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刘国松:书画不同源,勉强说同源就是同用一支笔!

黄伟哲 020艺术观察 2018-08-22

新朋友请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老朋友直接跨过去


刘国松,1932年生,14岁学画,17岁定居台湾,20岁改习西画。1956年,刘国松从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创立“五月画会”。1961年后,他回归水墨实践,发明拓墨法、渍墨法,制作“刘国松纸”,并提出“革笔的命”、“革中锋的命”、“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等观点,对国内现代水墨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为什么是刘国松?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议题。2016年4月23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的“苍穹之韵——刘国松水墨艺术展”,是刘国松先生艺术生涯当中又一次大型的回顾展。展览开幕式后,记者在下榻的上海洲际酒店联同著名水墨艺术家陈炳佳、刘子健与刘国松进行了对话。



 刘国松老师在自已最大的作品《源》前接受中外记者采访


记者:您在师大毕业时举办“四人联展”,并创立“五人画会”,当时建立初衷是?

刘国松:我们四个人大学四年级时在忙毕业创作,当时相约参加全省美展。当时美展作品大多是印象派的作品,结果四人参加,三人落选,唯一入选的还是印象派的。后来我提议自己办“四人联展”。创办“五月画会”是得到廖继春老师的支持,他当时也是全省美展的评委,知道其中获选过程的细节,他也认为我们入选可能不大,所以很赞成。“五月画会”创办时没有任何章程,就靠会员自己的默契,第二年办了第一个展,开始是4人,之后邀请低一届的两位应届生加入,团队最庞大时有12人左右。



峰回路转 86x59cm 1966 香港艺术馆藏


在50年代,台湾保守势力很强,尤其我提出中国画现代化之后,国画传统派的人统统骂我,但西画派的人统统支持我。等我提出来“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要走中西合璧这条路的时候,好了,西画派又骂起我了,结果变成左右不是人。你想反对我们的力量有多大!最后台湾艺专老校长张隆延,一看情形不对,就见了蒋经国,跟蒋经国讲这批人都是新旧派之争,他担保我们这些年轻人跟政治没有关系。结果我们以后就走上了康庄大道,从此我们的日子就过得非常的舒服了。



白雪是白的 39.2x44.5cm 1982 


记者:您回归水墨实践是1961年,最初实践哪些方面?

刘国松:其实1959年的时候,我就提出“全盘西化”是不对。从1960年开始,我就画“中西合璧”的画,但是用油画材料做。到1961年开始,正式回到水墨实践阶段。最早受到中国碑帖的影响,我把墨涂在另一张纸上,或另一块布上,然后拓印在画面上,形成肌理感。我将它称为“拓墨画”。1963年,我看到《二祖调心图》的印刷品后,我开始用中国狂草的笔法外加一些渲染,画成抽象山水。这时期的抽象水墨画受到美国抽象表现派的影响。当时创造“刘国松纸”。



混沌之初 48.6x50cm 1985 


记者:去美国后,您进入“太空画”阶段。

刘国松:“太空画”最早1969年完成,当时阿波罗第七号宇宙飞船,第一次离开了地球,到了月球的后面,拍回了很多地球的照片。整个的人类进入到了一个太空时代。我画了四五年,但觉得它越画越西方,所以回归了水墨实践。在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都画的是水拓画,90年代后,就是渍墨画了。



山耶荷耶  68x88.5cm 1986 


记者:具体如何操作?

刘国松:水拓是把墨跟颜料轻轻地滴在水面上。由于墨是油烟或松烟做的,它比水的比重较轻,它会浮在水面上。由于水流动的关系,它就会有一些花纹出来;要水不流动,把墨滴上去,滴一滴,再滴一滴,这两滴它不会连到一起,中间就有一条“白线”。有的时候,我也用挥发性的油来赶这个墨,因为那个墨常常一滴到水面上就化开了,就变成根本看不见了。最后拿宣纸往上一放,它最早吸的是墨,所以完了以后,花纹固定在宣纸上了。然后再根据它的纹路,来渲染成或者是抽象的,或者是具像的,都行。这是纯用笔无法做到的。



学术研讨会现场 


记者:那渍墨画如何实践?

刘国松:渍墨画是两张纸摞起来做的。最早实践渍墨画是两张干的宣纸摞在一起,中间有很多空气。一旦把两张纸打湿,有些地方没有空气的,就成气泡。你就拿笔杆赶它,成为各种个这样的形状,这就是最初的渍墨。2000年后,我第一次去九寨沟,想表达水波纹,因此第一次用一张描图纸(硫酸纸),和一张宣纸摞在一起。描图纸放下面,宣纸放上面,我打湿硫酸纸后变成一条条的线条鼓了出来,然后上色,再把另一张描图纸放上去。结果就成了波纹的样子。我很久以前说:“革笔的命”、“革中锋的命”,其实我的想法是想把中国绘画的领域拓宽,不是为了否定传统。古人也用弹粉、吹云,我们都该做更多的水墨实践。



源 1952x366cm 1989 


记者:我觉得您是一个斗士,一个艺术的斗士,一个艺术良心的斗士,压力越大,您越高兴、越兴奋、越有战斗力。60年代,美国推进现代艺术、现代抽象艺术,当现代主义进入到台湾的时候,您在技巧上大胆突破,采用撕、用帖、用拓、用擦、用皴的创作手法对“现代主义”进行“革命”;“革中锋的命”也是这个时候提出的,它的时代意义是什么?这个时代的意义跟现代的水墨画,东方的水墨画,台湾的水墨画、中国大陆的水墨画,华人的水墨画,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刘国松:我曾经对文人画的笔墨做过一番研究,我反对一个东西不是说随便反对的,而是真正的研究它,才能够反对。文人画笔墨有三个最重要的要求,第一是士大夫,一定是读书人,一定是考科举的,一定是做官的;第二是男性,反对女性画画,所以你看中国美术史上有几个女画家?第三是老年人,一定是尝尽老道,一定要老。



宇宙即我心之六 186x366cmx4 1999


文人进入画坛,变成外行人领导内行人,他们不会画画,只会临摹,临摹到最后,没有创造,但他们却用一个理论来支持他,就是“书画同源”。我们现在看一看书画“同源”还是“不同源”,但是文人画家都不想这个问题,古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原始人在岩壁上就开始画画了,但是文字什么时候才发明的?所以说书画不同源,勉强说同源就是同用一支笔。接着又演进了,强调要书法入画,用中锋来画,画完了之后题款,不题画,不题绘了,不题作了,就题某某人写,为什么?画是用写字的方法写出来的,最后走火入魔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你不用中锋就画不出好画了,为什么?


雪网山痕皆自然 185x 372cm 2013


过去人物画有18描,山水画有36皴,结果到最后文人只剩中锋一皴了,把整个中国画走到牛角尖去了,眼看着中国画没落或者被西方同化,年轻人对中国画反感,看到西方那么样的创新,一窝蜂画西画。我就是看到这样的情景之下,我就觉得我们非革中锋的命不可,非革文人画的命不可,所以我提出来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


展览恰逢刘国松先生85岁生日,主办方为他举行了简单又隆重的生日晚宴,图为刘国松夫妇合影


同时,我还给笔墨一个新的诠释,什么叫做笔?什么叫做用笔好?笔在画面上走动所留下的那个痕迹,如果那个痕迹好,就叫用笔好,留下的痕迹是什么?不就是点和线吗?换句话说点和线好就是叫用笔好!什么叫墨?什么叫用墨?墨就是色彩的代名词,点和线画好了之后就要渲染,渲染有时用墨染,有时用颜色染,但染的时候多半是一块一块的染,一块一块的有面的效果,因此只要你染得好,颜色用得好都叫用墨好。笔墨就是点、线、面、色彩,不是中国画独有的,我希望传统的中国画家不要迷信那一只笔,那一只笔就是成千上万的画家画了几千年了,你还有多少发展的余地?不用笔画出来的点和线如果好的话,也叫用笔好;颜色渲染得好,也叫用墨好,我们要从文人狭隘的笔墨观解放出来,海阔天空,任你飞翔,你爱怎么就做怎么做。


小编微信︱hwz302
合作联络︱541794294@qq.com

↓↓↓请长按三秒关注020,谢谢!

如果您有意收藏该艺术家的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