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附志 专访 | 18 唐致远:向内生长的力量

华附人脉网络 华附人脉网络 2023-03-30


 唐致远 

华附2018届校友



    提起 “ 唐致远 ” 这个名字,人们的思绪总会飘回2018年,那个她和双胞胎姐姐唐宁静一起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夏天。奥校、华附、清华……尽管拥有这些令人艳羡的名校标签,唐致远却笑着坦言,她有时不想公开承认自己的这些title。她觉得,目前她的能力并不足以支撑起外界对这些标签背后的期待。

     

高考后与同学们的合照(唐致远为右二)


     “ 但是现在我又觉得,其实大家的期待是大家的事情。” 她话锋一转,“ 我现在更加坦然的去相信,(我的这一路)确实有运气的成分,但那也有我自己努力的成分,我没有必要去否认任何一项。” 屏幕那头的她双眼仿佛闪着坚定的光,那是一种向内汲取和生长的力量



01

“ 我一直非常深刻地认识到我的幸运 ” 


回忆起自己一路的顶级名校之旅,唐致远提到最多的,还是 “ 幸运 ”二字。在她看来,如果没有来到华附,她的人生道路也许会很不一样。


“ 我觉得华附的老师和同学真的带给了我很多。” 唐致远记得初中那些需要做ppt分享的语文课,那其实与大学的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异曲同工。在她的记忆里,华附的老师们一直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个体来交流。“ 每次想到这些,我都会觉得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她也怀念那段纯粹的时光。她记得,初中考上奥校之后和数学组的同学们一起自学高中数竞的周末;她记得,高三大考后和好友一起在小阳台谈天说地的夜晚。


2016年于清远学农


“ 初三和高三那两年我有了很多的改变。这当然是有来自于外部‘要中考了要高考了’的压力;但也正因为在这样的压力下会对自己和世界,有一些很不一样的认识。”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对唐致远影响非常深刻的一本书。她在这本书里学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不要judge任何人。“ 可能有时候你无法理解一些人的选择、他们做这件事情的目的;但当你真的处在那个环境里的时候,你才能去理解他们。” 设身处地的共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唐致远说,她一直非常深刻地认识到她的幸运。我会一直把自己的这种privilege,我从小到大拥有的这种东西记在心里。它并不是我能心安理得去享受的东西,我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日后有机会去帮助更多的人。


02

“ 一种原始的学习动力 


谈及当初学习数学竞赛的原因,唐致远笑着承认是出于非常现实的原因——升学。不过,她一直都保持着一种清醒的态度:“ 你得知道自己其实还没学懂。


她回忆,自己在学习竞赛的时候,也会因认知水平的不匹配而导致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不够。“ 当时学的时候,其实就是老师讲,你听;但你只是对这个知识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做题的话,只能是例题怎么做,你就照猫画虎。” 在她看来,只有到了那个学段的课堂上,老师有条理有计划性地把知识梳理一遍,她才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学通了的感觉。因而对于 “ 超前学习 ” 这把双刃剑,她认为,“ 既然觉得你把这个板块弄得差不多了,你就往深走,而不是往广走。应该扎下心来再去研究这个知识。


唐致远于演出后台


唐致远在清华大学除了学习自动化,还选择了新闻学作为她的第二学位。她从小就爱看报纸,对非虚构和纪实类的文学也特别感兴趣。高三的时候她接触到了《南方周末特稿手册》。“ 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中国还有过这样的记者,有过很多非常不错的新闻作品,你会从中感觉到那种力量。” 而谈及新闻学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她认为,新闻学让她拥有了多方视角去看待事物。“ 当你学了某一项新的理论或者新的领域的知识之后,你就像多了一双眼睛,多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她觉得这是一种 “ 原始的学习动力 ”,“可能并不一定要用来干什么,但是给了我这多一双眼睛,我就已经感到非常非常好了。


当社会热点出现时,人们或难以静下心来思考,或汲汲于追逐新奇观点。唐致远很是认同一边教书一边向大众普法的罗翔老师。年轻时的罗翔也曾为能用法学知识推断出和公众不一样的观点而沾沾自喜;但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对技术主义开始抱有一定的警惕,渐渐致力于用专业知识解释大众观点。“ 他并不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是更多地希望能把自己得到的这些东西分享给更多人,影响到更多人。” 她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追求,而她的心中也藏着这样一份理想。“ 可以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去影响更多的人,而不只是闭门造车。


03

“ 认识你自己 


在强手如云的环境里,自然是一路荆棘一路歌。唐致远坦言,自己在高三之前数学成绩在班里并不拔尖。“但是那个时候我总是冥冥之中有一种感觉,我能把数学学好。这种感觉不是受其他人的影响,纯粹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认识,我觉得我还是能学好它的。然后我就真的在高三那年把数学学好了。”


她的高中同桌曾给她带来很大的影响。她想起高二暑假一起刷题的日子。“ 他不是那种非常努力,会熬夜学习的类型。但他做题的时候真的非常专注。” 她觉得,细心观察这些优秀的人,他们身上总是有很多能让她学到的地方。所以与其说是压力,唐致远更多时候是将他们看成值得她学习的榜样。


在她看来,身处一个高手林立的环境里,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去看别人在做什么,而应该去好好地审视自己,你觉得你想做到什么?大学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A同学的绩点特别高;B同学很早进入实验室并有了优秀的科研成果;C同学在学生会或者团委做着出色的学生工作。“ 他们都很优秀。但如果说你都要跟他们学习,既学习A的学习成绩好,又学习B的科研成果厉害,还学习C的社工工作,那你还要不要睡觉?”


唐致远(前排左二)于合唱舞台


这个时候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她在学习生活中愈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虽然现在我也没想明白这个问题,但是我开始意识到了要多问问自己。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你就会非常容易焦虑。因为你看到所有人都好优秀,但是你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成,但其实你不需要什么都做成,你只需要做成你最想做成的那一件事就可以了。


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唐致远看来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话题。高三时候的她也并不知道刷题是为了什么,只是觉得应该为了高考而好好努力。但到了大学这样一个人生阶段之后,她觉得,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


“ 你在被动地努力,只是因为看到别人努力了,或者你觉得自己应该努力,但是你却想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努力,这种时候会非常容易焦虑。” 就像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 “ 内卷 ” 问题。


“ 如果你想明白了,比如有些同学他们未来想走科研的道路,所以会很积极地进实验室,他们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 她认为,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此拼尽全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对 “ 卷 ” 有全新的认识。“这并不是因为旁边的人在做这件事情(所以他们也去做),而是因为他们想清楚自己是真的想去做这件事情。这就不是 ‘ 卷 ' 了。


唐致远也认可那些了解信息的技能。和许多人一样,她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 “ 多去了解一点”的重要性。“ 我觉得信息的不对等有的时候也是引发卷的一个来源,因为你都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路可走。”


她认为,做决定的时候不应该只凭自己的想象,而应建立在体验之上。如果想确定自己对读博的想法,那就先进实验室,观察前辈们的生活;如果想就业,那就去实习,到公司里广泛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态。“ 有这些信息来辅助你的话,你会更容易想通自己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所以我觉得有机会的时候多去体验非常重要。


她想起高中时那些回校分享职业经历的校友们。“当时听到的时候没什么,都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是默默的记下来有一个印象,做决策的时候感觉其实很能派上用场。之前了解到的信息统统都可以作为我的一个依据。”


谈及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唐致远说,


“ 还是苏格拉底的那句话吧,认识你自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访 | 王书琳、袁钊涵

撰稿、排版 | 袁钊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