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7岁 ,26次怀孕、流产、刮宫:求求你们,别让她上热搜了!

43楼编辑部 肖子 爸妈研究所 2023-02-12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更多育儿信息


作者:43楼编辑部 肖子 

来源: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近日,一则#37岁女子流产停胎26次后得女#的热搜引起了3.9亿网友关注。
37岁的小雅,在经历了26次的流产、胎停和反复清宫后,终于在今年11月份喜获一女。

新闻的初衷是好的,可底下的网友却不买账,认为不值得歌颂。如果她在20岁的法定年龄结婚,那么17年间,平均每年流产1.5次。“恐怖故事以这么温馨的语气讲出来更恐怖了。”“26次是认真的吗?流产之后至少半年到1年才能再次怀孕吧,那么频繁,身心都经不起折腾了。”
小雅的每一次怀孕,无异于一场场豪赌。
赌赢了,传宗接代,皆大欢喜;赌输了,以命换命,盘盘皆输。
母爱是伟大的,但伟大并不代表就要母亲以命换命。所以有人直戳要害:“只是生育工具吧?”毕竟,现实中被“传宗接代”绑架的女性太多了……

01

“为了生孩子,她们都经历了什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生育并非一个瞬间,而是一场可能跨越十几年的马拉松。
为了生娃,不少人拼尽了全力。
钟丽缇与张伦硕结婚六年,一直冒着高龄和身材走形的风险备孕,只为了能给张家“续后”。
6年了,她肚子迟迟没有动静,这也成了婆婆心中的痛,怀孕已成为婆媳俩的敏感话题。
在综艺中,钟丽缇的婆婆就曾在镜头直言:
“不可能不想要孙子,如果没有,心里会非常不痛快,同时会感到非常遗憾。” 

作为一个山东老人,想要一个孙子无可厚非。
所以45岁的她,一直没有放弃备孕4胎。

没有男孩就无法让婆婆开心,没有办法让张伦硕当爸爸,就没有办法替张家传宗接代。各种压力下,钟丽缇生儿子的执念越来越深了,所有能生儿子的办法,她都会一一尝试。
首先调体质。生男孩得是“碱性体质”(谣言),所以她早早就开始喝苏打水、不吃肉。其次到处好“孕”。跟每个嘉宾握手都会问:“会生儿子吗?”然后是吃偏方。公婆专门为她从老家带来了活蝎子与活知了,旁人看着倒胃口,但是钟丽缇还是硬着头皮吃了下去。该吃的也吃了,该锻炼的也锻炼了,孩子始终不来,最后夫妇俩只能去普陀寺求子,可惜高龄备孕本就是强求。 老天爷赐予了钟丽缇美貌和财富,但是掐掉了“生儿子”的命,正所谓,世上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十全十美的。


老生常谈,生个孩子真的是鬼门关走一遭。


纪录片《人间世2》里25岁吴莹本就有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婚后两次怀孕,被医生劝说终止妊娠,可她不甘心:“我认为人生要圆满,就要有个孩子。”



第三次,她下跪哭求医生让她生下来,并因“害怕医生让她流产”为由,拒绝住院观察。孩子出生后,吴莹心肺功能衰竭,在ICU坚持10天后,撒手人寰。



孩子是有了,可人生圆满了吗?她不仅断送了自己的人生,还给孩子、父母的人生,撕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伤口。


哀其不幸,怒其愚蠢。


比身体更痛的是,心理上的痛。 


犹记得41岁的赵小侨的引产经历:舌下含药、下体塞药以促进宫缩,还伴随着高烧、剧痛、发抖畏寒、大出血。



眼睁睁看着千辛万苦孕育的小生命离开自己,赵小侨用“天旋地转、快晕倒”形容震惊与绝望。



丈夫也绷不住崩溃大哭:“我们不要再生了,太痛苦了!”


好在,经历了3次试管后,赵小侨终于在22年生下了女儿典典。


试管婴儿是一道道关卡:打促排针促排卵,一次性取出十几二十颗卵细胞,在试管内完成体外受精,受精成功,胚胎植入子宫,等待着床…… 


这一关关,都是开盲盒,能否闯过都是未知数。 


取卵的过程,光看文字都会毛骨悚然:取卵针像毛线针一样长,看动图,隔屏都觉得疼。



身体的疼痛可以克服,但并发症是无从抵抗的。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大多数试管妈妈都逃不过。轻者会恶心、呕吐、腹胀,严重者则会出现胸水、腹水、血栓。


来源:公众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从孕到生,是女人一生中,与死亡最近的时刻。


每个女人,从备孕的那一刻起,都在与命运交锋,与自我交战。


02

生不出孩子,子宫成了原罪
借用生殖辅助技术,能苦尽甘来的都是幸运儿。
可有些女人,却没有这份“好运气”,最终只能沦为“弃子”。
在上海有一个 “求子公寓”,跟大名鼎鼎的集爱医院仅相隔一条马路,住在里面的,是来自天南海北“求子”的女性。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中,35岁的文霞的经历令人痛心。
这是她第二次来到“求子公寓”,准备接受二次取卵,因为她一直觉得:“生不出孩子,感觉好像是欠他(丈夫)的。”

为了省 2000块麻药费,文霞选择“生取”卵子。要知道,取卵针只需要一个轻微的拉扯,便是一阵深入骨髓的剧痛。

术后的文霞虽然全身虚脱,但却没有喊痛,反而还嫌痛得不够。
“其实他抽了一下,我期待他赶紧抽第二下”。
只因为每痛一次,就意味着多取了一枚卵子,成功受孕又多了一次机会。

因为“生不出”,文霞成了这段婚姻中的“卑微者”。 
两人并排走路,丈夫一声令下,她也只能拼命小跑追上他。

两人都在工厂打工,但是回家后,文霞得鞍前马后。吃饭时丈夫一声不吭,她主动试探和讨好:“我感觉好好吃啊”。

因为一直怀不上,文霞越来越卑微,生活得小心翼翼……
有时候她会问丈夫想要男孩女孩,他回答“都可以,最好来俩”就是这一句话,成为了文霞心中的千斤巨担,让她低到尘埃。

所以,当被问到这次试管如果没有成功,未来怎么打算时,文霞卑怯地说:“实在不行,让他自己再找一个,为他生孩子。”

刚说完,她的眼泪就漱漱落下,可身边的丈夫却依旧面无表情……那个妻子愿意把丈夫拱手让人呢?可冷漠的丈夫始终认为:孩子才是婚姻的桥梁,没有孩子,他的生活没有干劲。
取卵后不久,移植的日子到了,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文霞的孕囊没有长起来,随后,她被老公和婆婆赶了出来,成了“弃子 ”。

心灰意冷的文霞坚决要“离婚”,可文霞的丈夫却一口咬定:
“离婚可以,你得赔偿我60万。”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只因为“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就是下不了蛋的鸡。” 
好在,文霞也终于觉悟:“我觉得这一切都不值得,我所有的付出,在他眼里都理所当然。”

文霞的经历,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
我们要的是“诞生”,还是“蛋生”?
我们嫁娶的是爱情,还是生殖工具?

03

性别对调,皆大欢喜


发现了吗?


如果一对夫妻,婚后迟迟没有孩子,这时候七大姑八大姨第一时间怀疑对象肯定是“他家媳妇”,却很少人想到是“男人不行。”
更加令人唏嘘的是,
男的生不出孩子,女的往往不离不弃;
如果女的怀不上,被离婚是理所当然。
在《奇妙的蛋生》中,小五因为无精症迟迟没有子嗣,最后医生只能建议用“供精”的方式来生一个孩子。

从基因上来说,这个孩子,和小五没有任何关系,传统观念来说这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不过,小五的父母都很支持,小五本人也从一开始的纠结变成坦然接受:“最起码是她生的呀。”
最终接受生殖辅助的这对家庭,没有挣扎、没有闹翻,皆大欢喜。

可性别一对调,这个问题就尖锐起来。
先天卵巢发育不全的欣欣,如果想生孩子,就必须借用别人的卵子

当被问“如果孩子跟欣欣没有血缘关系,你们家能接受吗?”公婆爽快回答:“能接受,反正只要和他(欣欣丈夫)有血缘就行了。

可是,我国可受捐的卵源非常稀少。
快的一年,慢的3-5年。
可欣欣等不起,因为她的婚姻已经因为“怀不上”而摇摇欲坠,公婆急着抱孙子,下了最后通牒:“不行,就赶紧离婚”。

老公也开始动摇:“现实不允许我这样,即使没有双方父母,我有舅舅、有村里人,我们没办法找一个世外桃源躲起来,我们会接受各种视线与考量。”

不肖子孙,无后为大。家族面子,丢不起。
婆家的催生,让欣欣瞬间崩溃,而一旁的老公选择了冷眼旁观。

婆婆甚至要求欣欣的爸爸,支付手术的费用,言下之意:女的生不出,就得为此“错误”买单。

为什么同样生不出孩子,男性和女性的待遇却天差地别?医生也说,这样的不平等,太常见了!
妇产科之所以叫妇产科,
因为在传统认知的明面上,孕产是女人的责任,而男性的义务却是一个盲区。
在生育面前,男女毫无平等可言。

04

生孩子只是选择,而非结局。


生育是一面镜子,映出人性百态。


有的看到的是执念,有的看到的是无知。


生育的主体,是夫妻二人,本应共同面对、相互扶持。


男人应做的,是坚定地站在妻子的一边,体谅她的不易,慰藉她的内心。


30年前就是TVB力捧花旦的陈松伶,因为早年的卵巢瘤导致无法生育,至今一直不受婆婆待见。



但陈松伶的丈夫张铎,却堪称“护妻教科书”。回首过往,每每被问起丁克,他总是挺身而出,将焦点拉到自己身上:“主要是我对教育孩子……始终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


说自己不但“丁”,还是“铁丁”,他肯定妻子,换位思考,逻辑严丝合缝:“她是一个适合教育孩子的人,但不代表她就应该要有一个孩子去教育。”(金句,此处应有掌声!)


难得的,是他制定了未来40年的生活计划,从青丝到白头,让妻子没有后顾之忧。



无疑,在大多数人的观念和生活中,孩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比“生育”本身更重要的,是夫妻之间的爱和扶持。


无法生育不是原罪,选择丁克也不羞耻。


至于“嫁人吃饭、养儿防老”?


这位86岁的老爷爷早已洞察一切、说出真谛:


“你各方面你都得(管),你有小孩你啥不得管啊!吃喝拉撒睡,第二步念书上学你管不管?


完了你还不一定能指上,没有用。


来源:抖音@四川观察


孙女:“我也没有老公,我老了我上哪去啊?”

爷爷:“老公那玩意有的是。”


孙女:“那我没有孩子,我老了谁养我呀?”

爷爷:“谁养你?国家养你,有钱就行!”


忍俊不禁的同时,感叹言之有理。


孩子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人生一定要完整吗?就算有了孩子人生就完整了吗?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相比能不能生,我们更希望,


所有女同胞,能自由选择生与不生。


-END-


热文推荐

· 男孩看电视不睡觉,被父母罚看通宵:以毒攻毒,包治不服?

· 郑州4个月女婴被120拒诊后死亡:她本来可以活着……


作者:43楼编辑部 肖子,妈妈网原创作者。关注妈妈网育儿(ID:mmwyuer),500万妈妈都在看的母婴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转载请联系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配图来源:纪录片《奇妙的蛋生》、综艺《婆婆和妈妈》、其他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期编辑:栗子


点击【在看】,跟所长保持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