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票 | 看华珠师生如何花样表白祖国,有你欣赏的吗?

新闻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2021-07-0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华珠军训新生拼出的中国地图

是否有惊艳到你?




近期我们收到了来自华珠师生

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投稿

类型多样

邀你共享



视频类




《厉害了,我的国》

作者:设计学院-卢桂钦




《国家》

作者:信工团学-蔡楚炀



文字类



脚踏实地,大有可为 

作者:何文钦(汉语言文学1603班)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从化区作协为庆祝建国70周年而组织的采风活动。在采风活动中,我们参观了部分当地优秀的民营企业。看着规划整齐的生产车间和世界一流的生产设施设备,在详细了解到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工业生产流程后,笔者不禁为这些民营企业扎根当地、狠抓技术研发与产品质量的精神点赞。同时,笔者注意到,生产设备既有国产设备,同时也有来自国外的设备,而参观的企业都无一例外地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有着密切的经济来往,笔者对祖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新业态感到兴奋。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民营企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推动了科技进步。在参观的企业当中,它们有的服务于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制造、家电制造等行业,有的专注于生产销售复合软包装等业务,也有的深耕办公环境设计规划等领域……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它们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成为了当地优秀的企业。它们的产品与服务或直接或间接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而它们也都无一例外地保持着自身的战略定力,深挖细耕某一垂直领域或业务,创新动力十足。


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家们的迎难而上与诚信经营。同时,这些企业的成长也得益于从化地方政府为民营企业营造的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长期以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近年来,从化当地政府筑巢引凤,不少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企业落户从化。它们共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承担社会责任,展现了民营经济的活力。


而当前,华为事件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华为在外国的出口禁令等打压之下,压在保密柜里面的海思芯片被拿了出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不少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协作已是十分密切,更是成为了国际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而在我们参观的这些企业中,它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的同时,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走向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有企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更加彰显了从化当地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但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当引起企业足够的危机感。在如今取得良好的业绩之余,企业家们更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如今,中国从贫困落后的国家跃居成为了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民营经济已逐步发展壮大。在采风参观中,笔者深深地为从化区乃至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感到自豪。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国的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祖国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杏坛衍生三代人

作者:人文学院 罗仁杰、罗琼丝


我的父亲于1967年6月出生在湛江西海岸边的一个有着1000多人口的中小型村庄,一生常住地历经八个地方——有偏僻宁静的乡村,有动静皆宜的小镇和县城,也有车水马龙的大都市。可无论如何颠沛、如何搬迁,我的家庭都与学校结下不解之缘,更为独特的是,我们一家三代竟有五个人当了教师!


第一个当教师的是我的爷爷。他是文革之前的初中生,1958年读初三时应征入伍到部队里当了三年的通讯兵。1961年退伍之后由政府安排到本村小学里当民办教师,一做就是八年。1969年转成公办教师,三年后又升任小学校长。转成公办教师之后的20年里,他在本公社接近一半的村子里辗转调动,一直到1989年7月。再之后他被调到了本镇的初级中学当总务主任,直到1999年退休。


爷爷延续一生的教师生涯究竟过得如何,个中甘苦酸甜也许唯有他自己才能细细品味和诉说。然而,对于作为长子的父亲来说,在他的童年记忆里,“贫穷”“羞辱”就像两顶大斗笠,一直笼罩着他的家庭,也一直遮盖着他那幼小心灵的天空。


我曾听父亲说过,实际上奶奶与爷爷一共怀了八个孩子:第一个是个男孩,生下七八天后就因无名疾病而夭折;第二个是个女孩,两岁多的时候因熬不过一场麻疹而离世;第三个孩子是父亲,因为担心他再步哥哥姐姐的后尘,就把他挂到他伯父伯母的名下,给他起名叫“老四”——因比他大的有两个堂哥和一个堂姐;接下来,爷爷奶奶又接连生下了父亲的大妹、二妹,她们也都顽强地活了下来;再下来又生了一个女孩,几个月大时却因身患痢疾熬了一个多月而最终夭折;一年之后他们又生了父亲现在的三妹(我的三姑);在三姑之后奶奶又怀了一个男婴,最后却胎死腹中。八子折半,令人伤悲!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家庭贫穷和医疗条件太差。


也许有人会说,贫穷是文革那个时代所有家庭的普遍特征。但我想说,父亲家的穷是明显地加上了一层“羞辱”的。奶奶年轻时的身体本来就比较柔弱,再加上一共生了八胎,单单养胎、打理家务和抚养他们兄妹四人长大成人,就几乎透支了她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她能够投身到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时间肯定是很少的。而爷爷呢?从父亲记事的时候开始,他就已经在外村教书,根本就没有时间回村里参加生产劳动。所以,父亲这个家庭在整个生产队里拿到的公分几乎每年都是最少的。于是,每逢生产队按公分和人口分配集体收获的番薯(主要粮食)、海鱼、食糖等生活物资时,父亲家能分到的总是少而又少。而爷爷的工资除去他自己的生活费用后,每个月能够拿回来养家的也是少得可怜,有时少到连去供销社买点腐乳、烂豆浆、食糖回来下饭的钱都没有。每年年底生产队算账时爷爷一年结余下来的工资竟然填补不上他们家“超支”的那一个个“窟窿”。


那段岁月令父亲难忘终生的有一幕这样的情景:大约是70年代初的某一个春天,他们家“断粮”了——全家只能靠吃萝卜来充饥,几里之外的太婆(父亲的外婆)听到消息后,拎着装了几斤大米的一个黑布袋来周济他们,还当着他们几个孩子的面责备父亲没能耐养家,害得全家挨饿吃萝卜,以致几个孩子的脸都浮肿起来了。


父亲家经济困顿的情形一直持续到他小升初的1979年。那一年是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三年,父亲以优良的成绩考上了本公社首届初中“尖子班”(全公社只有两个班共100位同学)。第二年,村里开始推行“包产到户”政策,父亲家随之免去了“超支”的沉重负担,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断粮”的危机。第三年,中央政府开始着手提高教师待遇,父亲家的经济状况进一步好转,就拆掉原先的两间土胚房,盖了三间石砖房。


1982年父亲初中毕业,并顺利地考上了高中。1986年,在爷爷和伯父爷的鼓励下,父亲又顺利地考上了广东教育学院,并在那里遇见了他的妻子(我的妈妈),两年后他俩顺利毕业,携手回家乡雷州,被分配到两间不同的中学教书,从此走上了延续爷爷杏坛事业的道路。1994年,父亲的大妹(我的大姑)中专毕业,也回到爷爷所在的学校当起了代课教师,十三年后通过进修和招考转成了公办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工作至今。


不过,说实在的,当年在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他们那个时代的学子是没有多少人愿意主动选择师范类院校的。虽然党和政府于1985年设立了教师节,又接连出台了许多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措施,但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态度,似乎还没有完全从文革时代“臭老九”的印象中彻底地摆脱出来。从教不久,他就看到一批又一批同事接连“转行”:有些转到党政机关,有些转到银行、医院,甚至还有些转到保险公司、糖厂等国营企业——这也难怪,那个时候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比教师“吃香”,娶媳妇都要比“教书匠”“热门”许多啊!


正因如此,父亲最初走上当教师这条路多少还是有点“心不甘情不愿”。之所以有如此的选择,一是因为他当年的高考成绩并不太好没有其它的志愿可供选择(当然可以选择复读),二是因为当教师毕竟是脱离了农业劳动、吃上了“公家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伯爷的鼓励和支持。大伯爷当时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在农村当干部二十多年。他凭借着老农民淳朴的情怀和老共产党员的政治嗅觉,一口咬定从此之后国家肯定会持续重视教育,教师地位的提高和待遇的改善只是时间问题。爷爷也十分赞成他的这种说法。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大伯爷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教育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真的可以用我们这个家庭三代人后来的职业发展经历来验证——


九十年代末,国家放开了对教育工作者优秀人才流通的地域限制。于是,2001年8月,当年还算年富力强、意气风发的父亲,搭乘这股东风,应聘到富裕的珠三角腹地之顺德来任教,家庭经济随之提前步入“小康”,令从前转行出去当公务员、企业员工的许多亲友羡慕不已。


进入新世纪之后,虽然在中小学时期谈到职业理想的时候,我屡屡犟嘴说不想当老师,读本科的时候也选择了非师范类院校非教育专业,但在考上研究生之后,经历过几轮暑假工和家教工作的历练,我的择业兴趣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前年研究生毕业前夕,我欣然应聘到广州的一间大学,担任本科专职教师。如今,我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生活过得津津有味。


回首来路,我不由感慨:家国有别,实乃同命运;杏坛虽小,足以显乾坤!从农村到小镇再到都城,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从穷困到温饱再到小康,从“臭老九”到“灵魂工程师”再到“令人羡慕的职业”,我们一家五口人超越半个世纪的教师生涯和境遇,不是正好反映了我们共和国跌宕伏起的命运?校园虽小,但整个社会对这片领域倾心变革的态度,不是恰恰彰显出我们这个民族文明与进步的希望?

 

※附录:我家五人教师生涯图片展示与说明 ↓

爷爷当兵时

我的妈妈


爷爷当小学校长

爷爷与父亲同事


大姑(前左1)

与父亲同事

现在县城任教

的大姑(前2)


现在顺德

任教的父亲   

在广州


摄影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传媒学院广编+摄影专业作品联展

(点击欣赏大图)




家乡印象


作者:传媒学院 肖文照





书法类



作者:黄慧茹 (会计学院会计学1804班)


心中常贮千里志

笔底能开倾刻花


柳暗花明又一村


设计类




《我爱祖国》

作者:罗婉晗(汉语言1603插本班)


《在黑白的世界为你们染上色彩》

作者:黎家祺(电子信息工程1701班)


《我们走在大路上》

 作者:练国姿 (环境设计1602班)


这种花样表白祖国的方式

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快为你最喜欢的作品投上一票吧!





大片 | 岁月如歌,“七”阅祖国不朽年华

迷彩·青春告白记 | 你是秋日里的那一抹暖阳

棒!华珠“VIP优惠卡”竟还有这些隐藏技能



官方微博:@华农大珠江学院官方微信: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zjjizhetuan)官方抖音: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zjcscau) 关注你所关注,为你发声投稿邮箱:zjjzt2010@126.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新闻中心


版面 | 新媒体部 梁灵

编辑 | 尧学慧

来源 | 自由投稿

运营 | 新闻中心


就知道你一定“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