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动人的乡情 总与食物相关

Chi Xin 一片吃心 2021-10-30

在上海吃了那么多年紫菜,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还有“头水紫菜”,每年北风起时,海里新长成的紫菜头次采割,色泽油亮、纤细紧密,带着自然的海腥味。


头水紫菜与海蛎同煮,汤汤水水的鲜掉眉毛,用虾苗去拌则酸爽宜人、幼嫩鲜甜,若是在油里温炸一下,出锅蓬松轻鲜香脆,仿佛海浪在口中翻滚。


后来我才知道,头水紫菜是来自福建莆田的特产,终于得缘来到这座沿海古城,寻访本地风物。


文 旦 柚  清 香


在文旦柚收获的季节来到莆田,空气中满溢清香,仙游度尾镇的村民正围聚在祖墓前收成,一种时空交错感油然而生,仿佛今人在与先祖对话。


“红心柚”剥开来一层淡淡的肉粉色,肉嫩汁醇,看我吃得斯文,阿姨教我:“要大口大口吃!柚子囊上面酸、下面甜,吃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柚子味道。”


文旦柚是莆田四大名果之一,莆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佳果飘香,更有山丘、平原与岛屿交替,带来丰富的物产。


米 粉 细 幼


莆田古称“兴化”,兴化米粉是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观米粉工厂前我还在幻想着古法箩筐洗米、天然日晒干燥的劳作画面,没有想,兴化米粉早就实现了规模化的流水线生产,从洗米、打浆到蒸制、风干一气呵成,洁白的厂房里弥漫着淡淡米香。


我们刚刚好撞见巨大的蒸箱开门,先是蒸汽喷涌而出,师傅们齐齐冲上去合力把米粉从蒸箱里拖出来,竟有几分气吞山河之势。



温润的米粉用棉被捂牢保温,争分夺秒地送到阿姨的手中,顿时又转换为细致梳理的温柔……



不过百米的距离,只在转瞬的时机,就完成了从大米到米粉的全过程,古老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化的生产线,就在这纯白洁净的空间里交汇。


细如纱线的米粉用红绳捆绑包装,一扎米粉就是一碗莆田人钟爱的美味,每一份米粉都蕴含着莆田人的信仰:妈祖,沿海人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海 盐 晶 莹


莆田人向海而生,菜肴里最重要的咸味也来自于大海,在秀屿盐厂,师傅指着远山说:“翻过山就是大海叻,我们离台湾也就72海里。”


第一次看到海盐的生产,我觉得新鲜又欣喜,优等的贡盐有一种纯粹的美,细腻洁白,嵌着晶莹的结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北国的雪山也像碎钻。


抓一把盐,伸出舌头去舔,不是一味的咸,而是咸中带鲜甜,纯度好高。


莆田的海岸线漫长,为什么唯独此地产盐?不但由于这里的海水干净,更因为涨落潮有规律,用水渠和闸门引入海水,就能让海水自然结晶。

这座小山是今早刚刚堆起的盐


2万亩的地,几百座池子,完全靠天吃饭,完全是手工生产,逢雨天还要把池子盖起来,不能稀释了海水,盐会变味道。


“一袋海盐才五六块钱,根本卖不出好价钱,看到工人们在海边风吹日晒,真的好替他们可惜……我的心愿就是把莆田的盐带到外面,让更多人知道!”


说这话的人是莆田餐厅的创始人,大家喜欢叫他方叔叔,方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莆田人,早年下南洋创业,开出一间专做家乡菜的餐厅,莆田餐厅不但连续多年蝉联新加坡的米其林一星,还把分店开回了中国,让莆田菜遍布北上广深和香港台湾。如今回到家乡看食材,老乡都戏称方叔叔是“男人中的战斗机”!


海 蛎 鲜 美


方叔叔在自家的院子设宴招待我们,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莆田当地吃到的特色菜跟在上海莆田餐厅的并无大异。

黄膏蟹


土笋冻一般人怕它腥气,这里用的是哆头村的顶级土笋,肉厚又不腥,凝结起来有清凉的感觉,蘸点酱油醋,哧溜一下滑入口中。


隆重登场的是当季的海蛎,方叔叔特意请来了村里的阿姨现场开,开蚝是门技术活,一刀下去要将海蛎连根拔起,不沾水,直接装罐,才能保存新鲜。


在清澈海水、低温环境养足300天的海蛎,个头小小的但肉头饱满,海味十足。


满满一勺的海蛎,摊上薄薄一层蛋液,加地瓜粉两面煎到金黄,就是最经典的一道莆田菜:特色海蛎煎,每一筷子都夹满海蛎,搭配特色的辣椒酱,鲜香难挡——这道菜,眼下在莆田餐厅就能吃到,入冬时节正是海蛎最肥美的时候,你可千万不要错过!


餐后,方叔叔亲自下厨烧福建特色的锅边糊,倒进虾汤、撒下韭菜,米浆顺着铁锅划过,望着荣归故里的游子在柴火炉灶边掌勺家乡风味,脸上挂满欣慰的笑,我也是感怀不已……


让更多的人尝到家乡的味道,让老家的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我以为的最可贵的乡情。


莆田人的方言我听不懂,但是我听得懂他们的淳朴与真挚;莆田人总嘲笑自己方向感差,但他们永远都知道哪里的海鲜最好吃;莆田人敢拼敢闯,但是他们更加爱家,即使去到再远的地方,也会回到故乡。

更多美食请回复关键词

查找上海餐厅请回复:吃上海
查找各地餐厅请回复:吃全世界


微博:吃心一片儿
微信:一片吃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