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粤餐厅美不胜收 唯有好品味才能吃透
誉八仙两年前在大悦城亮相,水滚茶靓、怀旧美馔,一举拉高了沪上粤菜馆子的平均水准。时隔两年,誉八仙在新天地的石库门里不动声色地开出新店,我认为它将成为城中的“现象级餐厅”,因为誉八仙做了一件许多餐厅都难以企及的事情:出色的场景营造。
踏入誉八仙的大堂,你会联想到侯孝贤的《海上花》或者毛姆的《在中国的屏风上》,一切关于旧时中国与海上绮梦的瑰丽想象都戏剧化地呈现在眼前。
超乎寻常比例的华丽花灯,原型取自东阳卢宅肃雍堂的“宝盖索络联三聚七彩穗羊角灯”,羊皮、羊角和料丝的古代材质改良为玻璃和珠串,气势宏大。
餐厅的雕花隔断也请了东阳的木工师傅来度身定做,东阳的木雕是出了名的,透空双面雕精细又跌宕,满花雕饰里能找到西洋画的透视关系。
一块太湖石,不显瘦与漏,但见玲珑透,庭院之物放在屋中也毫不突兀。
移步换景,石头后面又是一番祥瑞气象。
两幅八仙图出自苏绣名家之手,扣合“八仙”主题。用最细的丝线、最巧的手艺来绣超大幅的人物像,近看绣面平顺有光,远观则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间离效果。
中间的绣品,针脚略粗,但却是清代传下来的寿星老,正好凑成一幕吉祥的“八仙祝寿”。
正红的刺绣搭配翠绿的台面,大俗中有大雅,这块棉桌布绿得正、又不乡气。
桌上摆着金枝玉叶,娇艳欲滴的叫人从心底生欢喜。
像生盆景发源自清宫内院,以琳琅塑天然,寓意“万代长春”,这是民间的仿制品,据说是主人从国外淘回来的宝,每一盆都独一无二,而这种料器的制作工艺已几近失传,只好感慨中国传统手工艺逝去的美好。
店里还有很多从国外拍卖行收来的饶有趣味的藏品,仿佛是把私人工艺美术博物馆打造成了餐厅。
镶螺钿桌就这么随意摆在玄关,珍珠母贝在暗中闪出五彩柔亮的光;闺阁画看着清丽,但懂经的人说:这动作逾越了丫鬟的身份,她们是古代的“拉拉”。
包房里还有几幅名家画作,我最尴尬的经历是,醉眼朦胧望着大师的墨宝说:好棒的烧鹅哦!旁人轻声提醒:这是仙鹤……
琳琅满目、富丽堂皇,这里仿佛交际花的乐园和冒险家的天堂,餐厅是戏台,食客则是入场的观众,落座来看厨师的好戏。
桂花乳鸽王,相比平常的乳鸽,这里增添了桂花风味,一层刷在表皮,一层腌进肉里,鸽子入口带着几丝清甜的花香,颇不俗。
脆皮炸子鸡,需时一刻钟,下单后即起油锅,炸到酥脆捞出,一口咬下去先是脆薄的鸡皮,再是微微风干的肉香,鸡到深处还保有汁水,爱吃鸡的朋友可以拿这道和家全七福的比一比。
五香鸭舌,去骨,只取舌尖部位,慢煮后嫩中带韧。装前菜用的菊瓣纹盘,共有八色,若人多聚餐,集齐后想必很美。
酸姜伴皮蛋
爵士响螺汤,螺头配上瘦肉鸡脚煲成,独特之处是放了蜜瓜,因香港名人邓肇坚爵士而得名,传说也是邵逸夫爵士每天必喝的养生汤。
酒香芙蓉献金鱼,虾肉小云吞作金鱼,蛋羹菠菜泥当碧波,蟹肉芙蓉衬酒香。
除了漂亮的意境菜和撑场面的大菜,其实菜单上真正叫我感兴趣的是几道老款粤菜,有些如今在香港也算难得一见。
佛山鸭脚扎,早年的西关名菜,近来似乎销声匿迹,很惊喜在菜单上看到,这道老菜卖不贵,但其实颇费功夫:鸭掌鸭肝要事先卤过,跟腩肉和芋头一起卷进鸭肠,妙在叉烧味和卤水味在禽类内脏间的交融萦绕。
紫萝鬼马炒牛肉,除了菠萝和油条,还放了山药和仔姜,酸甜与辛辣口感让整盘菜的味道更加跳脱。
金盏凤肝炒鸽脯,鸡肝事先烤过,肝上还有串烤的洞洞眼儿,吃起来特别香!
底下的盘子略微显旧但透着日常之美,一打听,原来是从景德镇的老厂里淘来的盘子,业内称“厂货”,为什么几十年前的生活用瓷可以比现在的款式雅致这么多!(我之前专程去景德镇找瓷器,那是个悲伤的故事改日写……)
写了那么多器物和食物,最后我一定要为誉八仙的酒单花费一点笔墨,因为这是一本真正为爱酒之人开出的酒单——除了新旧世界的名庄,更有鲜为人知的佳酿,懂酒的人能在这里找到经典且小众的酒庄,而且价格也很公道。
酒单的用心之处还体现在专门为生物动力法酒开辟了篇章,也妥帖为客人准备了375毫升的小瓶装。
有些好年份的酒全靠侍酒师的费心挖掘与收集,“你喝了这一瓶,全上海就少一支咯!”侍酒师会带着欣慰的笑容和遗憾的口吻告诉你——这里是上海为数不多的我不会打听开瓶费而宁愿在酒单上选酒的地方。
吃完誉八仙,我们家那位跟我说:看来传统粤菜我们还要再补补课啊!转头订了三月份去香港的行程……开春后我们再战香港!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一片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