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息时代脑科学的未来:第103期沙龙回顾

华附人脉网络 华附人脉网络 2023-03-30

肖朝云副校长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眼中的陈卓铭师兄

他是有着多重标签的“斜杠”华附人,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是亚太听力言语专业委员会理事,是全国言语语言学组组长,也是华南师大认知心理学博士。他就是1984届校友陈卓铭。2019年10月18日,我们在图书馆,听他揭开脑神经与科学的奥秘,探讨接轨未来的必备能力。





上课伊始,陈卓铭用自己与华附的几个小故事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个人背景与经历介绍后,陈卓铭从纵向的角度介绍了近代医学界技术三大变化。通过他的讲解,事件相关电位、正电子扫描、功能式共振等专业医学术语,于同学们而言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易于理解的实例。

陈卓铭提到,基于这三个技术,才有了遍地开花的炫酷科幻片。这些技术不仅是科幻片的根基,还扮演着医学界里程碑的角色。在它们出现之后,人类才第一次“看”到了大脑的认知活动,真正开始“理解”脑袋。

“进行超级运算的计算机要几个房间才能装下,而设计出这套计算机的人脑却是小巧的。”陈卓铭对比道。他将脑神经比作一部计算机,将胞体的核心点细胞核比作CPU,负责提供能量的线粒体比作电池,介绍了脑神经的活动过程,并介绍了在临床上癫痫等病变的表现,让有意向学习脑神经科学的同学们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性认知。

而在“电脑是否可以代替人脑”这一时代性问题上,师兄首先详细地介绍了信息从获得到变成意识的全过程,从鼓膜、到听小骨、再到淋巴结……将人脑的效率与电脑的直线效率做客观对比。最后,他没有给出答案,而是选择留白,给同学们自我思考的机会。

陈卓铭师兄介绍脑神经的活动过程


信息时代,如何更好地接轨未来,是师兄演讲的另一个要点。2013年,华附学生电视台进行了全球转播,轰动一时。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远程医疗甚至远程控制都已是家常便饭。师兄在分享中说道,从医的这些年,他深切感受到了21世纪的飞速变化。但在他眼中,无论如何,一切创新与变化,都离不开基础学科,也离不开综合决策。

“脑子是内部,而心理学是外部表现。语言的心理过程是心理学,语言的外部表征就是语言学。“正是这样的认知,促使了他在从事神经医学10年后,选择再次进入校园攻读心理学。

未来,不是某个学科主导的世界,而是交叉学科大放异彩的王朝,是综合决策的鼎沸时代。产品研发与产品广告宣传实验的结论是,味觉固然重要,但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其实往往是被看轻的宣传所带来的视觉感受。

对于高中生感兴趣的“记忆”问题,陈师兄也进行了专业的讲解。常识记忆,预见性记忆……同学们眼中的寻常,在陈师兄口中,都有了科学详尽的运作路径。

同学们在台下认真听讲


我们常常看见穿着白大褂的他们雷厉风行,却也好奇,英雄的生活底色是什么模样。陈师兄的生活几乎没有休息日可言——奔赴门诊,穿梭于手术室间,跨越于不同城市参与学术会议……作为后辈的我们,感慨成功不易,同时也感动陈卓铭医生妙手回春,照亮了许多人的未来。

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获得了难得的反思机会。我们一再审视缄默的命运,企眺未来的道路。如何更好地接轨未来?相信听完陈师兄分享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同学们在台下认真做笔记

同学们积极向陈卓铭师兄请教

学生代表向陈卓铭师兄赠送纪念品




END







         -

《信息时代脑科学的未来:第103期沙龙回顾》

排版|陆炫颖

文案|王书琳  陆炫颖

图片|陈建成老师

有事直接留言

没事浸润心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