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最笨的方法,为你的影响力加上“超级杠杆”

刘润 刘润 2019-07-09

蓝字关注,回复“1”领取今日锦囊 参与签名书抽奖


我的故事 丨 作者 / 刘润   整理 / 哲涛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361篇原创文章


新一季《最强大脑》又热播了,主持人还是蒋昌建老师。

高中时期的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蒋昌建的一枚小迷弟。

他是我学习辩论的“导师”之一,在我学会掌握“演讲”这项核武器的路上有着重要作用。

如果让我选能为影响力加上超级杠杆的技能,我会把演讲放在很高的顺位。

你可以看到,越成功的领袖,演讲能力几乎一定越强;或者说,演讲能力越强,越有可能成为成功的领袖。

因为想要成为领袖,你必须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而影响力,取决于你的演讲表达能力。





 1 

演讲就是影响力


也许你会疑问,演讲能力跟影响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对事情的看法,你对商业逻辑的理解,你的公司准备怎么干,都得通过某些方法传递给别人。

这种能力就是“演讲”。

既然演讲这么重要,怎么去提高演讲能力呢?

你可能觉得,演讲嘛,重要的是具备结构化思考能力,用语言描绘画面感的能力,还要拥有舞台感,掌握手势、眼神、互动技巧……

演讲的技巧当然非常重要,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勇于逼自己登台去“讲”。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 

“讲”


蒋昌建是我心目中的辩论超级大神,他曾代表复旦大学,参加新加坡组织的狮城舌战辩论。



他用诗人顾城的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作为结辩词,一锤定音。

这场经典的辩论轰动了全中国,时至今日,依然被爱好者们津津乐道,被誉为最高水准的辩论赛之一。

而蒋昌建,无疑是全场表现最优秀的,是当年的最佳辩手。

他的表现,让无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叹为观止,心生向往。

几乎所有的高中、大学,在那段时间都在组织辩论会。



我高中时候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也被邀请加入学校辩论会,作为四辩站在场上。

这是我参加的第一场辩论赛,不负众望,我们队赢了。

但我如坐针毡,无地自容,整场下来,我居然一句话都讲不出来……

只有在整个团队站起来向对方表示感谢的时候,我说了整场辩论的第一句话——

谢谢。


辩论这件事情需要急速的智慧,不仅需要你有快速的反应,还要能组织语言,把观点清晰的表达出来。

我刚犹豫几秒钟,旁边居然已经有人站起来,啪啪几句话就讲完了。

如果你不能瞬间组织语言,连张嘴的机会都没有。




 3 

“持续讲”


那场比赛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每每回忆,感受到的都是不甘和屈辱。

本来是被学校挑选出来的“尖子生”,是学生干部,浑水摸鱼赢得了辩论,对整场比赛一点贡献都没有。

本来以为自己辩论很牛,其实一点都不会……

一点都不会,怎么办?


演讲这种能力不是你看看书就可以具备的,它必须要拼命地练习、练习、练习。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于是,我去找到了狮城辩论会的很多资料,抱回来一大摞录影带,反复拆解他们的每一个辩论动作。

我会着重观察蒋昌建的表现,推测他当时为什么站起来,为什么会这么讲?甚至还会模仿他的动作姿态。

这么说吧,我对蒋昌建的崇拜,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粉丝对张艺兴的迷恋。

然后,我不断参加各种辩论会,力求每次表现得比上次再好哪怕那么一点点。



1994 年,第二次大专辩论赛仍旧在新加坡举行,代表中国队出战的是南京大学队。

南京大学派了 4 个女生参赛,她们过关斩将,最后拿了冠军。

这 4 朵金花,像英雄一样,成为了南京大学的骄傲。

也是那一年,已经在辩论领域小有心得的我,考入了南京大学。

这简直是命运对我的垂青,我觉得一雪前耻的机会来了。


你可以想象我入学后周围对辩论的狂热,整个南京大学天天都在组织辩论赛。

班与班之间,系与系之间,校与校之间……每天不辨上两句,大家都浑身不自在。

毕竟在高中时练过,我也主动报名,代表数学系参赛。

两年后,我也成了学校辩论圈的风云人物,连续两次获得南京大学最佳辩手的荣誉。

演讲从没捷径可走,从开不了口,到感觉如鱼得水,这背后除了练习,别无他法。

回想第一场辩论,我连张嘴的资格都没有,站起身只说了两个字“谢谢”……

如果你真想练好一项技能,这种屈辱又哪躲得掉?




 4 

“持续公开地讲”


2001 年,我刚去微软不久,演讲再次对我产生了神奇的影响。

我考下来国际项目管理证书,觉得特别有收获,于是写了一本教材,打算教同事们也都学一下。

我还向官方申请,获得了授权,开始在微软内部大量培训项目经理。

这是我培训生涯的重要时刻,可能与其他培训师不同的是,为了让培训符合官方的授权要求,我每次培训至少连讲 3 天……



3 天什么概念?可能你费心准备 1 小时的内容,15 分钟就讲完了……

只有准备 9 天的内容,才有可能连讲 3 天不冷场。

一开始,同事们听我讲项目管理,感觉是在听天书……

于是我继续想啊想,讲啊讲……不光是持续地讲,还不断录像,给自己反馈。

突然有一天,感觉脑子突然被什么东西敲过了。

我觉得讲课这个事儿,好像会了,不用做太多准备了!

从那一刻开始,学员们的感觉也完全不一样了,我甚至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


演讲能力训练,就像音乐家的训练模式,要不断在过程中调整每个细节。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你也想被敲一下,我好像没办法帮你抓住那灵光一瞬,只能建议你—— 

讲、持续讲、持续公开地讲,不断接受反馈,不断改进。




 5 

演讲是“学”不会的


骑自行车是技能,你永远“学”不会骑车,只能靠练“习”,浑身淤青之后,才能掌握;

演讲是技能,你读了 100 本如何演讲的书,但从不上台,你一辈子都不能真正“学”会演讲。


很久以前,有人教过我怎么同时抛三个橘子:

第一,左手把橘子抛到空中;

第二,立刻把右手的橘子交到左手,并等待落下的橘子;

第三,等上升的橘子到了最高点,抛出下一个。

要领很简单,我很快就记住了,可是到今天,我还是抛不起来。

为什么?因为我缺乏练习。


如果让我总结演讲的无上心法,我当然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但那些不是你的。

技能之所以叫“技能”,就是因为它是“学”不会的,要靠“习”。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仔细想想,我们常说的沟通“技”能,谈判“技”能,演讲“技”能,管理“技”能……

为什么不说沟通“知识”?因为这些只有靠练习,才能变成条件反射,存储进你的“反射脑”。

千万别做“理论主义者”——演讲?买本书看看;谈判?买本书看看……

买到的书,都是如何练习技能的步骤,而不是技能本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回想蒋昌建老师对我的影响,和我自己练习演讲的过程,演讲技巧很重要,但是不断训练更重要。

讲,持续讲,持续公开地讲,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

愿你也能像我一样,找到自己的偶像,跨越屈辱和不甘,坚持到迎来灵光一瞬。

最终,让演讲成为你个人影响力的超级杠杆。



-End-

觉得有启发,点个“好看”,转给朋友们
今天值班的小编是哲涛,欢迎你“留言”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近 9000 位岛民成为朋友,交换资源技术,升级认知,把别人的顿悟,变成你的基本功。


商业咨询 培训合作 | 案例撰写

请联系微信:57841970



更多内容 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