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修修人——EMBA首届班的故事|40年 · 管院记忆




自修修人——EMBA首届班的故事



01



一块石头的故事


(文:EMBA 2003春季班 周智敏)


从同学群里看到带班老师王薇发布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40周年院庆公告”,想到母院快要迎来40周年大庆。作为管理学院首届EMBA的学员,脑海里不由地闪现出一幕幕求学时的难忘场景。而最令我们津津乐道的除了课堂内外的精彩片段,就是一块石头的故事


2002年,作为全国第一批取得EMBA培养资质的院校,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第一批EMBA学生。

 

2003年春天,经过严格的筛选,我们EMBA首届班的32名同学收到了珍贵的录取通知书。三月初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并上了第一次课程,整整四天。大家对这四天的课程反响热烈,深感受益匪浅。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成为这个班级的一员。有这么多志同道合、有着相似经历和共同追求的人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畅所欲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四月份,来势汹汹的“非典”席卷全国,学院被迫停课三个月——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推迟三个月毕业。

    

斗转星移,经过了两年多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生涯,同学们都按规定进入了论文答辩阶段,离开母校的日子渐渐靠近了。

 

那是一个记忆犹新的夜晚,从全国各地(包括宝岛台湾)汇集到母校的同学们,在完成了论文答辩之后,聚集在西湖边举行告别晚宴。席间有位同学提出了应该为母校留下点什么纪念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众说纷纭,献计献策。但总觉得美中不足。此时,大家不约而同的把眼光投向素有智多星之称、而又始终没有表态的姚博明同学。只听姚同学胸有成竹的说道:我建议给学校赠送一块厚重的石头,正面用一句话来概括两年来学习生活的感悟,背面刻上全班同学的名字。石头就摆放在管理学院新办公楼的门旁。话音未落,掌声响起,交口称赞,一致通过。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由我和姚博明、黄坚专程去开化钱江源头寻找到了这块6吨多重的石头,并把它运回了杭州;由姚博明同学负责把诸事落实到位。最终,石头正面“自修修人”四字,背面则刻上了我们全班同学的名字



为什么是“自修修人”?


来读EMBA的人都想成为佼佼者或争做企业强者。企业强者就应具备培养人、教育人、用好人的本领。


因此这个强者就必须先要能做到自我学习,自我磨难,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然后才有能力和资格去带领和帮助弟兄姐妹或部下去学习、修炼和提高。



所以,EMBA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自修的过程,再把每月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带到企业中去实践,去培养团队,就是修人的过程。一个企业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02



EMBA首届班教室


(文:EMBA 2003春季班  谢炳超)


山高水长,情谊悠悠。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求是园的烙印都在每个人的心里。每次重回母校时,也总会回忆起当时我们上课时的场景。当时我们的上课条件没有现在的好,教室也比较简单,现在学弟学妹们的上课教室就是专业的商学院教室,专业、舒适、明亮。

 

浙大EMBA“管理学院新大楼主题捐赠计划”启动时,浙大管院校友会理事会上,时任院长吴晓波教授提出:“管理学院教学楼正在筹建之中,希望校友们给予支持”。如何为管理学院教学楼建设捐资,成了浙大EMBA首届班同学们在微信群聊天的主题,大家的心声与愿望,引起王薇老师的关注,在王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几翻讨论与互动,大家商定认捐100万,建设一个“EMBA首届班教室”,既是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感谢,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在专业的教室上课,同时见证着师生们为理想而努力而奋斗的岁月。大家一致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然后,同学们本着力所能及、自愿的原则,你出2万,我捐5万,他认10万……直接汇入班级账户,通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努力,凑足了100万。 

 

这次捐资建教室活动,不仅仅表达EMBA首届班同学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更主要是想给EMBA的校友们带个好头,希望大家聚沙成塔,为母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关阅读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40周年院庆公告(第一号)

浙大管院40周年院庆“云端祝福”上线!快来“放飞”你的思念~

蒋绍忠:浙里求学时光——忆吴沧浦、董泽清老师|40年 · 管院记忆

夏一梅:回首来路,我们的浙里时光|40年 · 管院记忆

宋冰晨:我的20年“浙里”记忆|40年 · 管院记忆

属于我和浙大的“倾城时光”|40年 · 管院记忆





信息来源:浙大EMBA中心

今日编辑:应蓉珊


欢迎关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