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吴安华团队建立首个中国人群胶质母细胞瘤预后评估模型 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oncology杂志(附论文全文)
神外前沿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吴安华教授团队,通过对大样本胶质母细胞瘤病例的回顾分析,建立了首个针对中国人群的胶质母细胞瘤预后评估模型。此模型的建立依据最新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综合其他常用的临床病理指标,显著提升了生存期预测准确性。研究成果发表于“Neuro-oncology”杂志。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文献报道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5个月,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准确的预测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科研及社会价值。现有研究证实多种临床病理指标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时间密切相关,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仍缺少一种综合的评估模型可以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达到准确预测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此项研究依托“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研究者系统回顾了191例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通过多因素分析证实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IDH基因突变状态以及替莫唑胺化疗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研究者应用列线图将上述指标进行整合,建立了首个针对中国人群的胶质母细胞瘤预后评估模型。此模型预测的生存期同患者实际生存期高度一致,此模型C指数达到0.69,显著优于Gittleman评估模型,且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分子病理指标及放化疗情况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此模型的建立可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临床管理提供新的参考与指导。
此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程文博士及北京天坛医院张传宝博士共同完成。
以下是论文原文:(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吴安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精通神经肿瘤手术,尤其擅长神经内镜微创及颅底复杂入路手术,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胶质瘤的标准化综合治疗及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个体化手术治疗,作为中国胶质瘤专家协作组核心成员和组建者之一,参与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疗指南的制定,参与中国脑干胶质瘤综合诊疗指南的编写,同时也是中国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的主要撰稿人。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并举办东北地区首届垂体瘤高峰论坛,参与制定了国家卫计委垂体腺瘤外科治疗标准化规程,参与颅咽管瘤治疗专家共识的编写,参与中国颅底内镜手术技术指南。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颅颈交界畸形固定手术,并参与中国颅颈交界畸形专家共识的编写。
主要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颅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兼药物及生物治疗学组副主任委员。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优选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神经肿瘤专项1项,主持其他省部级基金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累计共发表论文132篇,SCI收录论文71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59篇,SCIE中被他引760余次。关于胶质瘤免疫领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神经肿瘤顶尖专家哈佛大学神经肿瘤中心主任、“Neuro-Oncology”杂志主编Patric Wen教授的高度赞扬。
本文由吴安华教授团队供稿,欢迎供稿,邮箱vip@vipyiyi.com
相关报道:
背景资料:CGGA
中国人脑胶质瘤基因组学数据库(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CGGA),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江涛教授领导的脑胶质瘤研究团队自2005年初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全球最大规模多中心脑胶质瘤生物样本库、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CGGA),并建立公共数据平台。该数据库已收集具有完整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的脑胶质瘤样本3179例,其中580例已完成芯片、测序等高通量检测。这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癌症数据采集标准,而且基于数据库分析,可推动我国脑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相关数据已向全球科研工作者开放(http://www.cgga.org.cn),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外脑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截止目前,共发表论文332篇,其中SCI论文152篇,总IF518,总他引近2500次。在国际会议上报告30余次;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29家三甲医院及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等国家7个实验室被推广、应用。
▼▼医生或患者联系我们请点击“阅读原文”或加微信zhizixiaobian