增长最低的一年(不包括刚过去的2019年)。


综上来看,历史上每次原油暴跌都是供需失衡引发的,进一步区分的话,则多数(3次)是由周期性或危机性需求衰减引发,少数(1次)是由技术革命导致的供给增加引发。而值得关注的是,每次油价大跌之前,原油库存均处于较高位置(与彼时的高点相比)。所以从经验来看,库存水平往往会成为原油暴跌的助推剂。


图4 美国原油和石油产品库存量变化



启示


在本次WTI 5月原油期货暴跌之后,市场最关注的就要数在伦敦ICE交易所交易的布伦特原油6月合约,该合约的最后交易日在4月30日。在短短的几天内,需求和库存都不太可能有较明显的变化,所以布油6月期货合约也不排除步WTI 5月合约后尘(跌入负值)的可能。不过,不同于WTI原油主要通过管道运输方式,布伦特原油主要通过北海设得兰群岛的索伦佛港装运,更适合海上运输,受库存限制的因素相对较小。


再往后看,WIT 6月及以后的合约会继续受到库存见顶的制约,而经常出现负值交易吗?从历史情况来看,每次油价大跌后,原油库存都会有所增加。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库存量原油和石油产品一度达到18.9亿桶,一举超过06年17.6亿/桶的峰值,16年更是达到了20.6亿桶,刷新了此前的记录。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原油库存量不断攀升,已经逼近20.6亿/桶的峰值。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中国也不断刷新原油库存的历史新高。随着原油断崖式下跌至负值,预计全球原油消费国都会尽快扩充库存,再结合OPEC将于5月开始生效的减产协议(970万桶/日),原油“交割恐惧症”将得以缓解,“倒贴卖油”的情况不会成为常态。


蔡浩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高级研究员;吕志刚系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交易员。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责任编辑 冯涛 Tao.feng@ftchinese.com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更多文章

1

病毒叠加贸易纠纷,威胁中国全球价值链中心地位

2

 从一季度GDP,看疫情下的经济和政策

3

 从规制科技反思“健康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