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前曝光!2049年,大西安都市区约2400平方公里,成为世界城市文化之都!

2017-07-27 长安范儿

7月11日,西安市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天时间召开大西安建设座谈会,进一步听取大西安规划建设的意见建议。


Ⅰ、国家住建部原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介绍了《大西安2049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大西安愿景目标:世界城市、文化之都


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党一百年(2021年),建好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作用。

第二步:到2035年,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第三步:建国一百年(2049年),世界城市、文化之都。


✡大西安的三个空间战略



战略一:大关中空间协调战略

加强区域统筹,形成“联系紧密、产业互补、环境共治”的大关中空间格局。


1、构筑枢纽城市,推进大关中基础设施一体化;

2、传承历史脉络,彰显文化底蕴;

3、建设重点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

4、健全环境协同治理,构建大关中生态格局。


战略二:大西安空间发展战略

强调统筹协调,形成“核心带动、功能清晰、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


1、形成“一区三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一区”:大西安都市区:以西咸大环线为基本轮廓,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是大西安的核心发展地带;


“三带”:九嵕生态文化带、秦岭生态文化带、渭河生态文化景观带;


“多中心”:在都市区外围形成阎富板块、兴平板块、杨凌板块等,以主导产业为引领,分别在各自核心区形成中心,构建大西安多中心空间结构。


2、形成“三廊三带一通道”的产业空间格局


“三廊”:

科创大走廊:建设以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沣西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打造“创新增长极”;


工业大走廊:以经开区为引领、“经开区+高陵组团+临潼组团+航空基地+富阎板块+泾河组团+兴平组团”等区域为依托的工业大走廊,打造“工业增长极”;


文化产业大走廊:以曲江新区为引领、“曲江新区+丰镐遗址+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走廊,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


“三带”:建设秦岭北麓、渭河和九嵕山生态文化旅游带,成为全国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引领区,打造西安追赶超越“绿色增长极”。


“一通道”:建设以“国际港务区+空港新城+浐灞生态区”等区域为依托的对外开放通道,打造“开放增长极”。


3、构建大西安综合交通体系


依托空港和陆港、构建“三港三网”开放门户——建设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拓展陆上物流网,空中物流网和空中客流网。


构建“四主两辅” 的铁路客运枢纽,持续推进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形成“米”字形国家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实现3小时到达周边城市群,4至6小时到达沿海三大经济区的高铁网。



4、构建“一轴一心五带”的大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一轴:长安龙脉主轴;

一心:主城核心;

五带:古人类遗存带、都城遗址带、渭河陵寝带、唐陵寝带、秦岭生态与宗教文化保护带。


5、结合山体、河流、大遗址带,构建大西安生态网络,构筑生态隔离和通风廊道体系,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彰显山水城市特色。


战略三:都市区优化发展战略

提升城市品质,形成“完善功能、宜居宜业、文化复兴”的都市区空间格局。


以西安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和西咸新区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区,是大西安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应发挥其高端要素聚集能力、创业创新引领能力、宜居宜业承载能力,增强其综合实力,从而加快推进大西安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纵一横多中心”的都市区空间结构


三纵:

西安城市发展轴——传承文脉、优化功能、提升品质

生态文化创新轴——生态修复、文化引领、科技创新

现代服务生态轴——功能修补、国际交流、文化融合


一横:丝路经济发展轴:东接东部新中心,串联中心城区大唐东、西市,向西连接西咸新中心的丝路经济发展主轴,以商贸金融、教育科创等职能为主;


“多中心” :都市区多中心。以西安老明城商贸中心、西咸新区新中心为引领,依托高新、经开、曲江、沣东、空港等新区,规划形成都市区多中心格局;

 

除了“三纵一横多中心”的都市区空间结构,还需保护文化资源,创建文化产业平台,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有序推进古城复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


✡大西安有9个发展机遇

1、“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

2、《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及《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总体规划》获批;

3、西咸新区由西安市代管;

4、 承担两大“国字号”创新试验使命;

5、获批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6、省市共建大西安;

7、高陵、户县撤县设区;

8、渭北工业区建设,城市进入跨渭河发展阶段;

9、体育中心、欧亚论坛等重大事件的影响。


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西咸新区原党工委书记王军介绍了西安作为中国城市元典的情况,看他如何重新定义西安:


✡西安是中国文化元典集大成的城市


西安作为周秦汉唐京畿之地,是中华民族的“元典”城市,元典城市是西安的定位,也是时代的命题,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西安肩负着特殊的时代使命和历史使命。


今天的“大西安”就是长安,长安是真正的文化圣地和精神高地,大西安的规划建设要体现长安历史文化符号的标志性区域和建筑形态,使西安成为人们对传统历史文化有所期待和向往的城市,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旅游城市。


西安的城市规划建设应有周秦汉唐风格,体现周秦汉唐文明之“元典”价值,彰显西安作为中国城市营造理念和建设范式源头的地位,依托大轴线、大格局、大战略,沿周秦汉唐的文化脉络,体现丝绸之路的开放精神,遵循历史文脉、山水格局以及现代规划理念的城市建设思想。


大西安的建设要面对“追赶超越”的要求,更要带动关中、引领全省,在丝路经济带上发挥好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目前大西安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未来的大西安将会越来越好。


✡为什么建议建设革命纪念广场?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西安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重要时期居于重要位置,建议在建党100周年之前,整合革命公园、西安体育场、七贤庄三处公共空间,建设以“国民革命”“统一战线”“解放西安”“革命理想主义”“改革开放”为主题的革命纪念广场。


革命纪念广场的建成,对疏解老城空间、疏通市内交通、增加城市绿地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提升西安明城墙内城市功能等均有重大作用。


Ⅲ、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找准西安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


✡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国中心,应该把西安定位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大西安建设,前提是要找准在一带一路中西安的战略定位。西安必须要以开放的、广阔的格局来定位一带一路中我们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一带一路是打造亚欧合作的命运共同体,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就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


✡通过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引领经济新常态。



大西安发展首先要突破城墙思维,系统化地构建自己的城市圈。我们应该站在秦岭之巅看陕西,向北看到延安、榆林,向南看到商洛、汉中、安康,看到整个秦巴山区,向东看到黄河金三角,向西看到陇中南,环视东南西北,构建大关中经济带。


✡以敢为人先的“陕西冷娃”精神,助推陕西“追赶超越”。


“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冷娃能打仗”,所谓“冷”,就不是“热”,就不是跟风、随大流、人云亦云,其核心就是一个“敢”字,敢做、敢担当、敢为天下先。在城市规划上,可以体现西安特有的九宫格特色;在文化保护上,将西安的皇城打造成抢救、保存、再现、弘扬历史文化的现场,打造成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城市构架上,以米字形交通骨架带动大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资料来源:西安发布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文章來源长安范儿编辑,歡迎分享,轉載請先獲取授權!


- END -


长安范儿

有态度的生活方式

最有范儿的生活服务型平台

入伙:范儿家QQ5群41564614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