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工程看“浙”里丨听,绿水青山的回响!一个视频带你感受→

N2 江门发布 2024-04-11



20年时光

山川大地呈现动人颜色

20载实践

万千村庄焕发勃勃生机


村美 人和 共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徐徐铺展

美丽中国的故事
回响在绿水青山间


【视频:“千万工程”20年纪录片《绿水青山的回响》】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在安吉县溪龙村,这个家家户户种白茶的地方,最近来了很多“新村民”。他们不是游客,而是来这里工作、生活的数字游民。

DNA数字游民公社发起人阿德说:“数字游民是一群只要有电脑、有电、有网络,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生活,都可以获取收入的人。他们呈现出来的状态,其实是生活、旅行、度假、工作在同一个地方。”



21世纪初,吸引这些数字游民前来的安吉县,不少村落“靠山吃山”,开采矿石、办水泥厂,乡村环境日渐恶劣。

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安吉县相继关停了矿山、水泥厂,做起修复生态的大文障。

安吉县委农办秘书处主任王桔说:“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乡村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深入总结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县的“千万工程”实践不断迭代,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以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从2022年开始,安吉县天荒坪镇启动“全球合伙人”计划,向全世界寻求创业创新人才,共谋乡村事业,DNA数字游民公社应运而生。

DNA数字游民、房车改造工作室“松木巴士”主理人林涵说:“这边其实有很多有趣的人,他们每个人擅长的事情不一样,有设计师,有写代码的程序员,然后还有各种各种的比如marketing(市场营销)什么也有的。经常大家晚上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大家会有一些想法、观念的碰撞。”


DNA数字游民公社发起人许菘说:“这一群带有专业技能的人,他能够为乡村赋能的就不只是文旅那么简单,有可能有其他新的产业。原来我们理解当中只会发生在城市的新产业,可能也会从乡村生长出来。”


一年多来,这些数字游民开创了工作室,参与了当地多个文旅活动的IP设计、建筑空间改造,为茶企提供产业升级方案等项目。这群靠着一根网线“闯天下”的数字游民,每天都在与这片绿水青山,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DNA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梭梭说:“一个好的(数字游民)社区就应该是有一定包容度的,它要让不同的人来到这里,让不同的人去碰撞,然后发现不同的自己。我们其实是特别希望通过自己那一丝丝努力,能让乡村再焕发一些活力。”

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说:“经济效益来带动村庄的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面对最大的困境,也就是人才的招募,所以说我觉得只要青年人才来到乡村,一切皆有可能。”




安吉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
不断拓宽绿色发展新路径

据悉
浙江选择回乡创业创新的
大学生农创客数量已超4.7万名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劳岭村


70岁的村民曹水英最近对直播产生了兴趣,随着本地民宿的快速发展,她也想对自家的民宿进行改造,“那时候(2017年)是两三百家(民宿),现在是(将近)一千多家民宿了。现在要现代化的模式,直播间,都要跟上去的。”

曹阿婆的民宿位于德清县劳岭村,这是一个莫干山下的小山村,家家户户曾以务农为生。

曹水英说:“30年前的时候,我们劳岭村的水道还没有打通,都是翻山越岭的。我们那时候做一天(活)就一块多,30年(前)的时候是没有年轻人的,都是老的小的在家里。”




2005年的一天,曹阿婆与往日一样上山挖笋,她完全不会想到,此时此刻,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在发生变化。就在距离她几十公里的安吉县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重拳治水,攻坚治气,铁腕治矿。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湖州在全国率先拉开建设美丽乡村的序幕,浙北大地发生了凤凰涅槃式的蜕变,美丽山水让曹阿婆所在的小村落打开了一扇通往金山银山的大门。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开办民宿,“洋家乐”在这里迅速发展起来。国际化的村落让当地的村民百姓开拓了眼界,曹阿婆重新找到自我价值,她也办起了一家民宿。

曹水英说:“为什么挂各种国旗呢,就是我们想让外来客人多一些,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开民宿啦。以前六七十岁是很老了,现在都是和年轻人一样的。我们这里民宿搞起来,有钱了,儿子女儿在外面县城买房子了。”



“千万工程”
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
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引领浙江山乡巨变

截至2022年底
浙江全省90%以上村庄
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

2022年
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
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坡塘村云松自然村


“今天非常荣幸到咱们的云松村来开一个笛扬读书会室外阅读活动......”

现任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的周一农上世纪90年代来绍兴工作,20多年来,他走遍绍兴,深深感受到这些年乡村的变化。

“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重塑了浙江农村环境,但环境好了,怎样打破“千村一面”,凸显乡村特色?坡塘村从2020年年底开始走上“艺术赋能乡村 文化引领发展”之路。

周一农说:“当初它(乡村)开始注重挖掘本土的一些东西,蛮让我感动的,也就是出现了一些乡村书房,绍兴的城里有城市书房,农村有乡村书房,也出现了好多像笛扬读书会这样的经常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推动或者带动乡村阅读(的活动)。”



为给乡村赋予艺术气息,云松村还邀请各地民间艺术家进驻。位光明,一位因临摹名画而“走红”的收废品大叔,在云松村有了一间免费的工作室。

位光明说:“(村支书)到我家来找我,就说想邀请我在这个村子里面就是建这么一个点,我以前收废品一个月最多赚四五千,我现在画画一个月反正一两万有了。我最崇拜的像俄罗斯的列宾,法国的米勒,未来就是希望自己绘画的水平越来越好(高)。”

“家住云松村,天天好心情,好心情!绿水青山在,自然有金银......”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在云松村街头巷尾,总能听到这样的特色旋律。


绍兴市文化馆曲艺辅导干部陈祥平说:“村民特别热情,而且说实话他们也非常喜欢或者迫切地希望我到村里来教他们唱莲花落,一是陶冶他们的情操,第二他们觉得莲花落本来就是我们地方的文化,也是我们绍兴的一张‘金名片’,每个人都会唱,感觉自己非常自豪。”



截至2022年底
浙江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511家
农家书屋25335个

从省到村的五级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
日臻完善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


“话说王凯,你对‘共富水饺’也很了解啊......”这是姜丽娟第一次为动画片配音,这部由当地青年原创的动漫作品,讲述了下姜村探索共富路的故事。

几十年来,下姜村经历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嬗变,如今不仅自己富了,还通过“共同富裕联合体”,带动周边20多个村的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说:“这里是我们大下姜的数字蜂业展示中心。这个是出自于我们共富工坊里面的一款产品,共富工坊里面,我们通过数字化养蜂,也就是现在我们在手机上养蜂,不用再跋山涉水那么辛苦了。我们可以在手机上时刻关注到蜂桶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的(养蜂)量就越来越大了。我们老百姓的收入是越来越多了。”



从“下姜”到“大下姜”,从“一村富”到“村村富”,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绘制着“先富帮后富 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蓝图,“千万工程”改变了下姜村的面貌,也改变了下姜人的命运。

下姜村村民姜末德说:“确实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姜村村民姜金娜说:“我们下姜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姜丽娟说:“下姜村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老百姓的收入在2021年的时候,是我们(村)200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倍。”



20年来

浙江省以“千万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共进

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乡-村”体系

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从“小康梦”到“共富梦”

逐梦之路还在继续

美好生活的图景

正在更广阔的时空铺展开来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


“我是向巴,朋友们都喜欢叫我阿向,以前我们从大山里挖来的虫草,都需要翻山越岭拿到县城去卖。”向巴的家乡在稻城县一个叫俄初村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但受限于销售渠道、地理位置等条件,优质的农产品总是卖不出好价格。


2021年,浙江余杭区选派了一支工作队来这里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浙江援川干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姚贵华说:“(2021年)开始结队之后发现有一个问题,它整个销售的市场没有形成,这样就导致很多产品可能就是一次性的生意,做完之后第二年就没法再销售了。”



找准问题之后,工作队帮助稻城县建立了“亚丁集市”网购平台,鼓励当地年轻人将自家的产品通过网上商城进行销售。

电商主播作格说:“有了杭州过来的专业团队指导我们直播、运营,让我们稻城好的产品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

稻城县商户泽仁拥忠说:“通过网络平台,我们的销售量也很高,收入也改变了很多。”

姚贵华说:“我们帮扶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帮他们投一些项目,更重要的是把我们这边好的理念传递到他们当中,能让青年一代学习到一种好的创业手段,让他们在本土能开展创业就业的项目。”





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直到今天

“千万工程”这项惠及千万百姓的
民生工程

仍在不断深化升级

并从浙江走向全国


二十年跨越发展

二十年久久为功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

再到美丽生活
“千万工程”绘就出中国农村新画卷

14亿中国人民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更加坚定



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江门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今年4月,《江门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在“百千万工程”工作中奋勇争先、当好示范。


根据《行动方案》,我市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要求,提出实施“十大行动”,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江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奋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


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深刻的启示。我市必须坚定不移、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其中包括做好乡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房风貌规划;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统筹镇村连线成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和活化利用;鼓励农民开办创业创收项目;推进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推动建设智慧县城、数字乡村;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高起点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新一轮人才下乡行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推动县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覆盖面达100%;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等等。



来源:新华社、江门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杨嘉蔚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