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隐私计算“元年” 哪些银行将在2022年数据要素市场领跑?

汪晨 电子银行网 2023-03-29

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继落地,监管层着手引导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合规交易,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等相继成立,对于国内各行各业来讲,2021年是名副其实的“数据合规年”。


在这样的趋势下,由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综合衍生出的隐私计算技术,开始在真实商业场景中全面落地,2021年也由此开启隐私计算“元年”。


连通“数据孤岛” 解决信任问题 隐私计算产业未来可期


数字时代,海量数据散落于不同的组织机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数据孤岛”。近年来,一些致力于打破“信息孤岛”的“数据湖”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隐私计算。


所谓隐私计算,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参与方联合计算的技术和系统,参与方在不泄露各自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协作对他们的数据进行联合机器学习和分析。在隐私计算框架下,参与方的数据不出本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多源数据跨域合作,可以破解数据保护与融合应用难题。


2021年11月,零壹智库发布《开启新纪元:隐私计算在金融领域应用发展报告(2021)》。该报告认为,隐私计算庞大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截至2021年9月,隐私计算行业累计融资规模超过56亿元。


同年12月,由央行牵头主编的《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21)》首次将隐私计算列为金融科技关键应用技术。


数据治理刚需推动 银行业积极探索布局隐私计算


乘着“隐私计算”元年的市场热潮,坐拥海量用户数据的银行业积极探索布局隐私计算技术,意在解决互不信任参与方之间协同计算的问题,让数据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共享流动,进一步挖掘数据中潜藏的价值。


2021年11月,中国工商银行发布金融业首个隐私计算白皮书——《隐私计算推动金融业数据生态建设》。白皮书指出,工商银行借助多方安全计算技术,探索建立了跨行资金流向监测工具,有效验证在“数据可用不可见”前提下,穿透贷款人跨行转账数据、跨行监测贷款是否流入违禁领域。


2021年12月4日,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联席理事长单位交通银行牵头成立隶属于该联盟旗下的“数据产业化专委会”,并发布《隐私计算金融应用蓝皮书》。交通银行作为国内最早研究隐私计算技术的金融机构之一,目前在隐私计算金融应用领域处于先进地位。据统计,在各地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的13项涉及隐私计算项目中,交通银行成功申请3项,在各金融机构中数量最多。


光大银行也上线了企业级多方安全计算平台。该行依托我国原创性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定位企业级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平台,针对银行系统环境重新设计、深度适配,形成通用性、可扩展性、高性能及高可用平台,全面构建以安全加密为基础、高效计算为核心、稳定可控为保障的隐私计算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微众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已启动隐私计算技术研究、试点应用。


进入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强化金融科技治理,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规范体系,以及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架设安全泛在的金融网络,布局先进高效的算力体系。


在顶层设计推动下,银行业将深入开展大数据融合应用和客户隐私保护工作,隐私计算技术正在成为行业刚需,隐私计算应用与自主研发也将成为银行业2022年及未来的重要议题。


原创回顾




1、金融云市场竞争激烈 银行到底该关注谁的“朋友圈”?2、11位行长说数字金融 温度与获得感将是2022内生动力?3、从农行掌银7.0看MAU1.4亿如何养成?4、从冬奥会到异地缴税 2021年数字人民币“点亮”这些场景5、一文了解2021银行业“数据能力”大事记


点击“在看” 您关心的行业资讯永不掉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