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像故事集《故乡的风景● 安桥头卷》

图文—刘洵 生活与艺术 上篇 2022-12-25


                  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

            那地方叫平桥村……。”(《呐喊•社戏》—鲁迅)



                         


正文:

鲁迅的外婆家在孙端镇安桥头村,村里有两座有铭文的古石桥,是没有石护拦的平桥。鲁迅在作品《社戏》里,如是描述:“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鲁迅把安桥头村改为平桥村,我思忖是与村子里这两座平桥有关系吧。


偶然看过一幅老旧的版画,鲁迅外婆家周围不像现在这样绿树成荫,光秃秃的沿河几家住户,我们现代人,受不了那样寂寥的真实,但那却有一种珍贵的古朴情调。  

【昨日庭院】  鲁迅母家旧宅,2017


【沉降与弥散】绍兴安桥头村,2016


外婆家河沿的一座石桥,叫做通宁桥。为现代人方便,石梯抹上了水泥通道。但另一座相距半里地的石桥,游人罕至而未被现代化“装修”……这座桥叫做“古广济桥”,因桥头有一个石房子,又名“石屋桥”,这个百年前的石头屋子,现在还在。这种以三块石板铺就而成的平桥,远远看去,平桥上的路人呈现完整的身影,它们是存于我们血脉中的“故乡风景”:“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呐喊·社戏》。早晨来到绍兴孙端镇安桥头村,鲁迅外婆家的老屋和门前的石桥都还在。


当年的老屋成了纪念馆,门前的小河,水很脏。阴天,整个上午没有看见其他游客,所以安静。

也是只看见老人在河沿埠头边洗东西,以传统的方式刮胡子洗脸……我对这位戴毛线帽子的老头儿很感兴趣,即便是在被摄影镜头打扰时稍显惊诧,嘴角处也像是有一丝笑意。到了真对你笑的时候,仿佛间又有一丝谐谑的、苦涩的嘲笑和自嘲……当然,这些都是人生经历在脸上留下的蚀痕,可能与当时的心境无关。但话说回来,这样的形象是太符合我对鲁迅小说里人物形象的联想,至少,他眼睛周围的表情告诉我他从小就生活在这河沿边。


【乡俗】   绍兴安桥头村,2016


【乡友】  绍兴安桥头村,2016


【生活如常】–1  绍兴安桥头村,2016


生活如常】–2  绍兴安桥头村,2016


他打理从这河里弄上来的鱼的样子是如此专注,就像是在对爱人倾谈。河水带着无边的黑暗在他周围弥散开来……一波一波的腐臭。他回过头来,眼睛像是闭着……细看之下又觉察到一丝不屑的神情……我竟想起那句“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的箴言来。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让我如此愿意用镜头与之交谈,令人愉快又有点神秘的老头儿。 第二次来到安桥头村,大老远,他用手指着我“呵!呵!”……他帮我们从水里捞起一顶草帽,是一顶好不容易从当地人手上买到的旧草帽,一阵风把它吹落到河里。

石屋桥离外婆家约一公里路,因为企业、厂房切断了道路,又没有标志,如果不是他带路,我们怕是找不到石屋桥的。

                                

                                     —刘洵,2017年5月


【母家的河】  绍兴安桥头村,2017


【重逢】绍兴安桥头村,20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