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望你的眼 你也看不见我的脸
黄浦区盲人推拿保健部距离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一步之遥,走进汉口路的弄堂却是一派上海寻常人家的气象。
看招牌就知道是那种老派的店,“保健”两个字是后来贴上去的,原来是“门诊”二字。
原来全上海各个区县都有自己的盲人推拿门诊部,附属于区里的卫生局和民政局,后来改制,小店总算保留了下来。
推门而入,是娄烨的电影《推拿》的即视感,但这里没有“你美得好像红烧肉”的爱欲暗涌,有的是街坊邻里间的亲热气氛;这里也没有人念海子“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有的是家长里短的话语。
店里一阵嘻嘻哈哈,已经没有人说得清这间小店究竟开了多少年,至少二十几年吧,大家最后达成了一致。
连店面加灶披间,总共三十几个平方——灶披间是师傅用来热自己带的饭菜的地方,他们常常忙得中午只有一刻钟的间隙吃饭。
白床单每日更换,小白布则是一客一换,自己放进洗衣机滚出来的。
前台:
掌管前台的阿姨是店里唯一的健全员工,嗓门清亮,店里迎来送往全靠她,阿姨说自己原来是这家推拿店的客人,做了许多年数做熟了,退休了就来这里帮忙。
阿姨的工作主要有三件宝:接听电话预定、记录每位师傅的工作,还有就是看时间到了就喊一声:吴师傅,五分钟哦!
我发现她还特别爱嘲嘲客人:侬赚大钞票,不要忘记我们的师傅啊!
师傅:
店里总共有四位师傅,每天三位上班。
很多客人已经在这些师傅手里按了好几年,师傅对主顾们肌肉的老毛病是了然于心。
吴师傅为人开朗,特别爱聊天,常常吐金句,他最近好像在研究一种新玩意儿触摸屏。
李师傅沉默寡言,塞着耳机听广播,下手稳准狠,和我同去的男宾发出了到位的惨叫。
贾师傅是女师傅,出手细腻柔软,我问师傅侬做了多少年了?她淡淡回答:没几年……隔壁的吴师傅搭话:按了十几年还讲没几年啊!
推拿:
这里的师傅做的是传统的中医推拿,岁月打磨的手艺和熟稔,不是外面那种飘着幽幽精油香气的spa里的姑娘拿得出手的。
师傅也不拘泥,会问你自身有啥毛病,对症下手,像我这种一天到晚趴在电脑前写稿子发吃的,肩颈酸痛、肌肉僵硬。
毕飞宇写过:肩周是人体的肌肉纤维特别错综的部位,是身体的“大件”,二头肌、三头肌和斜方肌的肌键头都集中在这里。肩部的动作一旦固定的时间太长,肌键头的纤维就会出现撑拉,撑拉久了,肌肉的渗出液就出来了……
师傅推拿完爬起来,就一个字:松快!然后整个下午感觉肩头都是热乎乎的。
用《推拿》里沙复明老板的话来说:“我们这个不叫按摩。我们这个叫推拿。不一样的。”
收费:
45分钟一次,不办卡57块,办卡45块,300块一张卡。
这个价格,据说四五年没有涨过。
预定:
周一到周五有很多附近的白领来,双休日相对空一些。
周一-六:9:30-20:00;周日10:00-17:00
请务必提前预定:63606970
汉口路429弄7号,进弄右手边。
交通:
地铁二号线南京东路站,步行五分钟。
开车的话注意汉口路是单行道;
周边有很多中小停车场,最近的是对面的华盛大厦。
盲道:
师傅们说:上海的盲道不规范,不敢走!说不定走着走着就撞电线木头咯!就连新造的地铁十号线也不好走啊……
花絮:
上午看了SMG电视新闻中心摄像团队公众号的视频,请点击末尾的阅读原文,中午就赶去按摩,下午回家写稿,晚上发吃,这就是电视民工的工作节奏。
有温度的记录,也是新闻人理想的一种吧。
吃心征集:
摄界团队正在寻找一位会做蛋饺的阿姨,您家里人还会自己在家做传统的上海蛋饺吗?你愿意让我们的摄像团队来记录一段真实的生活影像吗?如果有这样一位阿姨,请回复我吧!
爱上海 吃上海 欢迎关注一片吃心
吃心更正:
上次吃心去眷村吃烧饼吃撑了,写稿子的时候犯了常识性错误:鲔鱼是金枪鱼不是三文鱼!特此更正,谢谢第一时间发来纠错信息的吃友。
下次我一定注意,即使吃撑了、喝高了也不能犯低级错误。
还有,很多人疑惑Solo餐厅为什么订位那么难?这里再重申一下粉丝福利:电话订位时报出“一片吃心”暗号,就能享受优先订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