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顿羊肉举世无双 没抢到买单很是遗憾

丝路花雨 一片吃心 2019-10-09

除了美食这根主线,吃心的旅行其实还有几条隐形的副线,中国四大石窟是我们的行程表上最为特别的旅行主题——这两年我们陆续走完了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去重庆吃火锅的时候顺路看掉了大足石刻,挖成都苍蝇馆子的时候还跑了趟乐山大佛……总之,石窟之旅的最后一站:敦煌莫高窟,在我心中地位崇高,像一个遥远而古老的梦。

拍摄于飞往敦煌的路上


这份执着与宗教信仰无关,而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临行前看了一些书做功课,同行的复旦伙伴还联系到了敦煌研究院的一位老教授,据说是搞临摹的,答应到时候为我们做一些讲解。



我并没有把敦煌当作一个美食目的地,也知道洞窟内禁止拍照,就没有背平时拍菜特写的50定焦单反,而带了在自然光线下表现更佳的徕卡ME。

北国的秋天 路边的白杨


然而谁能想到,在中国的大西北、荒漠边陲的小城,我经历了也许是此生涵义最丰富的一餐——作为晚辈,我们说好请敦煌的赵教授晚餐,选了城里一家“靖远美味羊羔肉”。


靖远的滩羊果然名不虚传,白条羊肉,原汁原味,骨细肉香,一点儿都不膻。蘸一点儿自制的辣子,肉质软嫩异常。


孜然羊排,香嫩无比,作风彪悍,风味绝佳。


“你们趁热吃啊,冷了就不好吃了!”

赵教授一个劲儿地招呼我们,他是甘肃酒泉人,七十年代来到敦煌,当时研究院任上的院长是有着“敦煌守护神”之称的常书鸿先生。


那时候莫高窟条件落后,年轻的研究员们骑着小毛驴进山,搬进寺庙的僧房当宿舍住,上班在洞窟里拿毛笔临摹壁画,下班挥铲子锹子种菜,自给自足。回忆起那个“铁马响叮当”的年代,老教授的言语中满是怀念:那时候啊研究院就几十号人,大家亲得就像一家人。


爆炒羊肚上桌了,上菜的是老板娘,她好心关照我们:这内脏可能会有点骚味哦。一抬头:哟!赵教授来啦!还需要加菜吗?来个羊汤?羊肉凉了我帮您去热一下,你们慢慢聊啊……


我说:这次来玩儿,我们感觉敦煌人都特别友好
赵教授说:是啊,大家都是为了看莫高窟来敦煌的,本地人都特别珍惜石窟,文革的时候城里的红卫兵分两派,但不论哪一派,都没敢破坏壁画,他们知道那个不能砸……早些年莫高窟的门票是一毛钱,洞窟随便看!


哇好羡慕啊,现在我们只能跟着讲解员进八个窟了。
没办法,为了保护莫高窟,你们再晚两年来,能看的窟恐怕更少……哎你能想象嘛,直到80年代还有人在洞里乱刻字、偷壁画,后来还是日本人出钱装了防盗门,日本人看到壁画啊都是下跪的!


小盘鸡上桌了,盘子有脸盆那么大……

酸辣土豆丝,西北的土豆真好吃啊!



羊汤配的是本地人所谓的“干粮”,其实就是馍馍,面粉散发自然的微甜,烤得特别香!


“本地干旱,种的麦子啊蔬菜啊都是一年一熟,长得慢,日照又好,所以特别好吃!”

说话的是赵教授的爱人,她是当地的一位物理老师,慈眉善目的,我说她长得特别像壁画上的菩萨。


赵教授憨厚地笑了,只要说起壁画,他就神采飞扬。

扎根敦煌四十年,在莫高窟昏暗的石洞里临摹了一辈子的壁画,日复一日描摹古人的线条,还原千年前的艺术胜景,赵教授的许多作品都是博物馆级的作品,全部献给国家。


我问:您不留一幅给自己吗?

不留,敦煌壁画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太伟大了,我画的这点东西微不足道……

90年代赵教授曾受邀去东京艺术大学当客座讲师,当时日本人力邀他留在东京当教授,他婉拒了,他说:我是搞临摹的,我的根在敦煌

莫高窟第254窟

图片来源:数字敦煌


眼下赵教授潜心临摹的是莫高窟第254窟的《降魔变》,属于北魏早期的代表作。“这种低处晕染的绘画风格是从巴基斯坦传来的,这蓝色用的是青晶石磨的颜料,多美啊!”


洞窟南壁的这幅作品赵教授足足画了五年,几近完工:魔王令夜叉用山石兵器、毒蛇恶火进攻菩萨,菩萨眉间放出白毫相光破灭,魔众伏地。

照片经赵教授本人同意拍摄


我们说:这幅画,让人想到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赵教授欣慰地笑了:前阵子洞里来过一位画家,也说过这句话……


赴宴时,赵教授从家里拎来一瓶敦煌玉液酒请大家品尝,我平时很少喝高度白酒,却觉得这天晚上的酒特别醇香。



老人家频频敬酒,每次都是郑重起身双手举杯,乘着酒兴我们聊了许多,聊西方探险家斯坦因和伯希和,聊张大千为了临摹前朝剥去后朝的壁画,聊巴黎吉美美术馆里的敦煌馆藏……

夜深了,赵师母在一旁小声提醒老伴儿:少喝点儿,不然明天画画手要抖了……


见势我们去账台结账,收银员却说:你们这桌的单子已经买掉啦,赵教授进门的时候就给了四百块钱!

我们一时无言以对,只好商量着等回到上海帮老教授寄点儿特产表表心意:地址呢?你知道吗?
就写:敦煌研究院,赵俊荣,肯定能收到。


今天的这一篇,我从敦煌回来就一直想写,它或许不是吃心日常的美食文章,但我希望大家能通过我们与赵教授萍水相逢的一餐,了解敦煌更理解敦煌人,要记得,在遥远而贫瘠的大西北,有一批人在荒漠戈壁上默默地奉献,在悬崖石窟中续存着中华文脉……

更多游记,请点击吃心主页的小菜单“逛吃逛吃”。


微博:吃心一片儿
(会随手发吃的呢)
微信:一片吃心
(长按二维码谢谢)

丝路驼铃 一片忠心

苹果赞赏专用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