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出差,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观点 / 刘润 主笔 / 尤安 责编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961篇原创文章
2006年,还是“小刘”的我从微软的技术部门,转到市场销售部门之后,就开始了高频的出差。
一年有一百多天,都在外面奔波。
当时我想:最多就是这两年,等我升职了,哼哼,我就能结束这种日子了。
事实证明,后来我的确结束了这种日子。
因为后来,我升到了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又跳出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于是很顺利地,我出差的频率,从一年一百多天,变成了一年两百多天......
一晃近20年过去,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突然让我有一点激动。
我升成了万豪酒店集团的终身白金卡。
激动什么呢?激动能免费升房型吗?还是激动能免费吃早餐?
这些权益当然不错,但真正让我激动的,是这张需要多年订房累积出来的终身白金卡本身,就像一个标志。
标志着,我已经这样高频地出差近20年了。
这20年,我被很多人问过:
“润总,你出差这么多,不会累吗?”
而我却越来越有一种感觉:
出差,其实是一个工种。
这个工种累不累,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一个高效能出差的人。
为了做好这个工种,我一直在适应,一直在摸索。
近20年下来,我也摸索出了10个能帮助我高效能出差,并且一口气高效能出差20年的习惯。
这些习惯,有些听起来甚至可能有点不讲道理,但绝对讲逻辑,对我有奇效。
希望,对你也有。
如果你问我,有什么行为,是对出差这个工种最基本的尊重,那一定是:
不要托运。
国内出差,不要托运,不要托运,不要托运。
为什么?
这么说吧,你有没有遇到过,坐飞机时没有顺利到达目的地?
比如,因为突然风大雨大,飞机延误了飞不了,或者被迫降落到了其它机场?
我遇到过。
有一次,我从上海飞深圳,托运了行李。
没想到因为天气,航班备降到了广州。
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到现场安抚被滞留在广州机场的大家。
我说,我不要餐食,不要赔偿,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行李。
我在深圳有非常着急的事情,从广州过去深圳很方便,可不可以把行李给我,我要走。
根本没人理我。
现场有太多情绪需要安抚,太多需求需要应付。我只能等。
最终,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生等了半天,才再次登上飞往深圳的新航班。
那天之后,我依然又遇到过很多次飞机延误、临时迫降。
现场依然会有好多人,情绪激昂地围住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
喊着“你能不能让我把行李拿去,我还有事儿!”
问着“到底还要等多久?有没有餐补?怎么赔偿?”
我呢?我非常淡定。
什么赔不赔偿?我没有兴趣,也不参与任何讨论。
我还有事要忙。
而这次,我不会再被困在原地。
因为,从那次滞留广州之后,只要是国内短期差旅,我都再也不曾托运行李。
我的行李,都会确保是可以随身带上飞机的品类、规格和体量。
一旦出现意外,我可以带着我的随身行李,抬脚就走。
我的时间,再不会因为滞留而浪费。
我的事情,也再不会因为滞留而耽误。
甚至,顺利到达时,我出机场也会更快。不用专门去拿托运行李,每次出机场,都能省下至少20分钟时间。
可是,万一,万一出现更大的意外呢?
坐飞机的风险,不止耽误时间。
前段时间,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上海飞北京的航班,因为遇到气流,发生颠簸,导致空姐直接被甩飞,把飞机顶板都砸裂了。
太可怕了。可是这样可怕的事,飞了近20年的我,也没少遇到。
因为气流颠簸,我曾眼看着没来得及系安全带的空姐被甩伤。
因为风雨太大,我曾眼看着飞机起落架都放下来了愣是降落不了。
甚至还有一次,在美国的西雅图机场,突然有人说飞机上有设备故障不能飞,可一帮工程师上来检查了四五个小时后,大手一挥又让我们直接起飞了。
然后,一飞机的人就真的提心吊胆地硬飞了十几个小时。最终飞机平安落地时,所有人都在飞机上鼓掌,庆祝旅途顺利,庆祝自己活着。
也难怪,有些人哪怕已经坐过很多次飞机,依然会有点怕,觉得这事儿很危险。
因为飞机一旦在半空中出意外,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真要出事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那怎么办?一个害怕坐飞机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高效能出差人士?
我的建议是,你永远可以相信航空公司。
真的遇到意外,只能眼睁睁看着时,你只需看一个地方:看空姐。
你看空姐怕不怕?
她要是不怕,你就不用怕。
因为我相信,在“怕死”这件事上,大家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真的有坠机风险,空姐要么早辞职了,要么早比你反应过来,开始怕了。
不对吧?如果真的出事,空姐要是训练有素,会用降落伞,是不是可以抛下我们,直接跳伞逃生?
不会的。因为民航飞机,是不配备降落伞的。所以大家都没伞,她和你的生存概率都一样,是真正的“同生共死”。
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一个和我同生共死,还比我更专业的团队呢?
这样的团队,真遇到问题,他们一定比我更急,也一定比我更有办法。
想到这个,我就不怕了。
但是,有一件事,我是真的会怕。
我在各个机场候机时,总怕时间被浪费。
怎样才能避免差旅途中,时间被浪费?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从没错过航班,那你在机场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
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如果你从没错过航班,那一定是因为你每次都提前到了。而如果你每次都提前到,就意味着你浪费了很多候机时间。
那怎么办?我是不是要控制提前量,晚点去机场,避免浪费时间?
也不是。
虽然一年要奔波至少数百趟,但我的习惯是:老老实实提前。
如果是坐飞机,我会确保自己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机场。
如果是坐高铁,我也会确保自己提前到达高铁站。
明明很怕时间被浪费,依然留足冗余,依然允许浪费。
为什么?
因为除了控制时间,我还要控制风险。
我,绝不能误机。
我的行程,常常是环环相扣的。
今晚这班赶不上去北京,那明天那班从北京出发的航班也一起作废。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最严重的是,我今晚这班如果赶不上去北京,明天可能就有几百人在北京的活动现场,等不到我。
那就是一个重大事故,绝不允许出现。
但这个时候,你就会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
每次都提早到,就会有很多时间被浪费在等待上,怎么办?
这,当然也是不允许出现的。
所以,我常常会在这些时间里,听书。
在去机场的专车上听,在候机的休息室里听,从休息室走到登机口的那几步路,还是可以听。
高效能的一大关键,就是要把你所有的资源调动起来,哪怕是比碎片还碎片的那几步路的时间。
一来二去,积少成多,我每年在得到上听书,都会超过1000个小时。
并且,这1000个小时,还是用2倍速听的。
也就是说,我入耳的内容,至少超过2000个小时。
2000个小时的内容?这是什么概念?
可能,是要和罗老师说加油的概念。
前两年,我曾和罗老师说,加油加油。因为我听的速度,比得到那时更新的速度还要快,要是他不加油,我怕再不久就没得听了。
当然,除了大量地消费内容,我还需要高效的生产内容。
所以除了随时戴上耳机听书,我还会随时拿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办公。
为此,我会找合适的工具,帮我提效。
我的收纳包,里面会装有一切我会用到的工作配件,里面有:
便携电脑电源,USB充电器,各种接口USB线、转接头,1TB移动硬盘,专业录音笔,有线耳机,翻页笔,投影转接头,喉糖。
我的行李箱,也是可以轻松取出笔记本电脑的前开盖款式。
上飞机拿电脑时,不用和别人说“不好意思”去腾空间放平箱子拿电脑,站着就能开盖把电脑抽出来。
我的耳机,也会随身带至少两副。
飞机上噪音大,就用降噪耳机。
下飞机了就用骨传导耳机,相对不伤耳。
有时还会带一个蓝牙小音箱,用来开会。
一到酒店,就摘掉耳机连音箱。该听书听书,该开会开会。
总之,调动好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团结好所有能利用的工具。绝不浪费。
还有吗?还有什么,能帮助我管理时间,提高效率吗?
还有。
你的同事。
在订票这件事上,我的同事给了我非常专业的支持:
感谢他们,帮我留出了足够的灵活性。
什么叫足够的灵活性?
哎,这就不得不和你提一下航空公司的定价策略了。
有些航空公司,挺“坏”的。
他们卖的机票,经常打折,有 3 折的,有5折的。
但我永远都买不了这些打折机票。我只能干看着,然后买全价机票。
为什么?因为打折,是有条件的:降低改签的灵活性。
越是便宜的机票,越不能改签。
这就成功地把我从打折机票的客户群体里,狠狠地筛了出去。
因为对我来说,不能灵活改签,是死穴。
很多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我今晚到底几点能飞,因为我不能确定我的活动到底几点能真正结束。
所以,我最常见的做法,是先订一班当天最晚的航班,然后再酌情改签。
比如,先订一班晚上8点的航班。然后当晚活动一结束,我就拼命赶去机场。因为如果活动4点结束,我说不定能改签成7点的航班,早1个小时起飞。
为什么?至于吗?就提前那么1个小时,至于让你这么穿着西装,拽着行李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拔足狂奔吗?
至于。真的至于。因为如果能提前1个小时起飞,就意味着,我能提前1个小时到酒店,那我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能多1个小时。
这1个小时,我可以用来见一个早就想拜访的良师益友,也可以匀给优先级排再高都不为过的睡眠。
值得我拔足狂奔,值得我请我的同事鼎力相助。
怎么助?争取灵活性,有什么方法吗?
至少,你有三件事可做。
第一,随时改签,随时。
帮我订机票的同事,很辛苦。他们的工作时间,基本上需要完全匹配我的工作时间,和我一起卷。
如果我是在晚上8点的航班,那他们在晚上8点也仍然在线。
如果我是在凌晨1点落地机场,那他们凌晨1点基本上也都还没睡。
他们在干嘛呢?他们在帮我联系当地的活动方,协调车辆接送,协调航班改签。
经常是活动一结束,一坐上去机场的车,我就会立刻掏出手机联系他们:“我上车了,现在导航告诉我还有 30 分钟到机场。”
然后,立刻,他们就开始工作,帮我协调。
先跟这边刚结束的活动方联系,确定机票要改到什么时候,还有机会改到哪一班。
再跟那边下一场的活动方联系,新的航班几点落地,接机的专车时间可以怎么安排。
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帮我争取更多行程上的灵活性。
第二,尽量去与高铁站相连的机场。
只要有得选,我都会尽量去与高铁站连在一起的机场,比如上海虹桥机场。
为什么?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我的行程有点复杂。需要当天在上海参加完活动之后,及时飞到北京乘飞机,去以色列。
所以,连续两个航班,环环相扣,一班都不能误。
可是,我差点误了。
因为当天去北京的航班,集体晚点了。
这就麻烦了。怎么办?怎么办?20多个企业家,都会在北京,和我一起飞以色列,我要是赶不上,怎么办?
还好,我有Plan B。
还记得那两位帮助我争取灵活性的同事吗?
他们每次,都会准备一个Plan B:动车票。
没错,每一次。只要能在挨着高铁站的机场飞,他们就会订那个机场起飞的航班,并且在安排好机票的同时,也帮我买好相应的动车票。
所以,那次我左手是可能要延误的机票,右手是车站就在隔壁,抬脚可乘的动车票。我有得选。
所谓高效能,不是能以一己之力对抗全世界的不确定性,而是你能在自己的影响圈里,尽可能地让自己有得选,为自己做高确定性。
第三,订主场航空公司的机票。
我有一个习惯,买机票,看主场。
比如,在上海就订东航或者上航,在北京就订国航,在深圳就订深航,在广州就订南航。
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在主场,有什么特权吗?
不,我不关注特权。我只关注灵活性。
主场的航空公司,出发的航班往往更多,这就意味着,我的选择面更大,灵活性更高。
一定要始终把灵活性,摆在你自己的手上。
为此,你可以做很多事。
更重要的是,你要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在此,感谢帮助我协调的同事。
而他们帮我做高的,还不止是灵活性。
订机票,可以有多专业?又能怎么帮你更高效能地出差?
我抛砖引玉,举个例子吧。
我的同事,有一个帮我订机票的原则性文件,里面列了选机票的优先级。
前面两个优先级,刚才你已经知道了。
第一个优先级,是时间。
为了争取时间上的灵活性,可以牺牲性价比,投资额外精力,不断协调改签。
第二个优先级,是航空公司。
时间都差不多时,就按航空公司选。
谁主场,谁优先。
如果航空公司也旗鼓相当呢?看第三个优先级。
第三个优先级,是机型。
机型,也能帮到你。
比如,我经常从上海出发,所以经常会优先选东航的大飞机,比如波音787和777,空客的A350
为什么选机型?因为空间大舒服吗?因为技术硬安全吗?
不,我选机型的原因很朴素:有WIFI。
哪个航空公司的哪个机型能连WIFI,我就选哪个。
刚发现飞机能连WIFI时,我曾欣喜若狂。
还记得早年从中国飞美国出差时,飞机里是几乎什么都没有的。
一没充电插座,二没电视,更不用说上网了。
只能翻来覆去地看册子,或自己带本书看。
十几个小时的航班飞下来,极其无聊,极其难熬。
而现在,飞机上的服务越来越多,终于,有网了。
我用抖音测过,在飞机上的流畅度,几乎和在地面上刷没什么区别。
办公更是不影响效率。能在飞机上联网查资料,甚至能开视频会议。
从此,只要有得选,我都会尽量选有WIFI的航班。
此外,关于订机票,我还有最后一个坚持。
我们跟所有的合作伙伴合作时,都会提一个需求:
我们只参加下午 5 点能结束的活动。
为什么?
因为我一定要保证自己,有时间赶回机场,能赶上 8 点前的航班。
为什么一定要订上8点前的航班?8点前的航班有什么好?
至少,有三点好处。
第一,不耽误事。
出差的人坐飞机,最痛的是什么?是晚点误事吗?
不,出差生活很精彩,精彩到,还可以痛得更有创意。
比如,你约了人中午11点,在他的城市开会。
于是,你订了早上7点的航班。
起了个大早,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飞机,登了机,入了座。
这时,你却收到了航班晚点的通知。
此时,你已经不能再下飞机,一遍一遍地问空姐,也不能确定还能不能赶上会议,只能这么不上不下地耗着。
直到耗过了会议时间,耗到了12点会议都取消了才飞。
就这么硬着头皮飞到外地,再原地转身飞回来。
整个过程,大概很难有人能保持优雅。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而如果是晚上8点左右登机,情况就能可控得多。
顺利起飞的话,你到目的地的酒店时,也不会太晚,不会耽误睡眠。
而一旦飞机晚点,占用的也是你睡眠的时间,不会耽误你第二天的事情。
非常可控,非常优雅。
第二,不用社交。
没错,说出来时经常有人不信,但我其实是一个内向的社恐。
相比社交,安静地独处,有质量地思考,更能帮我恢复能量。
而晚上8点的航班,能恰到好处地拯救我。
怎么救?
活动结束时,我经常会收到很多好意邀请:
“润总,要不活动结束,我们留下来吃个饭?”
每当这时,我可以非常真挚地说:
“对不起,我要赶飞机。”
嗯,我真的有飞机要赶。
第三,保证睡眠。
作为一名商业顾问,我的出差,不是要赶一天的飞机,也不是要参加一天的活动。
而是,连续二十年,每年至少一两百天。
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经历,你一定能明白,保证睡眠,稳定地保持状态,有多重要。
而晚上8点前的航班,可以帮你增加底气。
以我在国内最常飞的2个小时左右的航班为例。你8点登机,10点就能落地,到酒店了不起11点,再快速洗个漱,12点之前,你是有机会睡觉的。
第二天,新的活动开始时,已经充电8小时的你,一定会感谢你自己。
虽然,更多时候,你不一定能这么幸运。
更多时候,能在床上一口气睡够8小时,是奢侈的。
但保持一个饱满的状态,对你来说依然是刚需。
这时,你就会不可避免地,面临挑战。
有一次,我要到北京参加得到组织的线下大课,并且要连续讲两天的课程。
但是前一天,我人还在成都,遇到飞机晚点,最后到达北京的酒店时,已经凌晨5点了。
但是,但是 ,当天9点,全国各地500多个人就会坐在活动现场。
而我,需要面对他们讲一整天的课。
此时再睡,不算洗漱,去掉交通,可以用来睡觉的时间,已不足3小时。
怎么办?
还好,我是一名商业顾问。
我有作为一名商业顾问,甚至是所有经常出差的人,最重要的一项能力:
善于睡觉。
什么叫善于睡觉?我举个例子。
那天,在到达北京之前,在成都的机场候机到凌晨时,我做了三件事。
第一:因地制宜,在按摩椅上睡觉。
由于不知道晚点的航班到底几点能飞,我只能在休息室等着。
这时,我看到休息室里摆着收费按摩椅,还有一个人在旁边照看着。
于是,我走过去和他说,我想在这里睡会儿 ,你不用打开按摩。
另外,这是我的航班,能不能请你在听到这个航班的起飞通知时,把我叫起来?
我付你 200 块钱。
当我再次被摇醒,告知晚点的飞机终于要起飞时,我已经在按摩椅上,睡了4个小时了。
第二,拒绝专人接机,在车上睡觉。
飞机落地后,一般会有专车接我去酒店。
这时,我可经常会遇到这么一个情况:
对方很客气,说“润总你来了,我得亲自接。”,然后捧着一束鲜花,甚至带着一队人马,就过来了。
后来,我都会明确说:千万不要来接。你只要安排车子就好。千万不用费心再安排任何人来接机。
因为,我要睡觉。
如果安排人,我还要寒暄、说话。如果只有车,我反而能承蒙照顾,睡上一觉。
当成都的飞机落地北京时,也是如此,我于是又睡了1小时。
第三,一有机会,倒头就睡。
另外,我在飞机上,有一个很让我骄傲的技能:只要飞机一起飞,那种推背感一开始,我就能倒头就睡。
到酒店后,我更是争气,从不认床,沾枕头就睡。
于是,就这样我又睡了3个多小时。
我就这样攒够了8小时睡眠。
那天9点钟,我精神抖擞地进了会场,准时开始讲课。
一定要善于睡觉。
随时随地,倒头就睡。
如果没有条件,就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保持碎片化睡眠。
这,就是精力管理里,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任何借口地,管理好你的睡眠。
睡好之后呢?
用更饱满的精力,去拼命做多自己。
比如,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去见人。
对我来说,每到一个新城市,最重要的不是那个城市的景色,而是那个城市的人。
所以,假如我明天在北京有事,我一般会订下午的航班,以确保我到达北京时,能赶得上晚饭饭点。
因为,我要约人吃晚饭。
为什么非得在外地约?
这就不得不和你说说我的另一个习惯了:
我平时在上海,是不约人吃饭的。
每当有一些朋友到上海来,问我要不要一起吃个饭时,我都非常的抱歉。
因为去不了。
为什么?因为忙吗?就忙到那个地步吗?
首先,确实非常非常忙。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外面出差。
所以,剩下的时间,只要回到上海,我会更忙。
忙着尽量留在家里,忙着跟我的儿子小米同学吃饭,跟家里人吃饭。
哪怕吃饭时,其实没有特别聊什么,但至少我是跟他待在一起的。
当父亲这些年,我有一个感觉:小孩子成长的速度,其实非常快。
快到有很多次,我都是突然发现,他又长大了很多。
尤其这两年,他升了初中,接下来要开始住校了,每个周末才回来一次。
在我看来,这和他已经去读大学,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
因为他已经有一大半的状态,是离开我的了。
所以,我得抓紧时间,趁着还有机会,多陪陪他。
那他去上学的时候呢?
我会被抓走。
我公司的同事,会在我的工作日历里,毫不客气地预约掉我所有的时间段。
可是,你是一个商业顾问啊。
一个商业顾问不见人,还怎么去收集第一手的信息?怎么发现水面下的流向?怎么更新自己的观点?怎么拓展自己的思考?
我的习惯是:去外地时,多见人。
为此,我的同事不但帮我争取能赶上饭点的机票,还帮我维护了两个清单。
第一个,叫约饭清单。
顾名思义,就是我到每个城市时想约饭的人的清单。
这些人,可能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也可能是来上海约过我的人。
当时,我在回复他“对不起,真不能见面”时,我是认真的。
在回复他“这样,下次我去你那儿的时候我约你,我们一起吃个饭聊聊天”时,我也是认真的。
我会真的把这个名字,放在我的清单上,并请我的同事维护这些清单。
积累到今天,北京有了一个长长的清单,深圳有了一个长长的清单,成都有了一个长长的清单......几乎每个主要城市,我都有一个相应的约饭清单了。
每当我发现,哪个晚上能有一个在外地约人吃饭的机会时,我就会请同事把相应城市的清单发给我,我来提前约人:
“上次在上海没见到,特别不好意思,我明天晚上到北京,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有的话我们就在北京见一面,一起吃个饭呗。”
如果要效率更高地见人,你还可以再加一句:
“今天晚上如果还有其它几个朋友一起来吃饭,你介不介意?不介意?挺好挺好,那到时候你们几位也能互相认识一下。”
最后,经常是一落地,就直奔市区的饭店,和一桌6位朋友交流。
一顿饭吃下来,有人学到新知,有人交到新友。
宾主尽欢。
第二个,叫拜访清单。
这个清单上,都是我引以为老师的人。
每到当地,我都会尽量腾出时间,去拜访他们,听取他们的思考,和他们的观点碰撞,给自己一些启发。
去外地时,就要多见人。
这是你出差的一大机会,也是一大福利。
此外,出差还有另一个福利:
恭喜你,终于有机会,离开你熟悉的环境。
平时,你都是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
但是出差,却让你有机会,把自己一把扔进不熟悉的环境里。
而所谓的学习,启发,新知,正是从“不熟悉”里来的。
别浪费这个好机会。
一旦出去,建议你,一定不要把自己关起来,要打开你所有的触角,去听,去看,去想,去学。
你可以打开“听见不同的耳朵”。
比如和当地人一起吃饭时,多问多听。
当地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当地人是怎么工作的?当地的合作伙伴在想什么?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你可以打开“发现问题的眼睛”。
比如入住当地酒店时,多看多想。
出房门后是不是可以做个电梯方向提示?插座有没有配置USB充电口?音响的接口有没有升级?是不是换成蓝牙更好?和别的地方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服务?
你也可以打开“解决问题的处理器”。
哪怕是坐个高铁,也可以观察。
标牌的设计有没有什么问题?广告的策略打法有没有什么特点?站内的业态有没有什么变化?处理庞大人流时的解决方案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这些,都是出差时,可以做的很重要的一个训练。
AI是怎么训练的?ChatGPT又是怎么变那么聪明的?
无非是,大量地输入,持续地思考,不断地迭代。
所以建议你,去到外地时一定要抓住机会,也把自己当成AI、当成ChatGPT一样,不断迭代自己,不断训练自己。
他是怎么做的?他遇到什么问题?他能怎么改进?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我有什么不一样?是我我会怎么做?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多听多看,多问多想。
这些最终,都会变成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起来不错,但会不会有点累?
出差,难道不应该也抓紧机会,多尝尝当地的菜,多看看当地的景,见缝插针给自己安排一个旅游吗?
这也许,是一个关于出差的终极问题:
出差,到底是什么?
十几年前,刚开始高频去各地出差时,曾有朋友和我说:
“真羡慕你,可以经常出去那么多地方走走,出差顺带旅个游,不像我只能闷在办公室里。”
真的是这样吗?出差和旅行,真的可以混为一谈吗?
十几年过去,我出差已经出到拿遍了航空公司和酒店集团的白金卡,而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从未变过:
出差,不是旅行。
什么是出差?
我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个例子,去日本。
前段时间,我去日本出差,总共走了三段路。
第一段:落地机场,有车来接。一脚跨出机场的台阶,上车。
第二段:车到酒店,一脚迈到酒店的台阶上,入住。
第三段:在酒店里参加为期两天的活动,结束后原路返回机场。
三段路,从头到尾,我的脚,都没有踏上过日本的土地。
只有机场,只有酒店,只有专车。
第二个例子,出差生活。
我出差,有时会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在一个不同的城市。
连续5天下来,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
早上起床后,我不知道自己在哪儿。
昨天我是在成都,今天我是在哪儿来着?
在床上想上一会儿,再翻身到床头柜上摸来手机,打开日程, 哦,深圳。对,我今天已经到深圳了。
等办完事回到酒店时,又可能发生一种情况:
我住哪个房间来着?
1305吗?1305好像是昨天在成都住的。
掏出房卡一看,也没房号。因为出来时只直接拔了房卡,没拿写着房间号的房卡套子。
于是只好去前台,问前台的小姑娘:“请你帮我查一下,我住哪个房间?”
小姑娘抬头看我一眼,接过房卡,查询时又抬头看我一眼。
她以为我是来搭讪的。
这,就是出差。
你来,就是来交付服务的,来完成任务的,来解决问题的,来谈成事情的。
一旦完成一个,就切下一个。切换城市,切换房间,切换任务。
目标明确,心无旁骛。
你的整个人,全部注意力,都是跟着工作走的,对生活的细节感知,会变得很浅。
虽然能顺带做很多事情,比如约人吃个饭,比如多看多思考,但不包括旅行。
那什么是旅行?
我也举个两个例子吧。
第一个例子,还是日本。
我不会把出差当旅行。
所以在日本出差时,我的脚都没踏上过日本的街道。
但如果我真对一个地方感兴趣,我会专门在出差之外,专门为自己规划一场旅行。
所以为了旅行,我也专门去过日本。
去做什么呢?
去到千庙之城,京都。
找了一个寺庙,在寺庙的禅房里住了三天。
这三天,就是每天跟僧人一起,晨休,打坐。
学着让自己静静地回归到一种淡定,自在,专注的状态。
实实在在地在此时此地生活,连自己的每一个呼吸都能感知到。
第二个例子,旅行生活。
除了日本,我还给自己安排过很多其它旅行。
去南极,去北极,去加拉帕戈斯群岛,也去勃朗峰和乞力马扎罗。
每次,都是专门安排和规划的。
在南极,我的大脑就分配出我所有的注意力给南极。
这块存在了3900万年的大陆,到底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引起过多少猜想?推翻过多少假定?
在乞力马扎罗,我的身体就调动出我所有的能量给乞力马扎罗。
头痛欲裂地呼吸,浑身湿透地挪动,热泪盈眶地登顶。
这,就是旅行。
你去,不是因为有任务,而是因为有愿望。来自你自己的,想要去探索的愿望。
去做一些还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去见一些还从来没有约过的人,去探索一些还从来没有意识到的相似与不同。
同样是心无旁骛,但这次没有要完成的目标,只有对未知的探索。
没有要沟通的大人物,没有要交付的大项目,没有一个又一个的待办日程。
只有对世界的好奇,只有对生活的专注,只有一场连一场的随机体验。
出差就是出差,旅行就是旅行。
虽然都是出行,但混为一谈,是对工作的懈怠,也是对生活的辜负。
不要把出差变成一场凑合的旅行,也不要把旅行变成一场低效的出差。
祝你,更高效能地出差。
也祝你,有真正的旅行。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