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家数据到底值多少钱?速看!光大银行给了一套公式

汪晨 电子银行网 2022-05-11

数据资产市场化前景:粗放经营退出舞台,“交易所”引领未来


国际数据公司(IDC)2019年发布的前瞻性报告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将从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75ZB。同期,中国的数据总量预计将以3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领先全球,预计到2025年,中国境内数据总量将增至48.6ZB,占全球27.8%,从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市场。


面对数据总量的爆发式增长,推动数据资产市场化、规范化发展迫在眉睫。粗放的交易模式不仅不再适配数据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更可能为其中各类市场主体带来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因此,流程合规、定价透明的“交易所”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数据市场的主流商业模式。


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从国家层面展开数据产业的顶层设计。次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工信部也发布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些文件的颁布对数据资产市场进一步科学、规范发展形成了政策支持。


2015年,全球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建成开业,此后大数据交易所在国内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铺开。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已公布(含筹建)的大数据交易所(中心)已超过30个。今年8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成立,提出“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的交易理念,为国内数据产业的热度又加了一把火。


作为“数据第一富矿”的银行业如何提升数据资产经营能力?


银行业拥有数量巨大的高质量、高价值数据资源,是典型的数据集中型产业。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2015年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银行平均每创收100万美元便会产生820GB的数据,远超其他行业。


同样也是在2015年,中国工程院发布研究报告称,当年国内银行业数据总量已经超过100TB,并将不断持续加速增长。手握这样一种价值不可估量的“富矿”,银行更应当拥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识,在数据治理、资产定价、交易合规等多方面提升经营软实力。


目前,银行业已逐渐摸索到数据资产市场化的规律。2021年8月8日,中国光大银行与瞭望智库联合发布《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金融行业第一本可操作、可落地的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


据了解,《白皮书》以光大银行为研究对象,针对17个估值对象确定了17个数学计算公式,结合111个计算参数,明确出198个计算指标及口径。最终,采集了198个指标数据,估算光大银行目前数据资产价值超过千亿元。


白皮书发布会上,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谈到了对数据资产市场化的认识:“数据确权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前提,能充分保障数据流通各参与方的权益;数据定价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保障数据在市场的参与下逐步趋于公允价格;数据交易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通过逐步完善的交易机制,实现数据要素的有序流通。”


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史晨阳认为:“数据资产价值的计算方法,就像我们解一道应用题,使用最朴素的、都能理解的方法,就是先确定‘算什么’,再知道‘怎么算’,最后采集数据、代入公式得到最终的价值。”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在前不久出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时表示,当前我国数据治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包括数据归属权和使用权界定有待进一步明确,数据流转制度和技术基础有待夯实,跨金融机构数据共享亟待深入推进等。


针对这些问题,他对数据治理的工作思路提出三方面建议:第一,快厘清数据归属权和使用权;第二,探索适应数据要素市场化流转的制度与技术基础,加快建立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第三,大型金融机构先行开展金融领域数据要素市场化试点,可在人民银行的指导和召集下,依托特定交易主体进行试运行,逐步摸索相应的定价、运营和风控模式。


原创回顾




1、银行秋招看门道 成为圈内追捧的金融科技人才要分几步走?2、数字人民币、5G消息……银行靠它们能否在高频场景逆袭?3、研报:从客户价值运营体系到嵌入式金融服务 银行这样挖掘“留量” 红利4、速看!9家银行焕新手机银行 哪些功能才是YYDS?5、场景爆雷 金融躺枪 场景金融只是看上去很美?


点击“在看” 您关心的行业资讯永不掉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