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压在他心底一生的乡愁,台独小丑们可曾读得懂???

2017-12-15 青春湖北


昨天,一位诗人刷爆了微博



据媒体报道,

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在高雄医院病逝,

享年89岁。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抗战时期在重庆就读中学,其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及厦门大学。 22岁赴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在美国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在美国大学任教4年。返台后,历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中文系或外文系教授。

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很多人知道余光中是因为这首《乡愁》,曾入选大陆语文课本。


余光中手书《乡愁》


余光中回忆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时,他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随着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他说:“是人在台湾,想起自己少年的时代”。



他的朋友曾经问到他:“你文思怎么这么快呢?20分钟就写完了?”余光中回答说:“这种情绪压在我心底已经20多年了。”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余光中永春祖居


2


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余光中17岁那年随父母从重庆坐船回南京时,曾路过秭归,在浩瀚的江面上远远地眺望屈子祠和屈庙。23岁时,他第一次写下《淡水河边吊屈原》:“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2010年6月16日,在中国端午节申报“世遗”成功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来到屈原故里秭归,参加了屈原的纪念活动,并亲自吟诵了新诗——《秭归祭屈原》。


屈原、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是我们的源头,上流清,下流畅。诗人们的情操是我们的胎记,不可磨灭,这根文化接力棒不能从我们手里落到地上。


2013年,他又在《颂屈原》里赞叹道:“楚臣的龙舟万桨扬波,却年年回到江南;回到岭南,回到海南;更回到,今日,海峡此岸。”——屈原,就这样流淌在余先生的心里,诗里,血脉里。


《颂屈原》

王冠不锈能传后几代呢?

桂冠不凋却飘香到现在!

秦王的兵车千轮扬尘,

何以一去竟不返?

楚臣的龙舟万桨扬波,

却年年回到江南;

回到岭南,回到海南;

更回到,今日,海峡此岸。



余光中说:“中国诗人都有屈原情结。屈原伟大的作品和情操,是我们的文化胎记,不可磨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我们要做屈原的传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虽九死犹未悔的气节,应是所有读书人致力学习的气质。”


3


回顾余光中变化的轨迹,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几十年来的一个走向,就是:先西化后回归。


在早期,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都显得壮阔铿锵;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显得细腻而柔绵。


我一直有一个说法:一个中国人,如果他一直墨守传统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孝子;如果说他一直向西方取经而不回来,那他就变成了一个浪子。孝子当然不会发扬光大,而浪子则一去不回头。往往是回头的浪子才能成气候,因为他能够融贯中外,吸收外来的营养,又能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余光中的一生,或许如他自己所说,就同时是“孝子”和“浪子”的一生。


他是一个特殊年代下,获得世俗成功的诗人。获得世俗成功的好诗人,也是好诗人。文坛认为他早该摘下诺贝尔桂冠荣耀,他却豁达表示:“一个作家能被自己的民族接受,便是最大光荣。”


“国立中山大学”环境优美,紧邻寿山风景区,南边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货运港口高雄港,正西是西子湾,他的办公室就在面海的半山腰。余光中面海低语:“在台北时办公室也靠海,不过是靠着台湾东海岸,我看着太平洋有什么意思,看美国有什么意思。这也许是天意,现在我凭窗而立,便可直视海峡西面,尽管身在台湾,我可以眺望对面的香港,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


今天让我们再读一遍《乡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99eoyfbf&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余光中朗诵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不仅是《乡愁》,

余光中一生都期盼两岸统一。


▽▽▽

▽▽▽

《江湖上》| 余光中


一双鞋,能踢几次街?

一双脚,能换几次鞋?

一口气,咽得下几座城?

一辈子,闯几次红灯?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双眼,能燃烧到几岁?

一张嘴,吻多少次酒杯?

一头发,能抵抗几把梳子?

一颗心,能年轻几回?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

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远?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道浅浅的海峡,把家国分开,对岸模糊的灯塔惹得余光中发问:一个大陆算不算你的国?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


答案是肯定的,大陆台湾自古就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


然而,台湾当局的一些领导人和“台独份子”却让这个坚实的答案飘荡在风中:祖国统一飘摇、同胞血脉无根。



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至于两岸间长期存在的一些政治分歧,难道要一代一代地拖下去吗?


今天,余光中走了,不是躺在“黄河长江之边”,而是在浅浅的海峡另一端。《乡愁》的创作者离我们而去了,但两岸的“乡愁”不能一直惆怅下去。台湾当局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两岸关系何去何从,选择坐下来进行对话,还是选择对抗,全在台湾当局领导人的一念之间。



海峡将两岸隔开

余光中用文字把两岸合拢

先生

您一路走好


我们怀缅余光中先生

我们期盼祖国统一


    

本文来源 | 中国青年报、长江云、新浪微博

    本期编辑 |刘成毅、梁柳子

    本期审核 |代恒业


往期精彩内容:

第一批90后:秃了?垮了?离了!!!

共青团员先锋岗(队)点赞活动来啦!

咱妈拿手机的姿势竟如此统一

对国家公祭日没感觉,是心理有问题?

95后毕业生“慢就业”,你属于哪一种?

青吟 |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一个日本人“扬言”抵制中国货,结果...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

自从当了妈,美妆都哭花!

高中生“早恋”公开拥抱被开除!

男朋友不肯在房产证上加我名字

[青春湖北] 投稿邮箱:youthhubei@163.com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务必标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