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这个华科男有点不一样:从IT精英转到田间农人,只为种好一粒米
16岁考上华中科技大学
20岁进外企成为IT精英
年薪一度达到30万元
如今却挥别都市
回农村当“黑脸农夫”
奔走在黄梅县大别山的阡陌中
他并不是想当现代“陶渊明”
只是田园间的生活
让他奇迹般地战胜了顽疾
也让他内心滋生出
一个自然纯美的农耕之梦
他是李明攀
2017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IT工程师回归田园
李明攀在16岁时,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1年,李明攀大学毕业,成为我国第一批模拟电路工程师,其所在的研发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从武汉跳槽到上海,再到深圳,他的薪水节节攀升。由于表现优异,多次被公司公派到美国、新加坡深造。
就在事业迈入巅峰的时候,李明攀遭遇了一场深重的健康危机,肠胃消化系统几乎被彻底摧毁。李明攀意识到当前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化学农业给土壤、水源带来了严重创伤。
这段时间,他的女友周媛陪着他四处求医,在中医的调理和自然饮食的调养下,终于恢复健康。
他把这段经历看作渡劫,渡过此劫,就不想再回头。他并不想当“现代陶渊明”,为抛离尘杂、躬耕自资,到最后还是穷困潦倒。他想改变父辈生命中的死循环:辛苦耕耘一生,用农药和化肥种粮食,损伤肠胃,到了暮年大病一场,一生辛苦赚的钱又都花在看病上。
从“独孤求败”到“但求一胜”
在上大学时,血气方刚的李明攀给自己取了个网名——“独孤求败”,颇有些傲气。在准备放下高薪工作回农村的那段时间,一腔热血又回到了他的身体里,经受着外界泼来冷水的考验。
父母成了他回乡创业路上的第一个阻碍,当他准备回老家承包土地,开始实验时,老父亲喊话:谁把土地承包给我儿子,就是跟我作对!多年劳作的经验告诉他们,没有农药化肥不可能种好稻谷,“绝不能让儿子再吃农民的苦”。
妻子周媛是第一个支持他的人,2010年,周媛也辞去了在华为的工作,回到了黄梅老家。正在李明攀遍寻无地之时,周媛娘家的亲戚传来了好消息,湖北黄梅有一片300多亩的土地准备转让。这位刚刚开始投入创业的年轻人踌躇满志,准备建立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
谁知,这块土地面临“一女两嫁”,土地拥有者把土地又承包给另外一拨人。因为对方已经抢种了粮食,李明攀只能一边打官司,一边寻找其他土地。多方打听之后,在熟人介绍下找到了另一片400亩土地。从那以后,李明攀悄悄把自己的网名从“独孤求败”改成了“但求一胜”。
农民生涯的前两年,基本上是在交学费。种麦子,麦种刚撒下去就被鸟吃了一半;稻子的产量也只有可怜的300斤左右;碾米机也没有,每次碾米,还得求别人。但他不为所动,“如果不能诚信地坚持不撒农药,只是为了赚钱,那何苦来做这个呢?” 他坚决放弃使用任何农药、化肥、除草剂,并大力种植常规稻种,包括一些濒临“灭绝”的老种子。
不撒农药的坚持,也吸引了对自然耕种感兴趣的人。不少人在微博上看到了他的故事,来他的生态农场参观。但也有不少人是抱着质疑的态度来的——“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忽悠国家资金或者别人投资的项目?”面对外界的种种担忧和质疑,他只能自我鼓励:大家认为农业苦多累多,不值得去做,无非是看足球比赛的观众心态罢了。真正在球场上的球员,但求一胜,旁人如何看不必在意。
从一个人战斗到“反叛者联盟”
自然农耕的前两年,李明攀田里的粮食产量连别人的一半都达不到。因为坚持不施农药,他们的成本又比别人高很多,仅仅除杂草一项,人工费用就是一笔大开销。
面对杂草和害虫,他在古人的智慧中寻找答案,《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是他床头常备的。他尝试用自然的方法治理田地,用紫云英做的肥饼施肥,在水稻苗株间保持合理的距离,阳光直射地表,减少害虫的繁殖。没有农药的田地也让青蛙、蜘蛛有了容身之地,渐渐地形成生态平衡。
在重重困难之下,李明攀创办的谦益农场依然在5年之内实现了盈利,2017年流水额超过2000万元。在谦益农场的淘宝店铺中,商品从刚开始的稻谷、小米,扩展到深加工的豆皮、面条。除淘宝、京东、微信商城等电商渠道之外,谦益农场还和湖北家乐福超市、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等单位合作,提供蔬菜和稻米。
8年间,他的基地不断扩充,从湖北黄梅的100多亩地,到十堰、山西、河南,黑龙江和江西等地也插上了谦益农场的红旗,共计1万余亩。
随之增长的还有他的同行者。目前,谦益农场50多人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既有从油田辞职的大学生,也有因为采访结缘后来直接加入农场的美女主播。媒体将他们称之为“新农人”、“新知青”。“我们都是田野间的‘反叛者’,因为认同自然生态的理念聚集到了一起。”
从满腔热血的IT工程师,到孤身投入乡村的创业者,李明攀从“白面学生”变成了一名“黑脸农夫”。和当年常常熬夜加班的生活相比,李明攀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一箪食一瓢饮”,李明攀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追求。
青春寄语团代会
李明攀
扎根农村,再造故乡
艰辛拓荒,青春无悔
新时代,新风貌
在青春奋进的路上,脚步永不停止
留言回复,团团一直都在
本期编辑 | 毛莹 童雷澎
本期审核 | 代恒业
文章来源 | 中国青年报、楚天金报
往期精彩内容:
[青春湖北] 投稿邮箱:youthhubei@163.com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务必标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