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打造品牌,学LV,还是学优衣库?
...首发于腾讯《大家》
缺少品牌、附加值低是中国制造一直以来的痛,打造品牌、走向产业链高端是中国制造多年以来的梦。打造品牌在2015年成为国家意志,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质量和品牌要贯穿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整个进程。
战略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要规划路径。幸运的是,中国企业创建品牌不必“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有现成的欧洲模式和日本模式可供参考。
LV、GUCCI、PRADA、Burberry、Dior、香奈儿、阿迪达斯、爱马仕、阿玛尼、劳力士、人头马……历史悠久、兼具品质价值和情感价值,是上述欧洲品牌的共同特征,我们可称之为打造品牌的欧洲模式。
品牌的“品质价值”比较理性。我们可以从各种参数看出东西好不好,比如衣服用什么样的布料,手表能否长时间正常使用。
品牌的“情感价值”比较感性。有些人特别喜欢一个品牌是因为它的品牌故事,比如Chanel创始人香奈儿女士的才华、名利、恋情和女权思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有人喜欢的是品牌背后的设计模式,比如说LV包包经典耐看的图案,GUCCI时装的性感奢华;还有人喜欢品牌带来的同伴认可,比如戴上万国手表让朋友们觉得他很有品位。
欧洲品牌兼具双重价值,因此深受欢迎,历久长青。但也有人提出振聋发聩的反对意见:Brand is evil(品牌是邪恶的)!因为品牌溢价本身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只是品牌商花巨资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一种认知,这笔额外的投入最终会通过高定价赚回来。因此品牌应该被干掉,让价格更加体现品质价值。
这个观点我们持不赞许也不否定的态度,但是有这样的观点存在,也有这样的案例存在:
无印良品、优衣库等日本企业取品质价值、去品牌溢价,挑战了经典的欧洲品牌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无印良品在1983年应运而生。无印良品的口号是“物有所值”,其产品拿掉了商标,包装设计非常简洁,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降低了成本和价格。今天无印良品也成为了品牌,但是它诞生时的基本宗旨是无品牌,去掉品牌溢价,这是无印良品品牌与传统欧洲式品牌的本质区别。
优衣库的变革同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它对产业链进行了整合,不但降低了卖场的装潢和人工成本,连作为原材料的棉花都要自己种,所以它能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价格。
品牌的欧洲模式和日本模式大体如上所述,那么,哪条道路更适合中国企业呢?
创建品牌的欧洲模式相对而言是一条更难走的路。
原因是情感价值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建立。一个人愿意为一块百达翡丽表付出那么多钱,是因为长期以来他对这个品牌积累了很深厚的感情。所以中国企业从头开始建立情感价值是有困难的,能速成的只是名牌不是品牌。
创建品牌的日本模式比较符合中国当下的国情。
从经济层面看,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经济比较萧条,优质低价、无品牌溢价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今天的中国经济增长也遇到了巨大挑战,中国也有可能像当时的日本那样,优质低价、无品牌溢价成为重大的商业机会。
从技术层面看,随着信息越来越对称,产品参数比较更加容易,那些只愿为品质买单而不愿为品牌溢价买单的人,将从传统的品牌消费中逐步分化出来。
品牌的消费者其实有两种,其中一种不在意情感价值,只想为品质价值买单,他们之所以买品牌,是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只有品牌才能确保可靠的品质。他们所付出的品牌溢价,其实是为了买到高品质商品、为了不买错而付出的担保费。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对称将让他们不必支付这笔担保费。
比如有一群人本来要去品牌饭店吃饭,但后来通过大众点评发现,还有个不知名的店也很好,价格还实惠,最后他们就去新发现的好饭店去吃了。再比如现在不少小朋友到网上去买便宜的不知名洗发水,很多潘婷、飘柔、海飞丝、沙宣的消费者一开始不敢买,但随着好评的增加,他们会觉得,从洗发效果来看这洗发水真的不错,有一部人就会下单——只愿为品质买单而不愿为情感买单的人就这样分化到新产品里去了。
总之,随着信息越来越对称,那些只愿为品质买单的人,会被从传统品牌中释放出来,被一批采用“优衣库(产业链整合)+无印良品(去品牌溢价)”逻辑的新机构服务。比如说名创优品和必要商城对产业链进行了重新整合,让商品的价格回归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名创优品通过向顶级制造商大批量采购的方式来降低采购价格,并减去中间的批发加价环节,从而把零售价压缩到同行的三分之一。
必要商城的主要手段是消灭库存,因为库存所产生的加价是极高的。我们每买一件衣服,至少会有四件库存,这意味着我们买一件衣服其实是花了四件衣服的钱。必要商城的模式是让消费者先下单,然后工厂开工生产,这样就消灭了库存,从而大大降低了价格,人们真正是在为品质而买单——必要商城与各大国际品牌的代工企业合作,以保障品质。那些不需要在衣服上贴奢侈品商标,也不需要与奢侈品一模一样的款式,只是需要奢侈品品质的人,就是必要商城的目标顾客。
这些企业通过高效的方式,把库存、批发、广告等环节的加价还给了消费者。它们未来也可能成为品牌,但它们与欧洲品牌有本质区别,是无情感溢价的品质型品牌。
有志于打造品牌的中国企业请深思:为情感付费的欧洲品牌模式,和为品质付费的日本品牌模式,你选哪个?
本文为腾讯《大家》独家专栏文章,如欲转载请务必取得腾讯的授权。
阅读更多文章:
刘润:小米和华为,两个高维文明在地球的遭遇战
如果对创新进行细分,小米是用新商业模式提升经营的效率,华为是用技术创新提升消费者的效用。现在我们看到华为很厉害,但华为有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不是谁都能学的;近来引发关注的名创优品和必要商城走了和小米一样的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但在传统行业引进新商业模式非常考验一个企业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传统企业要转型成功,创新和效率,必占一样,否则就只能在很低维度的文明里,随时等待着被“降维打击”,还不要抱怨,因为你就是低维文明。企业家要结合自身的优劣势进行思考,这两条路到底要走哪条,面朝时代,升维转型。
阅读全文请关注公众号“刘润”(runliu-pub),再回复数字:65
刘润:如果不玩“互联网+”,如何成功转型?
内容提要:零售企业名创优品的巨大成功是个非常有趣的案例,它没有通过互联网,也大大缩减了传递价值的环节。这说明,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拥抱互联网并非目的,提高效率才是终极目标。如果通过线下的方式也能高效传递价值的话,互联网公司就不一定有优势了。名创优品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行业不向互联网转型也能提高效率的一整套方法论。
阅读全文请关注公众号“刘润”(runliu-pub),再回复数字:63
刘润:封存十年的“互联网+”试验报告
内容提要:十年前的今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创立了(也许是)全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公益众筹网站“捐献时间”,十年后的今天,公益众筹,才变成了一个主流概念。那场提前了十年的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公益”的试验,得到了非常多怀大爱、懂商业、有激情、敢承诺的小伙伴们的支持。十年过去了,昨晚和这群小伙伴们再相聚,感慨万千。
拥抱互联网不是目的,提高效率,才是目的;提高效率不是意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才是意义。爱,才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互联网,是工具。
阅读全文请关注公众号“刘润”(runliu-pub),再回复数字:62
刘润:苹果和微软,谁在吊打谁?
内容提要:我特别赞同比尔盖兹说过的一句话:“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是突破性技术” 。然后才是商业模式。再然后才是用户体验。
阅读全文请关注公众号“刘润”(runliu-pub),再回复数字:59
刘润:这个时代企业也要“养儿防老”
内容提要:现在不少人评判一家公司,比如说评判柯达、评判微软,会说这些公司转型不成功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不对。那么,企业基因具体包含哪些因素?我们认为企业基因至少包含价值观、流程和资源这三个要素。
阅读全文请关注公众号“刘润”(runliu-pub),再回复数字:53
刘润: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一分钱一分货
内容提要:“一分价钱”和“一分货”其实指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一分价钱”指的是零售价,“一分货”指的是货品出厂时的价格(出厂价)。货的品质是由出厂价决定的,而对价格的感知,是由零售价决定的。
阅读全文请关注公众号“刘润”(runliu-pub),再回复数字:50
刘润:互联网+,创造价值者的狂欢
内容提要:过去的线下经济时代,广告和渠道,把一些二流的产品卖得比另外一些二流的产品更好。互联网没有办法把二流的产品变成一流的产品,但是互联网在大大缩减了广告、渠道等传递价值的环节之后,让一些真正一流的产品可以用最短的距离接触到消费者,让真正一流的产品可以拥有最多的用户,享受最大的价值。
阅读全文请关注公众号“刘润”(runliu-pub),再回复数字:48
刘润:没有永续经营,只有不断转型
内容提要:转型,他的同义词是“再创业”。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的角度看,转型期,其模式更接近创业期,而不是成熟期。但是从时间轴上,转型期又起点于成熟期,所以大家会自然而然使用大量成熟期的管理手段,来领导转型,这是很多企业无法成功转型的重大原因。
阅读全文请关注公众号“刘润”(runliu-pub),再回复数字: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