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分怀念

陪伴你的 中国研究生 2021-01-06





·




诵读青春


有位教师曾言:“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们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些质朴的言语无疑是老师们共同的心声,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真诚的流露。是的,老师是神圣的,光辉的,荣耀的。
本期《青听有你》我们特别邀请来自高校的教师,和大家一起分享几则前辈尊师重道的小故事,带领我们走进这动人的瞬间。




仔细回忆我们的学生时代,总会有那么一位老师让我们记忆犹新。同样,在季羡林老先生的少年时光,就有这样有一位老师让他难以忘怀。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季羡林


有一次,在董先生的作文课堂上,我在“随便写来”的启迪下,写了一篇记述我回故乡奔母丧的悲痛心情的作文。感情真挚,自不待言。在谋篇布局方面却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特殊之处。

作文本发下来了,却使我大吃一惊,董先生在作文本每一页上面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不少地方有这样的话:“一处节奏”“又一处节奏”,等等。我真是如拨云雾见青天:“这真是我写的作文吗?”这真是我的作文,不容否认。“我为什么没有感到有什么节奏呢?”这也是事实,不容否认。

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却为董先生和盘托出。知己之感,油然而生。这决定了我一生的活动。

分享:

季羡林虽然毕业以后在清华学的是西洋文学,在德国时期研究的是印度及中亚古代文字,但是他始终没有停止过文学创作。他觉得所有这一切都同董秋芳老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他终生不忘。

——李世宇(江西财经大学教师)





被誉为"词学宗师"的夏承焘先生,从教60多年来,夏先生善于奖掖人才,扶植后进。桃李门墙,济济多士。然而他"但开风气不为师",从不以师道自居。出于夏氏门下的,都深受其赐而又不为所限,有的在学术上得以独立发展。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琦君


瞿师的教诲既宽厚亦严格,真可说得是“夫子温而厉”。

他勉励我们必须趁年轻记忆力强时多读书,多作笔记。指示读书笔记的原则是“小、少、了”。即:本子要“小”,一事一页,分门别类的记,(有如今日的做卡片)。记的要“少”,即记的文字务求精简,不可长篇大论。最重要的是“了”,即必须完全领悟,而且有所批评与创见才是“了”。

记得最牢的,是他有一句话:“案头书要少,心头书要多。”他说:“一般人贪多嚼不烂。满案头的书,却一本也未曾用心细读。如此读书,如何会有所成就?”我到今天还是犯了此病。书架上、书桌上、床边,都堆满书,也都是心爱的书,却又何曾细读消化?如今是去日苦多,连“补读生平未读书”的心愿都不敢存了。

分享:

夏承焘,字瞿禅,所以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琦君亲切地称他为瞿师。琦君在自己写的大量散文中,尽情地抒发着十分真挚热烈的感情,其中写的最好最多的,是怀乡思亲的散文。正如《烟愁》后记中写的:"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的根扎在故乡,扎在祖国。——魏潇(南开大学教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陆续转移,1938年四月,三校于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于是,和当时在西南联大授课的沈从文有了这场师徒情谊。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汪曾祺


沈先生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内容早已忘记干净),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

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

我以为沈先生这些话是浸透了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分享:

本文首次发表于1986年第5期的《人民文学》。汪曾祺先生回忆恩师教学写作的细节和习惯,活灵活现地为读者勾勒出一个良师益友的经典形象。历史风烟弥散,由清晰到模糊,但先生们的故事却依然启迪着我们去为学,去为人,去追求真理。——罗洪川(西南大学教师)




时间是一条线,美了时光,串联四季,惊艳流年,我们与恩师一起走过春夏秋冬。时间越是向前走,人就变得越是念旧,总会想起学生时代同老师的点点滴滴,但任凭时光流逝,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依旧挂在心头。

感谢在最好的年华,包容我们所有叛逆,耐心教导过我们的老师,正因为您的教诲,我们的人生才有一次次的凯旋!

最后

真诚祝福所有辛勤付出的教师们

节日快乐!



亲爱的听友们,有声栏目在今年进行了改版,更名为“青听有你”栏目,改版后内容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样,只为青春路上与你相遇!

欢迎爱好朗读的广大研究生加入到“青听有你”朗读者的队伍中来,不管你是作者还是读友,只要热爱诗歌、热爱朗读,让我们在这里以声会友、学用相长,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扫码添加QQ群,注明“我要朗读”,小研期待与你相约。



往期精选

真实的当代教师图鉴大赏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专栏 | 读研要使巧劲研究生扩招住宿紧张!这些学校全日制研究生也不提供住宿了!研语新知 | 研究生新生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Sep.

11


文章片段分别节选自《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主播:雅琨、李世宇、魏潇、罗洪川

文字:马亚男、雅琨

图片来源于网络,可侵删

编辑:马亚男

责编:雅琨



原来你也“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