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节日,有必要给孩子过吗?

2017-11-01 青春湖北


昨天,有条微博被转发了很多次,

还上了热搜——



你还记得去年万圣节

吓哭小朋友的小女孩吗?

今年又有新造型了!



去年万圣节,

妈妈把她装扮成了

动画《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

吓坏了周围的小朋友……



孤零零站着,莫名悲伤啊!

心疼她……



续集来了……

今年她被扮成了

《死亡笔记》里的琉克



亲妈啊!!





西方传统的“万圣节”着实在国内受到一番热捧:网上出现各种过节攻略、年轻人乃至孩子兴致勃勃制作南瓜灯……还有数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的幼儿园很早就开始组织要过万圣节,同时有家长担心,这样的风气会影响孩子们的价值观。




要不要过万圣节?他们有话说

  

       面对洋节日的火爆,和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对冷淡。与其谴责年轻人崇洋媚外,不如反思一下中西节日的形式和现状。

知名阅读推广人、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袁晓峰表示,孩子们可以过万圣节,也应当乐于吸纳优秀外来文化,但需要规避其中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陈先生的女儿刚上幼儿园大班,早早就开始要求父亲帮她做南瓜灯。陈先生说:

一来大人工作忙,制作比较费力;二来不太理解为什么幼儿园会组织孩子过这类“洋节”,“这对孩子成长有什么意义呢?”

 

       有一位李先生曾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也曾经在万圣节的时候跟国外的同学朋友一起,融入到当地氛围中。但现在身为人父的他,对于国内幼儿园搞这个活动非常反感:

幼儿园里的小豆丁们还不了解万圣节是咋回事,为什么要过也说不清,只知道跟着一起玩,一起闹,有糖吃。如果单纯为了娱乐,这样大张旗鼓地去准备,迎合了商家的胃口,对于孩子就得不偿失。


那么,问题来了。

中国人应该过万圣节吗?

                      

  

西方人为什么过万圣节,百度搜索是这样的:

       古代欧洲人认为,10月30号,即万圣节前夜,是夏天正式结束,严冬开始的时候。那时的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因为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就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想把死人的魂灵吓走。


       所以西方的万圣节,就相当于中国的中元节,都是“鬼节”,只不过中元节这天,中国人的传统是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万圣节的传统,是大家穿着妖魔鬼怪的衣服游行和狂欢。

 


反思和借鉴,传统节日也会越过越火


       面对洋节日的火爆,和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对冷淡。我们需要反思。

   

   有网友这样说:

 比如中国的春节,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年味越来越淡,因为年轻人没有参与。过春节时,老年人忙着蒸馒头、炸肉圆,忙得不亦乐乎,年轻人除了玩手机电脑,除了拿压岁钱外,就无事可做。

      

如果春节也像圣诞节那样,多些让孩子们等待圣诞老人在袜子里塞礼品的期盼多些让年轻人参与进去的活动,比如舞龙舞狮,包饺子比赛。

 

    也有网友这样说:

如果中秋节女孩们装扮成嫦娥等各路仙女,男孩们装扮成后羿、猪八戒、或各路天神一起游街。这样的话,我绝对不会在中秋那天对着月亮打游戏的。

 

       如何把中国的传统节日过得既不失传统、又富有新意。这也许才是面对万圣节火爆的现象时,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党员干部不应过洋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如何让文化更繁荣

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文化学者胡野秋分析称,不能简单判定热衷过万圣节便是“崇洋媚外”,但在某种程度上可算作“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不畅,异域文化就会轻易地俘虏人们”。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研读十九大报告可以发现,“文化”一词屡被提及。这体现出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七夕……有着二十四节气的崇拜,更有着对祖先和历史的敬畏。每一次过节,都是家的寻梦之旅。不仅 49 31240 49 15288 0 0 3303 0 0:00:09 0:00:04 0:00:05 3303是家族团圆、找寻族谱、找寻先祖和亲人,更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的家国情怀!或为过去繁盛的家族而骄傲,或为祖先的创业而感动,或为长途的迁徙而震撼,或为百折不回的壮举而崇仰,得到的是祖先创业不易、后人定当珍惜的结论,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省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

       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都要去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七夕等传统节日中寻找自己,问一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家在哪里”。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习近平


看到这里,

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欢迎参与我们今天

特别设置的投票环节!

并评论对此事的看法。


留言回复,团团一直都在     

 来源 | 新浪微博 、半月谈网

 本期编辑 | 毛莹、梁柳子 

   本期审核 | 代恒业

往期精彩内容:

“中国诺贝尔”颁奖后青年们都说了啥?

她专科我名校毕业,我们合适吗?

90后大学生村官徐梁让老乡们都竖起大拇指!

最新版党章来啦!青年抢先……

还不为2017年度湖北最美学生点赞?

福利到!摩拜月卡免费送免费送免费送!

90后00后都已经秃了……

聚焦十九大,也可以这样表达!

人物 | 暖心!她让武汉地铁充满温情...

解读3.5小时71次掌声的十九大报告


[青春湖北] 投稿邮箱:youthhubei@163.com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务必标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